青岛天气 | 更多网上媒体 新闻中心> 半岛网闻 > 正文

沂蒙山内藏青岛村 10万沂南人正月奔青岛(图)

来源:青岛早报 2011-03-09 06:14:25

 他是岛城首个农合工劳模 原青岛阀门厂职工、临沂人刘树献在一线已工作21年

    新年一过,往返青岛、临沂的客运线就成了最繁忙的一条。

    正月初三,沂南县的长途客运站内,一辆开往青岛的大客刚进站还没停稳,蜂拥的人群就将车门堵死。“每年这个时候都这样,现在19辆大客车每天发30个班次到青岛,压力还是很大。”站上负责这条线路的经理咸庆国告诉记者,一般从正月初三开始,从沂南去青岛的人

就开始增多,基本每天1500人的运量,一直要持续到正月底。他们运输的人还只是其中一部分,还有很多的打工者都是乘坐单位包车,或者是每天晚上一趟的火车。搞了多年客运生意的咸庆国估计,整个正月大约得有10多万沂南人涌向青岛。

    “我这条线路是站上最忙的一条线路。”正月初三,记者在沂南县客运站见到负责青岛和沂南之间客运线路的咸庆国时,他正忙着调度车辆加班运营,还要组织候车的人排队。 “咱这里在青岛打工的人实在是太多了,一到春运期间,我就得瘦下几斤肉。”咸庆国向记者介绍,春运这段时间,所有车辆都没有闲着的,有些车辆都是每天跑两个往返。

    ■反响

    “看了早报关于临沂人的报道,我想起个人,他可是来青打工临沂人的骄傲。”昨天上午,早报读者刘学晓给记者打电话说,他是原青岛阀门厂的工会主席和行政主管,上世纪90年代时,他们工厂里有上百个从临沂招聘来的合同工人,其中还有个叫刘树献的工人因表现突出,1995年被市总工会评上了市劳模,他也是青岛市第一个农民合同工劳动模范。

    见证 厂里8个劳模他最优秀

    刘学晓告诉记者,当时他们厂里招工都是根据市政府的规定,到临沂市去招工,每年大约要招20多个人,他们这些人干活都很踏实,后来都成了厂里的主力。刘树献就是在1990年招来的一名工人,他到工厂时一点技术基础都没有,但是靠着他的勤奋、刻苦和爱钻研的精神,仅用了半年就出徒,成为一名能独立工作的车工。

    “我记得当时有一天晚上很晚我去查宿舍的时候,他还在跟同事讨论一项车床操作技术。”刘学晓告诉记者,那个时候厂里的正式职工和这些合同工人都是一样的待遇,1994年的时候,厂里评了8个劳动模范,刘树献就是唯一的合同工劳模。根据厂里的统计,他每年干的活都是翻倍完成工作量。厂里要求工人每月完成180个工时,而刘树献每月都能完成300个以上的工时。

    刘学晓介绍,厂里1995年向市总工会推荐市劳模候选人的时候,各车间共报上来8个人,最后选定了刘树献,因为他在这些人里表现最好,当选市劳模后,厂里给他解决了一间单身宿舍,他把妻子和户口都迁到了青岛。

    讲述 来青21年依然在一线

    昨天下午,记者在刘树献目前工作的兴隆路一家机械厂车间里见到他时,他正在一台机器前工作。记者了解到,刘树献在这里工作了21年了,单位已从原青岛阀门厂经过几次改制后,现在已经更名,属于承包制,他一直在车床前站了21年,带出了10多个优秀的徒弟。

    刘树献告诉记者,当时刚评上市劳模回家探亲的时候,县劳动局知道后,敲锣打鼓欢迎他,当地媒体也都来采访他。他在他们村也是第一个获得这么高荣誉的人,后来单位帮他把户口迁到了青岛,从此也就在青岛落户了。

    刘树献告诉记者,1990年的时候他25岁,刚退伍回家,就想出来“闯闯”,正好县劳动局有招工到青岛的名额,他就报名来了。“家里的父母有哥哥照顾,我也很放心。”刘树献说,他现在每年也就回家一次,因为工作太忙了。

    目击 一家三口住10个平方

    “已经来了20多年了,户口都迁来了,算是在青岛扎根了吧。”关于自己对未来的想法,刘树献说,最大的理想是能买上套房子,目前他们老两口和17岁的儿子一起挤在原来单位分给的10个平方的宿舍里。记者在刘树献位于大沙路的家里看到,两张床和一个电视机就是他们的全部家当,他当劳模时候的照片还挂在墙上。

    “每天早上7点出门,晚上7点回来,在这里也待不了多长时间。”刘树献说,能有个住的地方就行了,现在唯一担心的是,要是遇上拆迁,他们一家可能就没地方住了。

    说说您身边的临沂人

    也许你就是正在青岛打拼的临沂人,对在青闯荡的生活有自己的困惑、感悟、期盼、心愿;也许你的身边也有熟悉的临沂老乡,他们的故事和经历正感动着你。请拨打电话或发送短信到13061203067,一起说说你眼中的临沂人,让我们一起分享他们的故事。

-

相关阅读

上一篇:青岛8日最高气温12.2℃ 10日气温将再度回暖
下一篇:海底隧道装修揭秘:乘车穿隧道如在海中游(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