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对很多进城务工人员来说,在城里落户还有很多后顾之忧 落户省会城市,从农民变成市民,对于不少在郑的农村进城务工人员来说,似乎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 不过,梦想即将照进现实。昨天下午,省政府发布的《关于促进农民进城落户的指导意见》显示,我省将一举打破城市门槛,所有省辖市将敞开怀抱,欢迎农村务工人员前往安家。 这意味着,我省要放宽进城农民落户条件,逐步实现“居住证”制度,长期以来界限鲜明的城乡二元户籍制度,在河南正面临全面破冰。 在郑州工作2年,就是郑州市民 6年前,南阳的乔勇峰来到郑州市东建材一家灯饰企业上班。刚开始那阵,他曾想过有朝一日能成为郑州市民。 不过,根据省政府最新出台的《关于促进农民进城落户的指导意见》(下简称《意见》),事实上,乔勇峰已是名副其实的郑州市民。 《意见》里说,凡是被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正式聘用(签订劳动合同),在省会城市连续工作满2年、其他省辖市连续工作满1年,并按时连续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的农村进城务工人员,准予在就业地落户。 同时,其配偶、未到法定婚龄子女和双方父母,也可随迁落户。 通俗点说,就是凡在郑州连续工作了2年的农民工,如果各项手续齐全,就能带着全家落户郑州。 比如,乔勇峰和妻子有1个孩子,双方父母都还健在,他在郑州的这6年工作经历,就能换来全家老小7口人的郑州户口。 除了郑州,其他省辖市也纷纷对务工人员敞开怀抱,且只需在当地工作1年时间,符合上述条件,就能落户。 《意见》还要求,凡在省辖市就业地行政区域内购买、受赠、继承房屋并具有合法产权的农民,均可在实际居住地登记为居民户口。 此外,在省内高校和职业技术学校就读的农村籍大中专学生、新增退役的农村籍义务兵等,凡符合落户条件的,也均可进城落户。 至于县(市)城及小城镇,城乡二元户籍制度则被要求完全打破,全面放开户籍限制。 进城了, 老家的宅基地咋办? 在进城务工的农民看来,老家的牵挂,除了妻儿老小,就是农田和宅基地。 后面这两项,也往往被不少暂时进城务工的农民视为后退之路。 而一旦进了城,落户在城市了,土地该怎么办? 昨天出台的《意见》,特别强调了要保护进城农民的土地合法权益: 全家或部分成员迁入城市、小城镇落户的,根据农民意愿,在一定时期内依法依规保留其原有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及农房收益权或使用权,并且,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的收益分配,农民也能继续获得。 同时,各地要加强农村土地流转,建立农村土地流转市场体系,鼓励进城农民将自身的土地承包经营权采取转包、租赁、互换、转让等方式进行流转。 如果进城落户农民要放弃土地承包经营权和宅基地使用权,各地则要对其进行一定补贴。 比如,对退回宅基地并符合住房保障条件的,可优先安排公共租赁住房或购买经济适用住房。 此外,《意见》要求,农村宅基地调整和村庄整理所节约的土地,要优先用于补充耕地,或主要用于产业集聚发展,方便农民就近转移就业。 就业 各地要积极 为进城农民找工作 农民要进城,顾虑不会少:养家、孩子上学、生病就医等,对此,《意见》里也都给出了办法,以解决这些城市新居民的后顾之忧。 比如就业。《意见》就要求,各地要充分挖掘就业潜力,增加农民就业岗位,并鼓励进城农民自主创业。 劳动密集型产业,以及现代服务业,都将是未来一段时间,全省各地重点发展的产业,用以为进城农民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 住房 进城农民可入住保障性住房 有固定经营场所或稳定收入的进城农民,凭2年内连续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基本医疗保险费等证明,就能在缴纳地申请购买经济适用住房。 《意见》要求,各省辖市、县(市)经济适用住房年竣工量,原则上不低于本地商品住房年竣工量的10%,并支持符合条件的工矿企业利用自有土地开发建设经济适用住房。 而在城市务工2年以上的进城农民,其住房面积、收入水平低于当地政府公布的廉租住房保障标准的,各地要将其逐步纳入廉租住房保障范围。 此外,公共租赁住房的建设步伐逐步加快,也将成为解决进城农民住房问题的重要措施。 教育 和城里学生接受统一教育 进城落户农民的子女,将被确保能够接受义务教育。按照就近入学的原则,划定服务学区,统筹安排就读。 《意见》里特别强调,进城落户农民子女与城镇学生将实行统一教学、统一管理。对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确有困难的进城落户农民子女,在免除学杂费的基础上还要免费提供教科书。 对初中、高中毕业后未升学的进城落户农民子女,各地要进行职业教育培训,提升其就业、创业能力,并按国家相关政策规定给予职业培训补贴。 社保 完善进城落户农民 社会保障制度 农民进城落户后,在落户地参加城镇基本医疗保险的,享受当地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待遇。已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农民,进城落户后当年也能继续享受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补助政策。 进城后的一定时期内,这些新市民还能自由选择是否参加面向城镇居民的社会保障。不过,参加城镇居民社会保障的,须放弃农村居民社会保障。 除此之外,新市民还可参加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用人单位与个人按规定分别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灵活就业人员可以灵活就业身份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