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十一五”期间,青岛港集团吞吐量预计累计完成14.55亿吨,在“十五”的基础上以年均15.2%的高速增长,成功实现翻番,雄踞世界第七大港。 “十一五”预计实现营业收入386亿元,较“十五”实现翻番增长。 青岛港集团董事局主席、总裁常德传表示,这些成就的取得,得益于青岛港转型升级的成功。 “十一五”沉甸甸的成果,为青岛港长盛不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硕果夯实长盛根基 “十一五”期间,外贸吞吐量预计累计实现10.37亿吨,较“十五”实现翻番增长。外贸吞吐量从2005年的14178万吨,跃升至2010年的25000万吨,继续保持全国第二大外贸口岸。 集装箱吞吐量预计累计实现4945万标箱,较“十五”实现同比增长128%。2006年,青岛港集装箱位居世界第13位。 2007年,豪迈跨入世界集装箱大港前10强。 2009年,雄踞世界集装箱港口第九位。 矿石预计累计完成4.68亿吨,较“十五”实现翻番跨越。进口矿石继续保持世界第一大港。 2009年,全港矿石豪迈跨越亿吨,前港公司成为全海区首家亿吨公司。 石油预计累计完成2.65亿吨,较“十五”同比增长80%。进口原油继续保持全国沿海港口第一位。 “十一五”期间,青岛港用占全国1.3%的泊位能力,干出了6.9%的吞吐量。 常德传认为,以上成绩的取得,正是得益于青岛港的创新和转型升级。 “十一五”期间,青岛港强力推进“六型”港口建设,实现了从劳动密集型到技术密集型,从传统装卸服务到现代航运服务,从“信息孤岛”到“信息集成”,从“单项应用”到“协同应用”的四个革命性转变,把青岛港打造成一个创新大港。并在此基础上,我们超时而谋,转型升级、更新换代,从一个创新型大港,向科教强港、科技强港、人才强港阔步迈进。 创新发展成为了青岛港“十一五”工作主题,也是今后青岛港长盛不衰的永恒主题。 缔造模式当国企楷模 2007年7月和12月,中央先后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和中南海,召开青岛港科学发展模式高层研讨会和青岛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座谈会,隆重推出“青岛港模式”。“青岛港模式”已经成为开创中国国有企业科学发展、和谐兴盛之路的光辉典范,成为引领中国国企发展的新模式。 2007年初,高层专家经过深入调研,形成了包括十条基本经验的青岛港科学发展模式,即:确立企业核心价值观,凝聚港口持续发展动力;建设“四好”领导班子,为港口发展提供有力的组织保证;坚持战略思维、科学决策,引领企业做大做强做久;建设学习型、创新型港口,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坚持科学务实的人才观,为企业发展提供第一资源;科学管理、民主管理,形成独具特色的企业管理体系;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质量效益型港口,实现企业全面协调发展;培育特色文化,塑造企业灵魂;以人为本,共建共享,构建亲情和谐港口;积极承担社会责任,为国家为人民多做贡献。 “十一五”期间,青岛港预计上缴国家税费106亿元,较“十五”增加48亿元,增长82%。连续五年获得青岛市上缴地税第一,山东省纳税100强。 “十一五”期间,青岛港累计向受灾、贫困地区和社会捐款2768万元。其中,单位捐款1987万元,职工捐款781万元。捐衣物11万件。在灾难和危机面前,用真金白银承担起作为大型国企的责任与使命。 2008年,青岛港率先响应国家号召上缴国有资本收益,至2010年累计上缴1.3亿元,年年保持青岛市第一名,上缴额占青岛市总额的一半以上,占山东省六分之一。 强强联合结硕果 常德传认为,随着港航业的发展,合作共赢,控制、整合、调度、运用好港航业上下游的资源,变得越来越重要。 2009年12月18日,由“三国六方”组建的 “青岛前湾联合集装箱码头有限责任公司”(QQCTU)成立。 2010年6月5日,在QQCTU成立半年时,青岛港与招商局两大巨擘的杂货码头资源整合也走上前台。前湾西联码头有限责任公司正式成立,青岛港和青岛招商码头将前湾地区的杂货码头分别装入新合资公司。至此,青岛港一统前湾。 青岛港还分别与威海港和日照港签署合资经营集装箱的协议,实现了港口发展从青岛向外地的扩张,合资合作从“请进来”到“走出去”的重大转变,这一系列的创举引领了中国沿海港口资源整合、裂变扩张的新思维。 “十一五”期间,青岛港与石化巨人联盟,成立了青岛实华原油码头有限公司;与水上油品巨头合作,建设了国际船舶燃油中转基地,全面打造国际船舶燃油中转港和分拨中心;与全球最大的冷藏物流运营商冰岛怡之航集团联合,挺向亚洲最大冷冻物流中心。 5年间,主业的发展催发了百业的兴旺。渤海油脂连续建设了两期工程,青岛阜外心血管病医院成立,青岛港湾职业技术学院与高等学府合作办学,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深化改革重管理 管理是企业永恒的主题,如何向管理要效益,将管理软实力转化成竞争新优势,是世界上所有企业面临的难题。 常德传指出,企业生产经营的过程,是不断发现问题,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因此改革必须伴随生产经营的全过程。 “十一五”期间,青岛港着眼于管理横到边、纵到底的黄金法则,在“四级管理”模式的基础上,构建起了职责明确的“五级管理”格局,即集团为决策层、公司为经营层、队为管理层、班为操作层、车为执行层。与此同时,不断深化两级机关改革,强力推进量化考核,强化“队为核心”管理,激活“车为单元”,使集团的管理组织更加完善,管理体制更加创新,为“十二五”乃至今后长远发展进一步凝聚管理优势。 2008年4月2日,青岛港召开“干好二季度,夺取‘双过半’动员大会”,青岛港“五级管理”模式的雏形在大会上形成。在这次大会上,常德传进一步强调:“要加强‘车为单元’管理,建立长效机制”,“要促进‘队为核心、班为基础、车为单元’工作不断上新水平”。由此,“车为单元”成为了青岛港“五级管理”格局的“新成员”。 “车为单元”提出后,有关“车为单元”的创新之举层出不穷。不仅有了“车为单元”,还有 “船为单元”、“工序为单元”等,各个基层队、部室,以设备、工序、岗位等为单元的执行层纷纷创立,进一步为强化、提升“队为核心”管理打下坚实基础。 至此,青岛港的管理体制发生了根本性变革。通过“车为单元”的纵到底,为青岛港的管理模式改革,改出卓越效益,改出管理优势,改出港口管理运行新机制,为青岛港又好又快、科学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 同时,青岛港的管理重心下移,激发起“队为核心”的积极性与创造性。 资金管理出效益 “十一五”期间,青岛港牢牢把握资金这条港口发展的生命线,实现了从理念到管理的飞速发展。 5年来,青岛港深入开展科技、管理增收节支研究,不断挖掘港口资源潜能,各项生产效率一破再破,各种成本单耗一压再压,资源变财富进入加速度的快车道,港口资金“造血”功能更加强大。2010年同时荣获中国企业500强、中国服务企业500强和中国企业效益200佳三项殊荣。 “十一五”期间,青岛港不断优化资本结构,推进由银行借款为主的债务性融资向招商引资为主的股权性融资转变,加快了资金回流,降低了财务风险,提前17年还清外债,实现无债经营,港口资金存量更加健康充裕。 青岛港继续发挥高度集中统一的资金管理优势,集全港之力,投资建设董家口新港区、前湾四期集装箱码头、三十万吨油码头等一大批适度超前的新型码头资源,为港口未来发展积聚了强大后劲,港口资金效能得到最大发挥。 “十一五”期间,青岛港保持青岛市上缴地税第一,被青岛市国税局和地税局联合评为A级诚信纳税单位。发挥了大型国企的表率作用,用真金白银报效祖国母亲。 港口经济效益大幅增长,发展后劲明显增强,资金实力更加稳固,为港口基业长青、长盛不衰奠定了坚实的财力基础。 “十一五”期间,青岛港预计实现盈利118亿元,港口建设发展资金也采取主要依靠合资合作解决,港口资金存量愈加充裕。 2009年末,青岛港提前17年还清了所有贷款,实现了既无外债又无内债的历史性突破。 节能引领低碳时代 “十一五”期间,青岛港吞吐量翻了一番,综合能源单耗下降了21.6%。 这期间,青岛港创建了节能减排“五级管理”格局,集装箱轮胎吊“油改电”、学良节油、门机自动计量系统等三个项目,被部评为全国交通行业节能减排示范项目。被世界环境中心与中国企业联合会共同授予“节能环保最佳企业”荣誉称号,打造了低碳绿色、六型港口。荣获山东省节能突出贡献奖,是五家获奖企业的唯一一家交通企业,并获得政府奖励100万元。 2008年9月20日,“中国大型企业——青岛港节能减排经验高层研讨会”在京隆重召开,为全国节能减排典型引路。 青岛港推进“油改电”、燃油计量,成功将使用污染能源转向清洁能源。从优化流程中寻找节电的新途径。靠优化资源配置,实现资源能效的最大化,实现了码头资源利用最大化,成为建设低碳港口的重要途径。 为减少粉尘,青岛港从卸船开始,到运输、堆码、出港等各个环节采取了一系列防尘措施,实施全方位立体大防护。投资4000多万元在前湾港区建成了高18米、长2公里的全国第一道散货环保防风抑尘墙。在老港区投资150万元建成了近448米长的散货环保防风抑尘墙。实施喷淋、绿化等环保措施,实现了发展与环保共赢。 大爱无疆造福职工 22年来,青岛港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始终将不断提高广大员工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作为发展的最终目标。连续22年来32次大幅增资,让全港员工和离退休老同志共享港口发展成果,成为港口改革发展的最大受益者。 2010年增资,集团投入1.8亿元资金,2011年全集团人工成本将增加至21亿元,压力巨大,但常德传坚定不移地指出,不管形势怎么严峻,困难再大也要提高职工工资。 “十一五”期间,青岛港不断提高职工生活的幸福指数,每年都征求职工意见,真心实意为职工解难事,办实事。 农民工是青岛港大家庭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青岛港始终将农民工视为自己的“兄弟”,使农民工真正融入工人队伍,融入他们所生活的这座城市,成为荣耀的“新市民”。 在青岛港,他们与正式职工一个单子按时足额地领取工资,一个食堂吃饭,同工同酬,一视同仁;在青岛港,他们成长为产业工人,并走上管理岗位;在青岛港,他们自己买上了房子,把家安在了青岛;在青岛港,他们的孩子上了最好的小学……农民工在青岛港有地位、有作为、有奔头,生活更加幸福,工作更有尊严。 “十一五”期间,青岛港真正把农民工当作港口建设发展的新型主力军,人格上尊重,政治上重视,生活上关心,经济上保障,素质上培育。 2007年6月29日,青岛港加强农民工队伍建设大会隆重召开。集团 《关于加强农民工队伍建设的决定》和《关于加强农民工管理工作的决定》正式出台(简称“18条”),标志着青岛港农民工队伍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在青岛港,农民工有地位、有作为,实现了由技能匮乏到又红又专、由挣钱吃饭到实现价值、由短期务工到当家作主、由打工者到新时期产业工人的“四个根本性转变”,与他们所生活的这座城市不断融合。 这5年来,青岛港让广大职工共享发展成果,成为青岛港忠诚践行科学发展观的生动写照。发展为了造福,造福促进发展,使青岛港走出了一条和谐发展的成功之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