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网上媒体 新闻中心> 专题> 时政类 > 正文

危房改造工程帮助我国农村贫困户安居乐业

1
青岛新闻网 2011-03-08 09:56:40 新华网    新闻报料

    新华网北京3月7日电 “现在住的新房,是我们村老百姓过去想都不敢想的事情。”来自基层的全国人大代表刘乔英说。在贵州代表团媒体开放日中,刘乔英感叹,农村变化最大的就是农民住房。

    刘乔英是贵州省高峰镇麻郎村党支部书记。2008年初,中国南方遭遇历史罕见特大冰冻灾害。当时,麻郎村的200多户人家中,有近30户仍住在破旧不堪的危房里,冰雪重压更让这些房屋摇摇欲坠。“那个冬天夜里都睡不着觉,最担心的就是冰雪半夜压垮他们的房子,造成人员伤亡。”刘乔英说。

    而2011年初,中国南方再次遭遇冰冻灾害,麻郎村近30户人家却已几乎全部住进了坚固温暖的新居。村民陈广华就是其中一位。

    年近40岁的陈广华是村里的贫困户,他和妻子外出打工,两个儿子留在家中由老人照料。一家人的旧屋十分低矮,站起来一不小心就会碰头,墙壁是用土砌的,“几年前垮了一个洞,村里的猫狗常常钻进来偷吃家里的东西。没办法,只能采了一笼带刺的植物堵在洞口。”

    2008年,特大雪凝灾害造成中国南方山区农村大量房屋损坏、倒塌。受灾最重、贫困人口最多的贵州省,在全国率先启动农村危房改造工程,通过政府补贴资金和无偿资助等形式,让住在危旧房屋、土坯房和茅草房里的困难群众,陆续搬进新居。

    作为贫困户,陈广华一家的住房在2009年被纳入农房危改工程。接到村里电话后,在外打工的夫妻二人立即赶回老家。他们拿到政府5000余元补助,再加上亲戚的帮忙,崭新的混凝土房代替了过去的土屋,屋里接通了电灯,烧上了电炉,睡上了新床。“在外打工,再也不用担心老人和孩子的住房安全了。”陈广华说。

    据贵州省政府的数据显示,2008年至2010年底,贵州农村危房改造工程累计改造完成60.17万户,贵州省级财政累计匹配26.91亿元,市县两级累计匹配20.6亿元,农户自筹资金约123.06亿元。

    作为改善民生的重要内容之一,我国在“十一五”期间,大力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2006年,全国尚有70个地级城市未建立廉租房住房制度。如今,以廉租住房、公共租赁住房、经济适用住房三种形式为主的住房保障体系已见雏形。

    在加快推进住房保障体系建设中,政府不断调动社会各方力量,加大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力度,加快棚户区和农村危房改造,大力发展公共租赁住房,缓解群众在居住方面遇到的困难,逐步形成符合国情的保障性住房体系和商品房体系。

    3月5日,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说,2011年中国将加强农村水、电、路、气、房建设,大力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努力为农民建设美好家园,其中计划改造农村危房150万户。另外,“十二五”期间,力争全国城镇保障性住房覆盖面达到20%左右。

    贵州是全国首个试点和全面推开农村危房改造工程的省份,农村危房数量大、改造难度高,贵州计划用6年时间,基本完成全省农村危房改造任务。到2012年前,完成101.37万户“房屋最危险、生活最困难”的“两最”危房,到2014年,完成剩余91.11万户危房改造。“今年我们村也将争取完成村里最后2户危房改造,让所有的村民都住有所居,安居乐业。”刘乔英代表说。(记者王橙澄、李劲峰、陈玉明)

-
相关链接

上一篇:两会关注女性发展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