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晨报滨州1月23日讯 1月21日下午,滨州召开全市蓝色经济建设动员大会。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邓向阳在会上作了重要讲话,号召全市上下进一步统一思想,抢抓机遇,迅速行动,积极作为,加快推进蓝色经济区建设,努力开创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新局面。市委副书记、市长张光峰主持会议。 邓向阳在讲话中指出,1月4日,国务院批复《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是“十二五”开局之年第一个获批的国家发展战略,也是我国第一个以海洋经济为主题的区域发展战略。这是滨州加快转方式调结构、推进科学发展的重大机遇,是加快北部崛起、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重大机遇,是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强化发展支撑的重大机遇,是深化改革开放、拓展发展空间的重大机遇,是增创发展新优势、加快追赶超越的重大机遇。各级各部门要紧紧把握这个机遇,着眼长远、立足当前,突出重点、抓住关键,在加快推进上下功夫,在尽快落实上见实效,努力在重要领域、关键环节取得实质性突破,确保滨州市在蓝色经济区建设中快行一步,抢占先机。 邓向阳要求,加快蓝色经济区建设,要高点定位,科学制定规划。要始终把滨州蓝色经济区建设放到全省乃至全国发展的大局中来把握,放到区域竞争的大格局中来谋划,积极构筑“一核(北海经济开发区)、两翼(沾化和无棣海洋区以外的主体区)、多节点(海洋区、主体区以外的多个城市、开发区和工业园区)”的发展格局。 要研究政策,争取最大支持。同时积极做好重大项目的争取工作,加快实施一批重大项目,提升现有项目建设速度;要借海兴市,转变发展方式。要紧紧抓住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的历史机遇,从“背靠大海”转为“面向大海”,着力在发展海洋经济上下功夫,加快推进“海上滨州”建设。坚持以海带路、以路促海、内外联运,带动整个经济结构调整,加快发展方式转变,突出发展现代海洋渔业、海洋化工,海洋交通物流、海洋高新技术、装备制造、滨海生态能源、滨海旅游等七大产业,加快培育发展一批产业层次高、核心竞争力强、带动作用大的优势产业群,努力构筑蓝色经济区产业体系。 同时,完善基础设施。要坚持把海路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摆上更加突出的位置,对于国家《规划》提出的滨州港、德龙烟铁路、黄大铁路等,已经开工的,要加快建设进度;没有开工的,要积极做好前期准备,力争及早开工建设;要统筹海洋开发与保护,加快转变海洋发展方式,坚持开发与保护并重的原则,促进发展规模、速度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相协调,实现资源配置最优化、发展效益最大化。 市委副书记、市长张光峰主持会议并要求,各县区各部门要倍加珍惜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的机遇,对照规划重新审视本县区本部门的优势、潜力和不足,牢牢把握工作主动权,把蓝色经济区建设作为重中之重的任务,与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建设紧密结合起来,加快推进实施一批重大项目。坚定“小区域也能做出大文章”的信念,把滨州打造成山东蓝色经济区开发建设的亮点,真正闯出一条发展蓝色经济的成功之路。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范围】陆域 : 六市加两县海域 : 山东全部海域 山东半岛是我国最大的半岛,濒临渤海与黄海,东与朝鲜半岛、日本列岛隔海相望,西连黄河中下游地区,南接长三角地区,北邻京津冀都市圈,是环渤海地区与长江三角洲地区的重要接合部、黄河流域地区最便捷的出海通道、东北亚经济圈的重要组成部分。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规划主体区范围包括山东全部海域和青岛、东营、烟台、潍坊、威海、日照6市及滨州市的无棣、沾化2个沿海县所属陆域,海域面积15.95万平方公里,陆域面积6.4万平方公里。2009年,区内总人口3291.8万人,人均地区生产总值50138元。为进一步增强腹地对海洋经济发展的支撑能力,把山东省其他地区作为规划联动区。 依据《规划》,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战略定位是:建设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现代海洋产业集聚区、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海洋科技教育核心区、国家海洋经济改革开放先行区和全国重要的海洋生态文明示范区。《规划》明确了发展的近期和远期目标,到2015年,现代海洋产业体系基本建立,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海洋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大幅提升,海陆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海洋经济对外开放格局不断完善,率先达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要求;到2020年,建成海洋经济发达、产业结构优化、人与自然和谐的蓝色经济区,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 |
上一篇:杨军:抢抓蓝色机遇 壮大镇域经济促农增收
下一篇:蓝色经济引领海洋经济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