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案由] 在城市化不断加速的中国,全国大中城市纷纷步入“拥堵时代”。如何治堵正在成为中国城市的公共民生难题之一。中国大中城市的多种“城市病”,其症结往往与高速城市化过程中人流的高密度聚集、机动车的高强度使用、城市道路与公共设施的设计荷载等有关,而归根结底是不尽合理的城市发展规划与高密度人口日益膨胀的需求之间存在落差。 [案据] 1、随着中国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市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机动车拥有量不断增加,市民出行中心聚集效应日趋明显,全国大中城市已呈现交通拥堵趋势。广大市民群众十分关注交通拥堵治理问题,交通主管部门应该研究制定交通改善综合措施,将城市交通综合整治向纵深发展,努力实现城市交通与城市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2、据公安部交管局统计,2010年9月底,我国机动车保有量达1.99亿辆,其中汽车8500多万辆,每年新增机动车2000多万辆;机动车驾驶人达2.05亿人,其中汽车驾驶人1.44亿人,每年新增驾驶人2200多万人。 3、2010年4月份数据显示,道路畅通时北京市居民平均每天上下班在路上的时间为40.1分钟,道路拥堵时为62.3分钟,每月北京居民由于道路拥堵产生的经济成本高达335.6元/人。 4、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借鉴国外大城市交通发展经验,坚持以人为本,综合运用科技、经济必要的行政和法律等手段,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加大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的力度,提高交通综合管理水平,为城市建设提供交通保障,方便市民出行。 [方案] 1、严格控制中心城区建设总量和增量,加快新城区建设,有效疏解中心城区功能和人口,加快教育、行政、医疗卫生等公共服务资源向新城区配置,鼓励就近就业,从源头上减少市民出行需求。 2、加快道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全面落实配套交通基础设施规划,优先发展公共交通。 3、加强交通秩序管理,加大对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大力倡导现代交通理念和开展文明交通活动,充分利用报刊、广播、电视和网络等媒体及公益广告,深入开展绿色出行和环保知识等方面的宣传,提高交通参与者现代交通意识,引导交通出行方式的转变。 4、实行小客车保有量增量的调控,缓解小客车增长较快的势头。 |
上一篇:以企业为主体 推动节能减排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