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 影响 推动产业集聚发展 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主任、搬迁办主任项阳青表示,推动产业的集约、集聚发展,从而进一步加快“十二五”期间我市工业转方式、调结构的步伐。 项阳青向记者指出,我市工业多年来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产业层次偏低、产业链条不完整。“在新的历史时期打造新型工业化体系,必须全面推动产业层次从低端向集群化、高端化迈进。正因为认识到这一点,我市在推进老企业搬迁时,始终把着力点放在产业的集聚和升级上。 ” 为使搬迁企业找到理想栖息地,除了省级开发区、北部高新区等集聚区以外,我市还专门规划了6个分工明确、优势互补、特色明显的工业功能区,出台一系列鼓励政策,推动装备制造、重化工、轻工等领域搬迁企业向各大功能区转移。 据记者了解,截至目前,市政府确定的胶州洋河装备制造、胶南董家口重化工、即墨龙泉汽车及零部件、平度新河化工、莱西姜山轻工、即墨女岛船舶等六个工业功能区,已先后引进科技含量高、占地耗能少、产业关联度强的过亿元大项目62个,其中青岛造船厂、汽车零部件厂等一批搬迁企业竣工投产,海晶化工集团、双桃精化等一批搬迁企业的改造项目陆续开建。 根据市经信委提供的数字,2008年我市19个搬迁企业的新项目中,共有10个进入市政府指定的产业集聚区,占总数的53%。 2010年共有12个项目进入市政府指定的产业集聚区,占总数的70.6%,分别比2008年和2009年提高17个和20个百分点;计划投资金额68.8亿元,占总数的93%,分别比2008年和2009年提高70个和17个百分点。大批搬迁改造新项目和投资向产业集聚园区集中,对于优化我市产业布局,推动产业升级,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总之,我市通过老城区企业搬迁,最终要达到‘老城区搬出一片新天地’、‘老企业搬出一个新面貌’两个目标。前者是通过老企业搬迁后的腾空地,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其他民生产业,实现城市功能的转换,缩小城区南北差距。后者则是在搬迁过程中推进企业工艺、装备水平的改造升级,推动产业的集约、集聚发展,从而进一步加快‘十二五’期间我市工业转方式、调结构的步伐。 ”项阳青说。 记者手记 大视野中的突破 高手对弈,十有八九胜在“大视野”。 青岛历经百余年发展,目前生产总值迈上5000亿元台阶,工业产值跨越万亿元大关,跻身国内最具竞争力城市,其制胜之道,就是基于世界眼光、国际标准的大视野。 “十二五”时期,我市将加快转方式,深入实施“环湾保护、拥湾发展”战略,建设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核心区,而实现这些目标的前提,是调整优化工业布局、改善提升城市功能,是上百家老城区企业的成功搬迁。可以说,在青岛布局“十二五”的大视野中,老城区企业搬迁是一个重要突破口。 正如项阳青所说,老城区企业搬迁旨在实现两个目标,即“老企业搬出一个新面貌,老城区搬出一片新天地”。 绝大部分为传统产业的老企业,其搬迁并非被动、简单的位移,而是通过搬迁主动进行转型升级,与高端产业、新兴产业共同构筑我市新型工业化体系,使青岛工业形成“研发在市内,生产布局在市外;关键制造在市内,产业链在市外”的全新产业布局,带动青岛及周边区域集聚、集约、升级发展。 同样,我市李沧、四方等老城区在大批企业搬出后,也绝对不会“空心化”,相反,却会因为“腾笼换鸟”而成为现代服务业的热土,为现代金融、总部经济、高端旅游、现代物流、软件信息、服务外包、动漫创意、会展中介等现代服务业的裂变式发展提供极其广阔的空间,催动一个又一个服务业新高地迅速崛起,让多年未能突破“天花板”的老城区迸发无尽活力,成为现代服务业的美丽新世界。 此时此刻,“十二五”的大戏正在青岛壮丽上演,而百余家老企业大规模搬迁,注定是这场大戏中的精彩段落。(本报记者 林 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