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何从何时开始,青岛娱乐生活突然多了不小的选择弹性;电影看不完,演唱会听不完,钢琴家遍地走,郭德纲又来了,再加上豆瓣上形形色色的小众活动,中联广场纸醉金迷的窝点,大剧院正襟危坐的演出,青岛变得去哪哪儿热闹,看哪哪儿风情——岛城市民正在不知不觉中成为各等文化大餐的享用、受益者、甚至是主导者。我们不妨从地标式的文化设施——青岛大剧院的建成并投入使用开始说起。 这是个物质极大丰富的年代,也是一个精神消费日益多元化的年代,对于青岛市民而言,2010年感受这一切,最为直观的变化就是影院多了,演出多了,节目更好看了,图书馆离自己家门口越来越近,博物馆越建越多,外地朋友想要寻到这个城市的底蕴,不再是有且仅有的啤酒、蛤蜊,相反帆船之都、音乐之岛、影视之城等名头越来越响亮。 博物馆数量列前茅 一个城市的博物馆,就是一座城市的记忆,显然,在2010年,青岛这座建制100多年的城市找到了更多值得珍藏的记忆:2010年5月23日,骆驼祥子博物馆建成并开放,不仅成功再现上世纪三十年代的历史面貌,还突破了单一的保护性维修模式,将保护与开发有机结合起来。去年,同时建成并开放的博物馆还包括邮电博物馆和不其文化陈列馆。截至2010年底,全市博物馆、纪念馆达到46座,在全国同类城市中名列前茅。 图书馆建到家门口 借书、还书,这一公共图书馆的利用方式之一在2010年有了更为便捷的转变,全市图书馆实现总分馆制建设,基本实现了“通借通还”,这一原则通俗来说就是就近原则,哪怕你是在延吉路上的市图书馆借了一本书,也可跑到离家更近的大尧一路市南区图书馆把书还上。据统计,全市96%的图书馆和文化馆达到国家一级馆标准,4处图书馆被评为“全省读者喜爱的图书馆”,在全省名列第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