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早报讯 胶南市民张娜女士跟朋友到大珠山爬山时发现一块悬崖上刻有文字,内容像是一首诗 (图),这处石刻看上去历经沧桑,字迹模糊不清,应该有些年头了,于是联系早报记者希望找专家鉴定一下。昨天经胶南市博物馆文物专家鉴定,这处石刻内容为一首五言爱情诗,是明末清初山东著名诗人王无竟留下的,具有重要的实物价值和研究意义。 市民爬山偶然发现石刻 张女士介绍,前天上午,她和3个朋友一起到胶南市滨海街道东山张村东面的大珠山游玩,看见一条小溪结着薄薄一层冰,周围景色也很漂亮,他们就顺着溪边向上观赏美景。当走到小溪上游的时候,由于河道两边都是悬崖非常难走,大家就停下来休息。坐在石头上的张女士忽然发现不远处的岩壁上有一些字迹,大家赶紧凑上去查看,由于字迹较小而且比较模糊,他们只认出了其中几个字。 张女士等人感觉这些刻字年头不少了,肯定有来头,于是就拨打了早报记者电话,希望能有高人来解读一下。 悬崖上刻的是一首五言诗 昨天上午,在张女士的带领下,记者和胶南市文物专家一起来到东山张村东面的一处山坡上,走了一段路,在一处怪石嶙峋的河道边停了下来。记者看到,这处石刻在一座高约5米的悬崖中间。离河底大约2米高,为纵向3行,刻字高约110厘米,宽接近70厘米,共23字,每字长7厘米左右。文物专家仔细鉴定,将石刻上的字一一辨认出来,确定这是一首五言诗,诗文内容为“一派常如许,幽人日日来。石边还自笑,青草为谁栽?”诗的作者叫王无竟。 “王无竟是明末清初山东著名诗人,可惜英年早逝,这首诗的文字非常优美,好像是为一位女子所作,应为一首爱情诗。”文物专家说,这处石刻的发现,为研讨王无竟作品提供了实物依据,具有比较重要的参考价值。 一次偶遇写下相思诗 东山张村65岁的退休老教师张先生告诉记者,这处石刻村里人都知道。“王无竟就是我们这里的人,在俺村一直流传着一段跟他有关的故事。”张先生说,传说王无竟从小显示出诗歌天赋,被称为天才,青年时期的他经常到大珠山上游玩。有一年清明节,他在山上偶遇一位漂亮姑娘,心生爱意,就远远跟在姑娘身后一直到了东山张村村头,但没勇气表达爱意。看到姑娘被人接走了,王无竟就像丢了魂一样。打那以后,他就经常来到和那位姑娘相遇的地方,期望能再跟佳人见上一面,可惜的是,佳人再也没有现身。无奈之下,王无竟写下了这首诗,刻在了这处石壁上,抒发他内心失落和思念的情怀。 (赵玉勋 韩西谦 摄影报道) 相关链接 王无竟,(1598—1635),明末清初山东著名诗人,世居胶南大珠山阴。十八岁中秀才,以后绝意仕途,以诗为娱,提倡“独抒性情”的清新意境,以自己的自然感情为诗为文,很有作诗天赋。他在大珠山下结诗社,得到了众多诗人的广泛响应,同时代的文人名士刘翼明、宋之麟、单崇、邱子如、法若真、谈必达、杨六谦等都是他的文朋诗友。王无竟因性格直爽、恃才任气、嫉恶如仇,得罪了不少人,于1635年春被仇家杀害,死时年仅37岁。他一生诗作极多,并有不少游记文章,他的遗诗160余首被收集在《明诗综》、《太古园诗》、《太古园全集》等书籍,被收藏于山东博物馆和北京、南京、济南等图书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