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为米格-29战斗机。 曾被评为“中国十大杰出青年”、担任过苏-27战机团长的王少华,驾机进入某海域时,外军飞行员经常相互提醒,“王少华来了!王少华来了!”境外刊物评论:这是一支特别有战斗力的部队,一定要当心。 但他们不知道的是,为了铸就空中钢铁长城,飞行员们经历了多少次生与死的考验,全师官兵付出了怎样的努力? 上世纪90年代中期,这个师某团改装苏-27战机。由于缺少人才,缺少资料,没有经验,困难重重。 “外军飞行员能飞的,中国飞行员也能飞,而且要飞得更好。”师长刘树伟回忆,那段时间全团官兵铆足了劲,专挑复杂天候练技术、练战法、练协同……刷新了一项项苏-27战机的训练记录。 小雨、中雨、大雨…… 白天、上半夜、下半夜…… 云底高度200米、100米、80米…… 能见度2000米、1500米、800米…… 连续大强度滚动飞行1天、2天、5天…… 超强度的训练,使雏鹰成长为雄鹰。苏-27战机,提前具备了全天候升空、全疆域到达、全时空作战能力。 2006年,这个师某团改装国产歼-10战机,首创歼-10战机实战背景下连续两次空中加油、单次航程最远、续航时间最长等6项纪录。 2000年3月,这个师受领研练打低空高速飞行小目标战法的任务。超低空高速飞行小目标由于速度快、高度低,不易被雷达发现。 面对难题,飞行员们查资料、翻战例,吃在训练场、睡在值班室,半年时间内研究了5套战法,并在演习中精确击落“靶弹”,首创世界空军史上用超音速歼击机击落低空高速飞行小目标的战法,被空军推广。 “历史不会等待后来者慢慢赶上。”师政委李峰说,“我们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任务,就是争分夺秒地学习和赶超。”师党委每周的交班会要研究国内外局势,每月的党组中心组学习要集中探讨一个课题,每名常委到基层蹲点要带学习计划、学习资料、学习笔记,包括7名非飞行员出身的常委都能担负战备值班任务,11名常委可同时组成4套指挥班子指挥作战。 在师党委的带领下,全师官兵把学习当成自觉行动,把赶超当成内在动力,叫响了“建设创品牌,打仗当王牌”的口号,近年来先后完成71个科研革新项目,攻克45个技术难题,获国家科技进步奖32项、空军武器装备技术革新奖26项,连续6年被评为全军军事训练一级单位。目前,全师75%以上的干部具有大学本科以上学历,121人取得硕士学位、36人取得博士学位,提前达到空军人才建设规划的目标要求,并先后向兄弟单位输送三代战机优秀飞行员和机务人员400多名。 “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南征北战,到和平时期的长空探索,支撑这支部队60年来不断续写辉煌的,是代代相传的对党和人民的忠诚,是‘有我无敌’的革命英雄主义气概!”李峰说,“忠诚坚定、敢为人先、闻战则喜、有我无敌”的师魂,早已注入了全师官兵的血脉。 把国家和人民的利益看得比生命还重,全师官兵时刻践行着自己的誓言。2009年3月7日,时任某团副团长、特级飞行员的李峰驾驶歼-10战机,在1100米高度突然遭遇空中停车,数据全部消失。 按照空军规定,飞机发动机在2000米以下高度停车,飞行员可以弃机跳伞。但,李峰在指挥员下达了“准备跳伞”指令后,仍然从容不迫地坚持再试一次,在104秒内成功将战机驶回机场,创造了歼-10战机无动力空滑迫降的奇迹。 和李峰一样,在航空兵某师,危急时刻保护了国家重要财产,保护了飞机重要飞行数据的,还有飞机起飞发生火情后,驾机安全着陆的罗箭宇、卢文庆;还有某型教练机在万米高空发动机停车后,再次启动成功的杨作建、邱法智;还有飞机液压系统发生故障燃油大量泄漏后,成功驾机返场的王成儒…… “飞行员虽然金贵,但关键时刻同样要挺身而出。”刘树伟说,党和人民培养了我们,我们就应该时刻准备着,为国家为民族献出青春乃至生命。 这,既是这支部队60年来的光荣传统,也是这支部队战胜强敌、续写辉煌的永恒动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