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岛新闻网1月25日讯 “警察爸爸,我不走!这才是我的家,呜呜呜……”小森森的哭喊声,撕破了在场每一位民警和记者的心。“森森听话,你看,他是谁啊,他是森森的爸爸啊,快过去叫爸爸。”胶州铺集镇派出所所长张海琛边给孩子擦着眼泪边说。孩子在他的一再劝说下,才眼睛不时地望着民警们、慢慢地走到自己父亲的跟前。当孩子回到自己亲生父亲的怀抱时,在场的每一位民警和村民都感动地留下了热泪。派出所民警收养被家人遗弃的小森森长达9个月,9个月里朝夕相处、无微不至,而今却突然要离别,这使所里的每一位民警都有不舍与说不出的滋味。 孩子安家在派出所 事情要追溯到2010年3月12日,胶州铺集镇派出所民警刘洪常接到村民报警电话,说有一个六七岁的小男孩在铺上四村走丢了,刘洪常等立即赶到现场,看到了小森森,当时孩子满脸污垢,凛冽的寒风中只穿着一件黄色薄棉衣,手里提着一个塑料袋,问他家在哪,父母叫什么名字,冻僵的孩子只是瞪着大眼睛,一个字也说不出来。民警决定先把孩子带回所里,再慢慢想办法。 待孩子回过神来后,说出了父亲傅洪涛这个名字,但对家庭住址等详细情况孩子也说不出来,民警开始通过查询孩子父亲资料和走访周围村民得知,小森森的姥爷就在铺上四村,但由于森森的母亲与父亲是未婚生育,森森的姥爷一直拒绝接受他,联系他的父亲,可其父在青岛出海,一去就是好几个月,没法回胶,而森森的母亲却离家出走,至今杳无音讯。外面的寒风呼呼地刮着,看着身世可怜、无家可归、自己却在办公室里玩得起劲的孩子,所长张海琛当即作出决定,留下小森森,让其“安家”在所里。 照料孩子可不是件轻松事 “这可是个孩子啊,安全、起居等很多事情都要想周到了。所前有个湖,千万不能让孩子靠近。”张所长常常嘱咐大家。 从此森森吃住在所里,他的衣服和鞋子都是热心的民警们从自己家捎来的。自从小森森安家在所里后,可忙坏了民警们,他们除了要做好本职工作外,还要细心照料这个调皮的小家伙。但七岁的孩子正是顽皮的时候,森森经常一会儿在办公室玩球,一会儿不见踪影,时常引得大家很紧张,直到亲眼看到小森森才能将揪着的心放下来。 森森已经到上学的年龄了,可由于森森是未婚生育的孩子,没有户籍,没办法正常入学,这使民警们犯了难。“户籍是大人的过失,但不能因此耽误孩子上学啊。”张所长告诉记者。之后派出所在铺集镇政府的帮助下,终于让孩子破例进了铺集镇小学。民警们为森森买了新书包、铅笔盒等学习用品,“看着他开心地和其他小朋友一样走进校门口时,我们心里甭提有多高兴和感动了。”张所长笑着告诉记者。 孩子上学时间早,所里伙房大姐就早早起来先为森森单独做好早饭,之后每天值班的民警负责接送孩子去上学。晚上回来后,常住在所里的女民警小刘和小李成为了森森的课外“辅导老师”,每天晚上和孩子一起吃完晚饭后,小刘总要问一下森森今天在学校学到了什么,并检查和辅导森森的作业,“我自己没有孩子,但看到森森拿笔写字和想问题的样子,我这个心里头啊早就把他当成自己孩子了。” 孩子小,照料起来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最担心的就是孩子的安全和健康问题。”张所长告诉记者。去年森森放学回家后感冒了,回来后一如反常地安静,自己跑回宿舍不说话,细心的民警便跟着他进了房间,看到孩子脸蛋红红的,一副睡眼朦胧的样子,问他想吃什么,也只是摇摇头不说话,一摸才知道,孩子的脑袋很烫,发烧了。这可急坏了值班的民警,几个人跑上跑下、进进出出,有的到处找体温计和湿毛巾,几个到处找药,所里一片忙乱。当晚,张所长没有回家,整整一晚陪在孩子身边,生怕孩子有什么意外。 小橡皮大人格 民警们除了照顾森森的生活起居外,也没有忽视对孩子的悉心教育。一天晚上,民警刘洪常值班,他习惯性地走进森森的卧室,看看孩子在干什么。无意中他发现森森的书桌上有一块儿从没见过的黄色橡皮,就问森森橡皮哪儿来的,“捡的。”森森嘟囔着,眼睛却不敢望着刘洪常,他当即就觉得不对劲,就让孩子坐下来,让森森眼睛看着自己,又问了一遍:“森森啊,好孩子是不能说谎的,叔叔再问你一边,橡皮哪儿来的呢?”此时,森森低头没说话,过了一会儿才说出真相,原来橡皮是同桌的,他看着漂亮就下课趁同桌不在时装进自己口袋里了。听后,刘洪常并没有立即训斥孩子,而是摸着他的脑袋,耐心地开导着孩子,让孩子知道撒谎和拿别人东西都是不对的,“橡皮小,但人格大,要做一名诚实、拾金不昧、让大家都喜欢的好孩子。”小森森听后,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第二天,森森就把橡皮还给了同学,并向同学道了歉。 后来,据张所长说,小森森回到他亲生父亲的滨州老家后还常常给派出所打电话,“一听到他的声音,听到他叫我们‘爸爸’时,我们就感觉特别高兴和感动。他一走,我们都觉得闪得慌,呵呵。”张所长笑着告诉记者。 (记者 任俊峰 通讯员 刘振华 薛冲 孙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