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网上媒体 打折频道> 推荐信息 > 正文

《京华时报》率先涉足影视业 投拍电影《奋斗》

1
青岛新闻网 2011-02-24 17:59:31  现有新闻评论      新闻报料

    

京华时报社 副总编 李洪洋

    《京华时报》投资的《奋斗》电影版圆满杀青。对于这部电影的评价,目前众说纷纭,有人说迥异的风格总能给观众带来惊喜,在快节奏的时代,将电视剧拍成电影迎合了大家的口味,也有人说翻拍已成风,难成大气候。话虽如此,电视剧翻拍成电影已经初见端倪,从《将爱》到《奋斗》,从爱情到友情,这成了目前文艺界和经济界热烈探讨的话题。

    但是今天不说文艺,也不说经济,说说《奋斗》电影的投资方。很多人看到了《奋斗》,却忽视了其背后的投资者——《京华时报》。一个做报纸的成了搞文艺的,这听起来似乎还有些新鲜,目前国内许多电视台在投资拍摄电影、电视剧,但是平面媒体参与电影拍摄的似乎少见。就此,记者采访了《京华时报》副总编辑李洪洋先生,以下是记者与李总的对话。

    记者:李总您好,首先祝贺《京华时报》投资的电影《奋斗》圆满杀青。近几年影视产业进入如火如荼的发展时期,媒体行业投资影视产业开始兴起,而平面媒体投资电影拍摄似乎少见,您能跟我们分享一下《京华时报》投资《奋斗》电影版的初衷是什么吗?

    李洪洋:当今时代,是全媒体时代。整个社会都是媒体,这个媒体概念早已不是传统概念上的媒体了。媒体的概念在发展。手机是媒体,大楼是媒体,车身是媒体,电梯是媒体,车箱中的把手也是媒体,微博更是被称为私媒体。搜狐老张去年说,搜狐=微博。这个观点很好很强大,很牛很穿越。新闻门户是传统媒体,微博是新媒体。电影是媒体,电影是新媒体。去年上半年,我在京华时报金融界领袖峰会上就说,现在我们已经进入互为媒体的时代。什么叫互为媒体?就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在我们搭载银行的同时,银行也在搭载我们。因此,在今天的时代,利用媒体、统治媒体,便是智者的选择。

    投资影视等文化产业,这个想法我们很早就有。而投资《奋斗》,便是一种机遇了。机遇是给有准备的人准备的。当《奋斗》中的精神和我们不期而遇,我们便相互选择。就像李健的《传奇》说,“只是因为在人群中多看了你一眼,再也没能忘掉你容颜。”我们和《奋斗》相互搭载。

    记者:就像您说的,“利用媒体、统治媒体”在这个时代将会成为一种时尚,而《京华时报》本身就是媒体,您认为《京华时报》投资影视业有优势吗?如果有,是什么?

    李洪洋:《京华时报》进入影视业,有很大的优势。简单说,做为主流媒体的京华时报,其体制机制,其媒体公信力、品牌影响力、客户忠诚度、人才及团队的创新力、资金掌控力,等等,都是一流的。这种优势是许多包括影业公司所没有的。从这外角度说,我们进入影视业以及其他行业是具备先天优势的。电影《奋斗》是一个很好的项目,它想表现的主题和追求,它的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精神,它的都市气质,很适应我们的胃口。《奋斗》的主创团队、演员阵容,还有我们的合作伙伴,都是优秀的,非常值得信任的。

    另外,我想说一下,投资电影《奋斗》,是我们试水影视业的第一步。我们希望看到的是深如大海的蔚蓝。京华人的性格,就是喜欢挑战深水区,我们只有在深水区,才能获得更大的快乐。

    记者:敢于挑战的人,首先一定是自信满满的。《京华时报》是一份都市类,今年已经十岁,在创刊十周年之际推出这样一部影片来,是否有其特殊的含义?有消息传出《京华时报》正在筹划成立京华传媒上市公司,这是不是《京华时报》转型的开始呢?

    李洪洋:京华时报,从2001年至今,已经10岁。今年五月二十八日,是我们十岁生日。十年来,我们和我们的读者一同见证了一个伟大都市的发展,北京也见证了京华时报的成长。对于我们来说,2011年是非常重要的一年,是承上启下的一年。从去年开始,我们就下个十年的发展开始了布局。我们现在不仅有报纸,还有新媒体网站,还有杂志、出版、物流,我们的集团化构架已经形成。

    从战略上来说,今年秋天我们将实现京华集团的挂牌,在此基础上,我们将对绝对控股的京华文化传播公司进行股改,规范现代企业结构,完成上市前的准备。这种战略的转变,已经不是大家所说的转型,我们把它称作浴火重生,凤凰涅槃。我想,在不久的将来,大家会看到一个全新的京华文化传播集团。这个全新的京华文化传播集团,是一个面对未来的、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集团。

    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投资《奋斗》,只是我们的跬步。这个步伐,我们一定会走好的。

    记者:我们也相信《京华时报》的这步路一定能走出辉煌,走出金光大道。之前的媒体报道称《京华时报》本次是“试水”影视业,如果影片上映比较成功,是否后续有更多的影片推出?

    李洪洋:文化创意领域和新媒体领域一样,是最适合京华的市场。首先,在这两个市场里,我们可以引领思想,共建和谐社会,这不仅是上级的要求,同时也是百姓的期望;第二,这两个市场,是新兴的,从资本的角度来说,是一块肥肉。大块的利润等着有眼光的投资者去拿。

    未来,我们将进一步涉及文化市场,不仅投拍商业影视,还要投拍艺术影视。同时, 我们还将涉足演出、票务市场。这里,可以告诉大家,我们已经准备好了。

    记者:我们将会期待平面媒体一次新的跨越,也相信《京华时报》在媒体行业能够引导新的突破,成为全媒体多元化经营的第一个成功实践者。最后,问一个敏感的问题,您期望中的《奋斗》电影版的票房数量是多少?目前的收益预期是多少?

    李洪洋:电影《奋斗》将于2011年3月18日在以北京、上海、广州为核心的城市上映。这是一部时尚青春的励志电影,除了延续原著中的人物关系外,全新的故事剧情,更加贴近80后青年人的生活状态。影片更关注富二代生活,年轻人工作压力,感情婚姻困惑等问题,被称为八零后版的欲望都市。李晨、董璇、郑恺、李媛分别出演陆涛、夏琳、向南、杨晓芸。导演是香港著名导演、以拍商业爱情喜剧出名的马伟豪。人称“小马哥”。代表作有《玉女添丁》、《百分百感觉》(Feel 100%)、《新扎师妹》、《地下铁》等。从这个阵容来说,8000万的票房应该能保证的。

手机看新闻 | 查看所有评论 网友评论
1
用户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用户注册
相关链接

上一篇:高端新品热销 海信洗衣机迎来可喜开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