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网上媒体 新闻中心> 专题> 时政类 > 正文

“两会”报道领“全民议政”之风现社会成熟进步

1
青岛新闻网 2011-02-12 10:54:05 大众网      新闻报料

  春回大地,瑞雪兆丰。山东省十一届人大四次会议、山东省政协十届四次会议在济南如期举行。一直以来,“两会”这个词在中国人心中有着特殊地位。它是一个具有新中国特色的政治标识,它是代表广大选民利益的代表们智慧碰撞、为民献策的场所,它记录了一市、一省乃至一个大国社会经济进步的足迹,实际上,多年来“两会”举办形式和与会代表心理的变化,即透露出我国百姓于身边政治、法律、经济以及生活状态的心理、心情、心智的成熟。

  一年一度的“两会”上,代表们将从人民中得来的信息和要求进行收集及整理,并向政府有关部门提出各自意见和要求,于是各种议案、提案和建议不断涌出。但细心的人可能会注意到,仅从媒体的报道角度上,“两会”本身也在发生着变化。1959年之后的一段时间来,关于“两会”的报道带着更多的“喜气”,披红戴彩、团结胜利这类字眼出现最频,“某某代表怀着激动心情出席”、“光荣的代表”这种描述最不鲜见,那时“两会”代表们商议国事、共话民生的“政事”被描述的更像一件“喜事”。

  新世纪前后,“两会”报道的风格出现了变化,尤其是网络的发展,让“两会”成为了一个“全民议政”的平台。借助网络这一平台,代表们有了海量搜集人民意见的技术可能,而通过网络的互动性,代表和人民、公仆和百姓建立了更密切的联系。渐渐地,“网络问政”、“答网友问”成了“两会”报道的新特色,大量信息从“两会”上走出。人们也纷纷通过这些信息揣测着各自所在行业与地区的发展前景,以及与自己切身相关的问题的解决情况。一时间,开春后的各地“两会”比“春晚”更受人关注。但值得注意的是,可能是媒体和受众在拿捏这海量信息上尚显局促,一些“两会”记者为了“鲜猛”的信息,频频用起娱乐记者的报道手段。“熊抱”代表、只抓“雷语”等现象随之出现,以致民间讨论起两会来,谈到的“雷人雷语”要比代表的建设性意见更多。总结起来,这时的“两会”报道,以海量性和新鲜性为主,“喜事”风格也已发生变化,但娱乐化两会,总让人有种说不出的滋味。

  去年以来,从“两会”的报道传播方式上,能看出“两会”本身的成熟,也能看出百姓对于身边政治、法律、经济以及生活状态的心理、心情、心智的成熟。去年各省市“两会”和全国“两会”报道,以及今年北京、上海、广东、重庆等地区的“两会”报道,娱乐化的成分少了,信息有效化的成分多了。百姓们相互传递实用性新闻的多了,咀嚼花边娱乐新闻的少了。我们能看到,现在“两会”少了种古雅典人聚在露天广场你一嘴我一句商议国事的嘈杂,多了分主题鲜明、系统高效、旨在解决问题的大气。

  豪爽、大气——这是其他省市兄弟姐妹对山东人的评价。而今暖春来到齐鲁之际,山东省“两会”也定会显示出山东人的睿智和成熟,相信怀揣“一蓝一黄”梦想的山东人,将在“两会”上激荡智慧、为民献策、迎来当地更辉煌的发展。

相关链接

上一篇:姜异康向港澳委员发出“蓝色邀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