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网上媒体 新闻中心> 专题> 节会类 > 正文

市十四届人大四次会议开幕 夏耕作政府工作报告

1
青岛新闻网 2011-02-23 11:03:23 青岛日报 现有新闻评论    新闻报料

    总结“十一五”宝贵经验,谋划“十二五”发展大计。昨日上午,青岛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在市人民会堂隆重开幕。来自全市各行各业、各条战线的人大代表肩负着全市人民的希望和重托,汇聚一堂,共绘建设富强文明和谐现代化国际城市的宏伟蓝图。

    市十四届人大四次会议应到代表560名,出席昨日全体会议的代表543名,符合法定人数。

    大会主席团常务主席李群、张若飞、栾景裘、马泽、吴淑玲、徐航、高岩在主席台前排就座。

    市委副书记、市长夏耕,市政协主席孙德汉,市委副书记王文华在主席台就座。

    市领导王伟、李增勇、王书坚、臧爱民、张惠、牛俊宪、何建平、秦敏、孙显宁、杨宜新、王鲁明,王修林、张元福、王广正、徐振溪、王建祥,宋静毅、郄晋生,邹川宁、董以志,麦康森、宋修岐、刘伟、刘明君、邵峰晶等,吴经建、于风华、张洪训、李学海、黄龙华、王怀岳、张大勇等,驻青部队首长郭守谦、莫庸、陈宁等在主席台就座。

    省政府特邀咨询阎启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许振超,省市老领导、老同志张惠来、郑守仪、管华诗、秦家浩、孙炳岳、胡延森、徐长聚、张旭升,程友新、崔锡柱、王永生、张先平、孔心田、马论业、王新春、于锦初、宗和、任群先、姜永生、邢厚仁、孙加顺,宁经谋,蔡伦斌、闵祥超、梁有新、张纪良、宋建民、展文良、张培军、相建海、刘光享,王永利等也在主席台就座。

    上午9时,主席团常务主席、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张若飞宣布青岛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开幕,全场起立,高唱国歌。

    在与会代表热烈的掌声中,市长夏耕代表青岛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报告共分三个部分:一、“十一五”时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回顾;二、“十二五”时期的总体要求和目标任务;三、2011年的主要工作。

    夏耕首先总结了“十一五”时期青岛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他说,“十一五”时期,是青岛发展历史上极不寻常、极不平凡的五年。在中共青岛市委的坚强领导下,我们紧紧依靠全市人民,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决执行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着力实施“环湾保护、拥湾发展”战略,保持了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圆满完成“十一五”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五年来,我们积极抢抓历史性机遇,努力克服各种严峻挑战,全面开创经济社会发展新局面,取得了来之不易的可喜成就。与2005年相比,全市生产总值连续迈上3000亿、4000亿和 5000亿元的台阶,2010年达到5666亿元,年均增长13.8%;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相继突破200亿、300亿和400亿元,2010年达到452亿元,年均增长21%;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 12920元提高到 24998元,年均增长14.1%;农民人均纯收入由5806元提高到10550元,年均增长12.7%。回顾五年,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一)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现代产业体系初步形成。(二)强化自主创新节能减排,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三)统筹区域协调发展,城乡面貌发生明显变化。 (四)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发展活力不断增强。(五)着力解决群众切身利益问题,城乡居民生活质量持续改善。(六)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社会保持和谐稳定。(七)推进依法行政政务公开,服务型政府建设步伐加快。

    夏耕说,2010年,我们努力扩大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成果,经济社会保持了平稳较快发展。初步核算,全市生产总值比上年增长12.9%,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20.1%,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增长11.8%、14.1%,市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全面完成。一是围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着力优化投资结构、消费结构和出口结构。二是围绕提高城市创新能力,着力推进科技、教育和人力资源协调发展。三是围绕保障和改善民生,着力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医疗和住房保障水平。四是围绕促进社会稳定,着力抓好社会治安、公共安全、生产安全。

    夏耕说,过去的五年,在跌宕起伏的发展环境中,我们经受住稳定政局凝聚人心、抗击浒苔自然灾害、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等一系列重大考验,成功承办北京奥运会、残奥会帆船比赛等一系列重大活动。五年来,我们始终坚持解放思想,以转变观念推动创新发展,以调整思路促进结构优化,以改革开放增创竞争优势;始终坚持科学发展,注重产业转型升级,注重城乡统筹协调,注重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真心实意关心群众疾苦,尽心竭力办好民生实事,让改革发展成果惠及城乡所有居民;始终坚持依法行政,自觉接受社会监督,不断提高公信力、执行力,努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始终坚持奥运带动,完善基础设施,创新体制机制,打造“帆船之都”新品牌,全面提升城市国际化水平和影响力,为“十二五”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夏耕说,回顾过去的五年,我们也深刻地认识到,政府工作存在诸多不足,经济社会发展仍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我们一定以高度负责、攻坚克难的精神,采取有效措施努力克服和认真解决。

    夏耕说,“十二五”时期,世情、国情、市情都会发生新的变化。做好今后五年的工作,必须准确把握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深刻认识面临的历史机遇和严峻挑战,切实增强前瞻性、科学性和创造性,牢牢把握发展的主动权。“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按照世界眼光、国际标准,发挥本土优势,深入实施“环湾保护、拥湾发展”战略,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全面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切实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加快向富强文明和谐的现代化国际城市迈进,为经济文化强省建设作出更大贡献。

    夏耕说,“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降低消耗、保护环境的基础上,全市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1%,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年均增长15%左右,服务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达到57%,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在工作中,突出把握好六个重点:(一)加快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努力实现高端引领、内需驱动的率先发展。(二)加快推进城乡区域一体化,努力实现七区协调、城乡互动的统筹发展。(三)加快推进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努力实现富民惠民、公平正义的和谐发展。(四)加快推进城市软实力建设,努力实现科教先进、文明进步的创新发展。(五)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努力实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绿色发展。(六)加快推进改革开放步伐,努力实现充满活力、互利共赢的开放发展。

    夏耕说,今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第一年。我们将全面落实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积极应对复杂多变的经济形势,努力实现良好开局,以优异成绩迎接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增长12%左右,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15%,城乡居民收入均增长12%左右,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4%左右。今年,要重点做好十个方面的工作:(一)保持经济平稳健康运行。促进消费快速增长,保持投资稳定增长,努力遏制物价过快上涨,切实加强房地产市场调控。(二)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突出发展现代服务业,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三)推进农业现代化、县域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创建现代农业示范区,加快县域工业化进程,实施新型城镇化战略,做好农村综合改革。(四)加快重点区域规划建设。高起点做好城乡规划,高水平建设蓝色经济区,高质量推进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高标准打造重点功能区。(五)深入实施科教兴市和人才强市战略。加快建设创新型城市,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努力打造人才高地。(六)全面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积极推进节能减排,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切实加强环境保护。(七)着力保障民生和发展社会事业。重点做好七个方面的改善民生工作,大力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深入推进平安青岛建设。(八)加快文化青岛建设。提高市民文明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提高全民健身和竞技体育水平。(九)深化改革攻坚,提升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营造富有效率、更具活力的体制机制,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十)加快建设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创新政府服务和政务公开,切实加强廉政建设。

    夏耕最后说,“十一五”的辉煌成就令人鼓舞,“十二五”的宏伟目标催人奋进。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在中共青岛市委的坚强领导下,解放思想,开拓创新,扎实工作,为加快建设富强文明和谐的现代化国际城市,创造全市人民更加幸福美好的未来而努力奋斗!

    夏耕的报告在热烈的掌声中结束。

    本次会议书面印发了 《青岛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草案)》、《青岛市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青岛市2010年预算执行情况和2011年预算(草案)的报告》。

    出席市政协十一届四次会议的全体委员和有关方面的负责人列席了大会。

    大韩民国驻青岛总领事馆总领事俞载贤,青岛市荣誉市民金大浩旁听了会议。(本报记者 张 玉)

手机看新闻 | 查看所有评论 网友评论
1
用户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用户注册
相关链接

上一篇:政府工作报告摘要 2011年十大重点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