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心酸 已经五六年没回家过年 蒋栋良介绍 ,大多数赶会团的老成员们,都是很多年没在家过春节了。“ 武汉的大汉口庙会是正月初一到正月初八,北京地坛庙会是正月初一到正月初七,时间冲突导致赶会团里的很多夫妻都不能团聚。”蒋栋良说,对于习惯了在节会上“ 淘金”的赶会团成员来说,自然不肯错过这两个国内知名的节会,通常是夫妻俩各带几个帮手分别参加一个节会,等到四方糖球会时再团聚。 “ 团里很多小吃摊都是两口子一起干。”一位经营豆皮的商户说,平时夫妻之间还能凑在一起,偏偏春节期间得分开,想想心里都不是滋味。扳指头算了之后 ,蒋栋良称自己已经五六个年头没有在家过春节了。“ 在山东省内参加节会时,还能把儿子接过来玩几天,但白天忙着照顾生意,也招呼不了他。”蒋栋良说,有时趁两个节会的空档里回家一趟,儿子看到爸爸妈妈亲得不得了,每次他们出门,儿子都要大哭一场。 ■担忧 一场连阴雨就血本无归 尽管今年糖球会上人气的火爆程度出乎蒋栋良等人的意料,但大家并没收获太多喜悦。蒋栋良说,大家走南闯北这些年都已经明白,做生意向来是有赔有赚。“很可能在上一个城市你的小吃还很受欢迎,但到下一个城市就无人问津,赔得连摊位费都挣不出来。”来自湖北仙桃的董长磊说,赶节会的小吃摊都惧怕节会组织得乱,遭遇恶意竞争。 “ 一年下来在全国各地要赶十五六个节会,什么样的情况都遭遇过。”蒋栋良说,大家的轨迹基本上是“冬季往南、春季返北,跟着大雁飞”,但最担心的是节会期间赶上阴雨天气。“去年春季参加南方一个节会,一对小两口第一次跟着我们一起干,结果赶上阴雨天连本钱都搭进去了。”蒋栋良说。 ■调查 到处赶场参会糖球会最赚钱 多位全国赶会团的成员介绍,如果按照他们营业额的多少,来给全国的民俗节会排名次的话,北京地坛庙会当然要排在第一位。但让他们没想到的是,从经济效益看,今年的四方糖球会大有超过地坛庙会的势头。“从我了解的情况看,我们这40多家小吃摊今年都挣到了钱,这让我感到心安。”蒋栋良说。 “今年参会最大的感受,就是糖球会主办方说的人情味。”蒋栋良说,在参会之前糖球会组委会已经联系广告公司,为赶会团各个商户制作了展位和招牌,他们直接带着设备和货过来就行了,节省了一天的布展时间。 最让赶会团成员省心的是,今年参会根本不用担心晚上看守货物的问题。“收摊以后,各家清点自己剩余的货物后,交接给组委会安排的保安,第二天早上过来按照清单交接一下就行了。”蒋栋良说。青岛本土企业高家糖球的负责人高士湘也证实,本届糖球会创下了高家糖球参会以来最高的营业额纪录,“平均每天售出两万支糖球,营业额高达数万元”。 ■分析 打败“坐地户”赶会团有优势 根据本届糖球会的规划,四方区市场建设服务中心除了负责糖球广场的糖球主题展销区,以及广场周边的特色小吃展销区外,还负责筹备一个品牌产品展销区,邀请岛城本土知名企业参会。但据该中心主任贾春晓介绍,外地特色品牌和青岛本土品牌在参展态度上,呈现冷热两重天的局面。 “赶会团的这些特色小吃品牌,早在一个多月前都已经确定了参会意向,对摊位费也没有太多的计较;但本土品牌对参会并不热衷,即便仅象征性收取摊位费,仍然只吸引了不足十家本土企业参会。”贾春晓说。 不过在蒋栋良看来,赶会团成员们之所以乐于全国各地到处赶节会,主要的原因是参会这种经营模式有着固定开店无法比拟的优势,由于他们往往只出现在节会上,不会对实体的特色小吃店产生太大冲击,即使加盟某种品牌的特色名吃,加盟费也比开店要少很多。此外,不管他们所经营的特色小吃前期需要投入多少,成本回收都很快,往往一两个节会下来,挣个十万八万元已经司空见惯。 但细数参加本届糖球会的诸多小吃商户,除了王姐烧烤等小吃之外,鲜见青岛本土的其他特色名吃在糖球会上亮相。当这些来自四面八方的赶会团成员,卖力兜售自家小吃时,青岛本土的特色小吃却安详地分布在岛城的大街小巷深处,静候新老顾客上门。这种反差究竟能否给我们以启迪?岛城的节会能否为本土品牌腾飞插上翅膀?这些疑问都还有待解答。 (记者 杨冰 马正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