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6年8月10日,国家电网公司特高压直流试验基地在北京中关村科技园区奠基。该工程建成后,将针对±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变电和运行技术开展试验研究。其十二项设备指标或试验性能将居世界领先地位。 参加奠基仪式的国家科技部副秘书长王志学指出,该基地的建设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举措,对加快我国电力基础设施建设、构建和谐社会都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影响。 紧随其后,特高压交流试验基地也将于近期正式奠基。 正是这些有着自主知识产权和创新意义的成果,解决了发展特高压试验示范工程的关键问题,基本掌握了输变电技术的特点和特高压电网的基本特征。奠定了特高压输电工程的可行性研究顺利通过审查的基础,为工程设计、主设备规范编制提供了技术依据。 一位曾参与特高压技术研究工作的科研人员,言语真挚:“我们感谢时代赋予的机遇,我们也必将创造一个新的时代。” 特高压将引领我国电网科技水平走在世界的前列,占领世界电网科技的制高点。同时,特高压也将为我国电工设备制造行业提供巨大的市场空间,增强企业的科技自主创新能力。众多企业把特高压看作是电工设备行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大机遇。 2006年6月,政府部门、电网企业和设备制造厂商共聚一堂,商讨特高压输变电设备研制工作。 中机联在会上表示,发展特高压输变电技术,将带动相关制造行业的发展,全面提升国内输变电设备制造业的水平,使国内超高压输变电设备制造技术更加成熟,实现我国交流输变电设备制造技术升级,提高行业的国际竞争力。 发展特高压,设备是关键。邀请国外研究机构介绍设备研发情况,组织国内外厂商共同研讨、努力促成中外联合开发……国家电网公司积极地创造条件,不遗余力地推进设备国产化进程。 目前,5英寸晶闸管在±500千伏直流输电工程中已被广泛采用,其额定电流只有3000安培。如果直接应用于±800千伏直流特高压输电工程,其输送功率只有480万千瓦。为扩大输送功率,国家电网公司自我加压,决定在世界上首次自主开发并应用6英寸晶闸管,将额定电流增加到4000安培,使±800千伏直流特高压输电工程输送功率提升到640万千瓦。 在许继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王纪年看来,这项技术的研发有利于自主创新发展,不仅可以打破国外企业的技术垄断,还能够大大增强我国在直流输电领域的核心竞争力,具有极强的创新意义。 位列国内输变电二次设备制造第一方阵的许继集团,将力争在今年生产出一套基于6英寸晶闸管的换流阀组件样品。 “没有工业的创新,就没有民族的发展,制造业要成为民族工业的基础。我国发展特高压电网,一定会加速电力系统装备技术国产化的进程。”王纪年的话道出了我国电力设备制造企业的心声。 跨越:站在发展的新起点 跨越“三省两网”的特高压交流试验示范工程,将成为未来特高压电网恢宏蓝图的精彩起笔…… 我国首个1000千伏交流特高压试验示范工程,线路全长约653.8千米,包括三站两线,起于山西省长治的1000千伏变电站,经河南省南阳开关站,止于湖北省荆门变电站,联接华北、华中两大电网,将于2008年建成投运。 中国电力顾问集团公司副总经理于刚断言:“这一工程将开启国家电网全新的发展阶段。” 在国家电网公司建运部主任喻新强眼中,这条试验示范工程凝聚了太多期望:全面掌握1000千伏交流输电系统的关键技术,全面实现自主规划、科研、系统设计、工程设计、设备制造、施工调试和运行维护,建设安全可靠,自主创新、商业运行、世界一流的交流特高压典范工程。 对这一工程进行论证的中国工程院专家组认为,工程建成后,通过严格试验和运行考核,完全有条件转入商业化运行,将成为我国能源输送的一条重要通道,有利于实现华北和华中电网的水火调剂、优势互补,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晋东南—荆门特高压试验示范工程建成投运后,计划建设晋东南—陕北、晋东南—北京和荆门—武汉特高压工程以及淮南—芜湖—浙北—上海特高压工程,“十一五”期间,特高压交流输变电工程建设线路将达4200千米,变电容量3900万千伏安。同时,为满足“十二五”期间溪洛渡、向家坝水电站外送需要,“十一五”期间还将相继开工建设向家坝和溪洛渡水电站到华东和华中的±800千伏特高压直流工程。 快捷、高效的电力“高速公路”将随着特高压电网的建设与发展,实现能源在全国范围内的合理流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