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统筹区域协调发展,城乡面貌发生明显变化 不断提高科学规划、集约建设、精细管理水平。基础设施建设五年累计投资超过2000亿元,年均增长34%。海底隧道、海湾大桥主体贯通,青兰、青新高速等竣工通车,铁路青岛客运北站和青荣、海青铁路等项目进展顺利,市域“一小时经济圈”基本形成。制订出台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纲要,成功举办首届蓝色经济发展国际高峰论坛。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完成。高新区实现扩区,创建国家创新型科技园区获得批准,胶州湾北部园区基础设施初具规模,通过ISO14001环境质量体系认证,45个过亿元项目开工建设。董家口港区建设全面启动,华能通用码头等项目实现简易投产。建成数字化城市管理新模式,市区铁路沿线区域整治和城市亮化初见成效。 新农村建设和县域工业化步伐加快。市级财政“三农”投入102亿元,比“十五”时期增加2.4倍。发放农业“四项补贴”17亿元,年均增长39%。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到99%,生产机械化水平达到80%。投资43.6亿元,完成农村供水、防洪排涝等五大水利工程。村庄“五化”完成90%。新建、改造农村住房14.5万套,修建农村残疾人住房5600套。规划建设了6个县域工业功能区,54户城区企业实施搬迁改造,17户竣工投产。县域工业产值占全市比重提高6.1个百分点。 (四)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发展活力不断增强 重点领域改革进一步推进。国有经济行业分布由76个减少到48个。整合组建国信、华通、城建、交通、港口五个投资公司,规范了政府投融资管理。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完成,文化广电新闻出版改革、文化单位转企改制、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改革迈出实质步伐,农村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和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稳步推进,开发区综合配套改革全面实施。市中小企业公共服务中心建成运营。个体私营企业达到42万户,注册资本超过2300亿元,非公经济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68.4%。 全方位开放格局进一步形成。强化定向招商,引进过亿美元项目20个、世界500强企业12家。各类经济园区利用外资占全市比重由42%提高到48%。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分别比“十五”时期增加1.9倍、2.4倍,新兴市场出口比重提高5.4个百分点。引进内资和企业境外投资分别增加1.7倍、4.1倍。青岛保税港区一期封关运营,西海岸出口加工区投入使用。口岸开放步伐加快,“大通关”成效显著。国际友好城市和友好合作关系城市达到56个。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旅游等领域对外交流与合作迅速扩大,取得积极成果。对台工作全面开展,侨务工作取得新成效。 对口帮扶合作进一步加强。与西藏日喀则,贵州铜仁、安顺,湖北宜昌三峡库区和我省菏泽曹县等地开展了形式多样、成效显著的帮扶合作。四川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全力投入援川救灾各项工作,组织捐赠款物超过6亿元,帮助灾区人民恢复生产生活;先后派出3000多人的援建队伍,投资5.8亿元,建成23个援建项目,提前一年圆满完成对口支援北川灾后重建任务,充分展现了我们这座城市的爱心情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