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网上媒体 新闻中心> 专题> 时政类 > 正文

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眼中的“网络自由”

1
青岛新闻网 2011-03-07 09:39:56 新华网    新闻报料

  然而,上个月,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再次就所谓“互联网自由”问题向中国等国施压,声称“限制网民自由接触信息,会阻碍长期发展”。

  这番言论引发了中国网民的激烈反应。中国网络写手王捷发出一封给希拉里·克林顿的信,信中写道,“我是一个时评写手,一有时间就泡在网上,找新闻,找角度,写评论,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有时还向政府提出个人意见和建议。

  王捷已在人民网、新华网、中国网等网站发表评论近千篇、约百万字。“政府从来没有向我发出什么通知或警告我,叫我不要上网,不要接触网络,不要发表个人言论。”王捷说。

  翟惠生表示,中国人通过互联网发布、获取信息的渠道是宽松的,畅通而便利。

  “实际上,美国的互联网空间也不是绝对的自由,它也对它认为的‘危害信息’的传播进行严格监管。”翟惠生说。

  2009年9月28日,热门社群交友网站出现一项由网友自行设计的“美国总统奥巴马是否该杀”的网络民调,吸引了750名网友投票,最终被美国特勤局勒令紧急撤销,并展开调查。

  其实,中国的互联网面临的不安全形势正日趋严峻而复杂,在虚拟的网络空间里,个人隐私权屡屡被侵,“人肉搜索”、网络虚构、网络恶搞、网络色情、网络欺诈等行为在虚拟世界愈演愈烈。

-
相关链接

上一篇:胡锦涛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分别参加审议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