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十二五”开局 GDP要增12%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今年我市安排总投资3588亿元的重点项目260个 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4%左右 十二五”时期我市城镇化率将提高到75%、生产总值平均增长11%;今年我市将落实惠民消费政策、安排总投资3588亿元的260个重点项目、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把水利摆在基础设施建设的优先领域,建立蓝色经济重点项目库……昨天上午,市长夏耕在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了我市“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目标,部署了2011年经济社会领域的重点工作安排。 城市目标价格涨幅控制在4%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十二五”时期,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降低消耗、保护环境的基础上,全市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1%,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年均增长15%左右,服务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达到57%;全社会研发投入占生产总值比重达到2.5%;城镇化率提高到75%左右;单位生产总值能耗持续降低,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明显减少,森林覆盖率、建成区绿地率均达到40%;公共服务体系和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完善,努力实现城乡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 “十二五”时期我市将加快推进城乡区域一体化,努力实现七区协调、城乡互动的统筹发展。“实施新型城镇化战略,加快建设五市城区和重点中心镇,实现七区公共服务一体化,构筑现代化城市发展新格局。”实施重点区域带动战略,全力建设蓝色经济区,优化调整陆海空间布局,重点突破一批海洋核心技术,切实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建成国际一流、国内领先的现代海洋产业聚集区。加快海港、空港、信息港、综合路网及市政设施建设,提升城市综合服务功能。高新区生态科技城、董家口现代化港城初具规模,世园会主题园区及周边区域成为绿色休闲城市的标志区。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2011年我市预计生产总值增长12%左右,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15%,城乡居民收入均增长12%左右,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4%左右。 大项目 3588亿投资260个项目 “2011年我市安排总投资3588亿元的重点项目260个,其中社会民生、服务业、技术创新项目占80%以上,年内确保80个项目竣工投产。”《政府工作报告》指出,今年我市完善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配套政策,最大限度放宽民间投资准入领域和条件。争取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8%,民间投资比重达到70%左右。 今年我市将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突出发展现代服务业。出台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方案和扶持政策。有重点地引进金融机构,培育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发展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优化金融生态环境。加大力度推动企业上市,提高经营性国有资产证券化率,争取高新区纳入新三板扩大试点范围。做大做强软件产业、服务外包产业。港中旅海泉湾度假城等重点旅游项目建成开业。创建全国旅游标准化示范城市,完善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努力开拓国内外旅游市场。加快发展总部经济和会展经济,办好中国国际消费电子博览会、国际帆船周、青岛国际啤酒节等品牌节会。 我市将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推动产业振兴、技术改造,实施300个产业振兴项目和110个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制定战略性新兴产业激励政策,围绕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等领域,集中引进一批大型骨干项目,实施一批重大应用示范工程,规划建设一批产业聚集区。 蓝色经济建“蓝色”重点项目库 在蓝色经济区建设上,我市今年将认真落实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实施蓝色经济发展试点方案。开工建设国家深海基地,加快海洋国家实验室、海洋科考船等创新载体建设,建立蓝色经济重点项目库,加强海洋资源与环境保护技术开发,规划一批海洋自然保护区、湿地保护区和海岛保护区。办好2011年蓝色经济国际高峰论坛。充分发挥青岛海洋科研教育优势,加强与半岛城市密切合作,在海洋科研创新、优势产业培育、陆海生态保护、国际交流合作等方面实现突破,率先建立现代海洋产业体系。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今年我市将推进节能减排。建设李村河上游污水处理厂,加大胶州湾流域污染点源治理力度。做好机动车尾气、扬尘污染综合防治工作。强化节能减排目标责任制,健全污染减排统计、监测、考核体系。在17个重点行业开展清洁生产对标达标活动,对100家重点企业实施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创建石化产业国家级循环经济示范区。鼓励支持废旧汽车、家电、容器包装回收利用等静脉产业发展,扩大建筑废弃物资源化综合利用、新能源技术开发应用。重视开展低碳项目国际合作。倡导和鼓励绿色消费。 在加强环境保护上,我市今年将推进“十绿”工程,加快太平山中央公园、浮山果艺生态园规划建设。提高数字化城市管理水平,开展“视觉污染”整治集中行动,做好汽车尾气、铁路两侧、山头景观等综合整治。 基础设施确保桥隧主线通车 在高质量推进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今年我市将确保海底隧道、海湾大桥及接线工程主线通车,快速路三期、双高路等项目完工。加快建设青荣、青连、海青铁路和地铁一期、铁路客运北站、新疆路快速路等工程。开工建设青龙高速、重庆路快速路、福州路打通、世园大道等项目。做好新机场项目规划选址工作。 围绕打造重点功能区,我市将积极推动七区市政设施、公共服务一体化发展,着力提升北部城区功能。统筹高新区“一区多园”建设,继续加大基础设施投资力度,规划建设国家大学科技园主园区、蓝色生物医药产业园、中德生态园,实施“3+1”主导产业行动计划,尽快形成产业竞争优势。加快董家口港区开发,完成西防波堤、进港航道等基础工程,做好国家一类口岸开放工作。推进青岛保税港区二期封关运营和功能区建设,深化经济技术开发区综合配套改革试点。支持黄岛生态智慧城、城阳航空城、崂山科技城、胶州服务外包科技城等建设。 人才强市扶持创业和青年人才 今年我市将加快建设创新型城市,做好国家技术创新工程试点工作。着力引进大院大所,培育国家级创新平台,推动建设市工业技术研究院。鼓励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产学研合作,构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建设高新技术项目产业化基地。抓好1000项技术创新项目,开展物联网、节能减排、海洋防腐等技术应用示范。制定《青岛市科技进步条例》。支持发展风险投资、创业投资基金,积极培育科技中介机构。 在蓝色经济区建设背景下,我市将努力打造人才高地,深化“300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和“急需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实施“443”引才工程,在现代产业、蓝色经济、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和教育、文化、卫生等领域,引进一批领军人才和团队。重视创新型科技人才和高技能人才培养,特别要扶持创业人才和培养使用青年人才,最大限度地激发创新创造活力。完善居住证制度,促进人才柔性流动。 名词解释 “443引才工程”:指“十二五”时期每年引进400名博士、正高职称以上高层次人才,4000名硕士、副高职称和高技能人才,30000名本科学习人才和特需人才。 “视觉污染”整治行动:指集中整治市区户外广告和门头牌匾布局不合理等“视觉污染”的行动。 “3+1”主导产业:指高新区以重点企业为主体的先进装备制造业,以龙头项目为支撑的电子信息业,以专业园区为载体的生物医药业三大主导产业;“1”是指以生产性服务业为主体的现代服务业。 |
上一篇:解读政府工作报告 关键词
下一篇:政府工作报告解读 今年开建两万套便宜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