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天暖和了,我们准备把这个池子改造成钓鱼池,让老人们在此钓钓鱼,找找乐。”1月8日上午,虽然寒意袭人,但站在院内结冰的小水池前,市南区中山路街道河南路社区居委会主任王国际还是暖意融融地做起了新一年规划。王国际的暖意来自社区服务条件的改善,以前他们“蜗居”于一间不到30平方米的简易板房内,不用说召集居民开展活动,就连自己开会都没地方。而今,在区里建设“三个中心”(管理中心、医疗中心、文化中心)这项民心工程的帮助下,他们已搬进了1400平方米的社区服务中心内,可以天天邀居民来做客了。 2009年,市南区制定了为每个社区建一处1000平方米以上的“三个中心”的目标,而今,已有30个社区实现了这一目标。不少原先条件简陋且四处“打游击”的社区都有了宽敞的新家。居民不仅可以在这里享受到一站式的公共服务,还可以参加各类丰富多彩的培训课程。全新的“三个中心”已成为一笔宝贵的民生财富,让居民受益无穷。 忆往昔 一种简陋的临时板房 作为青岛市核心区的市南区,2008年底提出了建设“经济结构最优、城区环境最美 、居民素质最高、社会秩序最好 、发展潜质最大”的现代化国际城市首善之区的奋斗目标 。在不少人眼里,市南区有着无比优越的条件,事实上,市南人深知自身也存在着发展中的“短板”,比如说部分区域基层建设比较薄弱,部分社区服务用房狭小简陋,有的甚至是临时搭建或者租赁的房屋,这与现代化国际城市“首善之区”的目标相去甚远。 关于社区基层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的尴尬,市南区委书记李学海有着很深的感触:来市南区任职之初,一次他到社区调研,发现几位老党员还是在一间狭小的铁皮屋里组织学习,当时他心里很不是滋味,连连感慨,新中国成立快60年了,我们的社区党员们怎么还能在这么艰苦的社区环境里开展活动呢? 事实上,在市南区寸土寸金的土地上,在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中 ,确实存在着社区服务用房紧张的尴尬情形。这一点,多位长年在社区工作的居委会主任最了解。“我们2000年成立的时候,在东海中路明珠新村小区一个十几平方米大的简易房内办公,那还是临时租的。”珠海路街道澳门路社区居委会主任林军回忆道,“那时候自己办公都没地方,就更不用说组织居民来搞活动了。”河南路社区居委会主任王国际也表示,他们以前在新泰路一处不足30平方米的简易板房内办公,平时开会都坐不开,尤其是冬天,因为大家穿得多,更显挤,所以往往要站到外面去开。不仅如此,一到下雨的时候,他们就要赶紧往居委会跑,原来,屋子漏雨,外面下大雨,里面就下小雨,他们要跑去把电脑盖住,防止被雨淋湿。 除了条件简陋外,由于大都是临时租赁,因此不少社区服务用房经常换地方,比如湛山街道盐城路社区,这几年竟换了三个地方,这种四处“打游击”的情形导致一些居民找居委会都找不到。也正因此,有人将当时的办公服务用房比喻为四处漂泊的“流动站”。 看今朝一个高品质的社区居民之家 正是看到了基层基础建设的这个“短板”,2009年,市南区委、区政府在认真调研的基础上,果断做出了一项重大决策——为全区所有社区建设一处1000平方米以上的“三个中心”,并把这一任务当成了全区首位民心工程 ,向全区居民做出了庄严承诺。为此,市南区还制定了明确的时间表:到2012年,所有社区“三个中心”要全部达到1000平方米以上。 而今,“三个中心”建设已在市南区全面铺开。一些社区还提前实现了工作目标。截止到2010年年底,30个社区的“三个中心”已经建成,湛山街道办事处“三个中心”全部达标。此时,再走进社区,已完全是另一种情景。 1月6日上午10时许,记者来到香港中路街道云霄路社区“三个中心”时,正好碰见63岁的马林华在图书室里看书,只见马先生一边翻着书,一边不时轻轻点着头,看起来被书中的情节深深吸引住了。“在家里吃了早饭后,我就过来了。”马先生表示,他就住在离云霄路社区“三个中心”不到100米的地方,以前自己常在马路上逛或者干脆憋在家里看电视,现在社区里有了宽敞的活动场所,他终于有了一个可以安心看书的地方。 由于有着1000平方米的底线,因此宽敞就成了市南区社区“三个中心”的一大共同特点。这一点,在已达标的30个社区内,都能感受到。比如在澳门路社区,这里上下两层共有1270平方米,光开展活动用的房间就有30多个,棋牌室、巧手俱乐部、票友俱乐部等应有尽有。1400平方米的河南路社区“三个中心”,不仅有麻将桌、乒乓球台等,还有多媒体教室。 除了宽敞外,每个社区“三个中心”都有自己的特色。比如,八大湖街道亢家庄社区“三个中心”里有心理咨询室,而针对管区残疾人多的特点,为方便残疾人来参加活动,仰口路社区特意设置了电梯以及盲道等助残设施和残疾人专用康复器材。在这样的乐园式环境里活动,居民们连称满意。前不久在珠海路街道澳门路社区“三个中心”启动仪式上,一位姓刘的先生在致辞中感慨地说道,“以前我们只有一个家,现在我们有了第二个家,社区‘三个中心’就是我们温馨的第二个家。” 谈作用 一方提升居民素质的阵地 在市南区看来,建设“三个中心”,特别是其中的“文化中心”,绝对不只是传统意义上简单地给居民提供一个娱乐休闲的地方,而是为社区居民打造提升思想素质、技能素质、身体素质的阵地。市南区建设现代化国际城市首善之区的“五最”目标里,就有“居民素质最高”一条。市南人认为,首善之区首先要有首善之民 ,而“文化中心”就是不断提高居民素质的一个重要载体。 “我们已经在有意识地引导居民,来‘三个中心’参加培训,事实上,越来越多的居民已经接受了这一点。”湛山街道党工委书记辛民志介绍说 ,为了让居民到“三个中心”来有事干,而不是停留在简单的娱乐上,他们开设了琴棋书画才艺培训、插花艺术培训以及育婴师、形象设计、声乐、摄影、计算机等多项培训课程 ,居民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和空闲时间来上课。为了让更多居民了解培训内容,他们还把培训课程的时间、简介等信息印在了街道统一制作的挂历和致居民一封信上,分发给居民。另外,他们还充分发挥紧靠市老年大学的优势,积极邀请市老年大学的老师来给居民上课,“从现实来看,效果非常不错,大家都争着来听课。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完善相关工作,通过引入中介等方式,让居民做到自我教育、自我培训和自我管理。” 江苏路街道党群科科长符霞介绍,他们从管区内的学校、医院等驻街单位邀请了优秀教师和医生来到“三个中心”,为社区居民提供服务。比如大学路小学和育才中学的老师来免费给孩子上课,或教家长如何与孩子沟通等,而青医附院则派医生来讲健康知识;天文台、气象台等与“三个中心”联手打造集宣传、教育、体验为一体的天文科普室。 在澳门路社区“三个中心”棋牌室内,不仅摆放有棋牌桌,墙上还挂有供教学用的带磁铁的棋盘。另外,该社区还充分挖掘管区内人才济济的优势,请来了刘世骏、智树春等名家客串授课老师。 市南区民政局局长许群表示,“三个中心”开设丰富的培训课程,可以不断满足居民多样化、个性化和多层次的学习需求,使“三个中心”真正成为居民之家。 析意义 民心之举枝叶关情 勃兴之间,民生为大,民心为本。关注民生,替百姓考虑未来,是执政者的根本行为准则。所谓民生“心”政,就是要把老百姓的事真正放在心上,要用心去做,踏踏实实地做事情。正是基于“感情贴近群众、利益惠及群众、政策激励群众、干事为了群众”的民生情怀,在首善之区市南区的字典里,“民生”二字占据了最大的篇幅。 市南区坚持把1000平方米以上社区“管理中心、文化中心、医疗中心”作为夯实首善之区执政之基的关键举措,作为向建党90周年献礼的首位民心工程和为民要办的头号实事,努力将“三个中心”建设成为为民服务的平台、百姓议事的平台、居民素质提升的平台和促进百姓身心健康的平台,为的就是要打牢基层凝心聚力的民生阵地。市南区委书记李学海说:“既然我们将‘ 三个中心’建设定位于民心工程 ,那就要为居民着想,租房子固然容易,但依然存在着更换地址等变数,让居民心里不踏实;但买下来后,房子产权就永远属于社区的了,这实际上是给居民留了一笔宝贵的民生财富。” 其实,建设一个或几个样板式的1000平方米以上的社区“三个中心”也并不难,但是要为全区所有社区都建一个1000平方米以上的社区“三个中心”却不是一件易事,市南区之所以迎难而上,之所以坚定信心,就是不想让“三个中心”成为部分居民享受高品质社区公共服务的稀有场所,不想让“三个中心”成为美化部分社区服务功能的秀场,而是要真正地普惠全区,谋利全民,让全区居民都能享受到均等化的社区公共服务。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区域发展的根基在基层,基层基础的牢固稳定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至关重要。作为青岛市核心区的市南区,在经历过奥帆赛、全运会等重大活动后,整个城区的现代化和国际化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居民的整体素质也实现了大幅提升,上级政府对市南发展的期望更大,百姓对城区发展的要求更高,而基层基础的相对薄弱却成为了该区发展的瓶颈。而市南区认为,破解基层基础建设薄弱这一瓶颈的关键环节是加强“三个中心”建设,让基层阵地实现全覆盖。没有坚实的高标准的社区阵地,所有的一切举措都是空谈。 如果说20年前的莱西会议开创了农村基层党建工作的新局面,确立了以党支部为领导核心的村级组织建设工作格局,那么20年后,市南区为强化基层基础在全市率先启动的“固本强基、重心下移”工程,或许是为城市中心区如何开展基层基础建设工作探索出了一条新路。而今,已成功摸索出成功经验的市南区,准备进一步加强“三个中心”建设,在1月10日开幕的区人代会上,他们更是提出了年内计划再建20处以上1000平方米以上社区“三个中心”的目标。在市南人眼里,是民心工程 ,就要抓好抓实;是民生财富,就要多多益善。 话幕后 一段艰难的找房路 在市南区有关社区“三个中心”建设的标准上,有着明确的规定:要按照宁建不租、宁买不租的原则,要千方百计挖掘房源,积极通过购买、置换、新建等方式解决社区“三个中心”用房。在这条规定中,列举了多种建“三个中心”方式,唯独没有说租赁。所有社区都拥有一处1000平方米以上的“三个中心”,这话说来简单,但做起来着实存在着不小的困难。别的不说,在“寸土寸金”的市南区,光找合适的房源就是一项艰辛的工作。 “我们当时几乎动用了街道和社区的所有工作人员去找房源,又通过社区发动居民去找。”最先完成管区“三个中心”建设的湛山街道党工委书记辛民志回忆道,由于管区内符合条件的房屋不多,所以寻找房源委实不易,她甚至用了“大海捞针”四个字来形容找房的艰辛。“你比如说盐城路社区‘三个中心’的房源,我们就发动了居民,后来正是一位热心的居民向我们提供了非常有价值的信息,才使我们挖掘出了镇江南路3号的房源。当时得知那个网点房要卖后,我们几经周折才联系到房主,后来又反复讨价还价,最终才有了现在的‘三个中心’。”辛民志说。 和盐城路社区一样,澳门路社区“三个中心”在寻找房源时,也费了很大力气。据该社区工作站站长惠文学介绍,现在他们的“三个中心”,以前产权分属三个业主:两家公司和一家诊所,其中两家公司比较痛快地接受了价格等条件,但那家诊所起初怎么也不接受,见此情景,他们只能反复做工作,最后他们的真诚和敬业终于打动了对方,将三处房源买到了手,接着开始了紧张装修。 许群介绍说,为了建成更多的“三个中心”,市南区还加强了财力保障,将1000平方米以上社区“三个中心”建设作为财政投入的头等任务之一,千方百计筹措资金。当然,这并不意味着大把花钱,事实上,每次购买“三个中心”房源时,各街道都会跟房主反复讨价还价,不少房主都被他们“厚着脸皮子,磨破嘴皮子,饿着肚皮子”的诚意感动,以低于市场价的价格将房子出售,比如澳门路社区“三个中心”,在周围商业网点房市场价大都在每平方米4万元以上的背景下,珠海路街道硬是软磨硬泡将价格砍到了每平方米2.18万元;盐城路“三个中心”当时所购房屋的价格也较低,每平方米为8300元,这直接为财政节省了700万元资金,房主说,“这个价格说实话不像是一个卖房人应该喊出的价格,但是我没有一点遗憾,因为跟政府做生意首先我心里踏实,生意场上诸如资金保障、付款时限等经常让我头疼的问题都不存在了,而且我认为政府为百姓建社区‘三个中心’是件积德的事情,我也愿意贡献一份力量。”“好多人听说这个价格后,跟我们开玩笑说,你们要是将房子再倒一下手,那就发了。”湛山街道党工委书记辛民志笑着说道。 “各街道寻找房源确实不容易。”负责“三个中心”建设协调工作的市南区民政局局长许群说,本着“怎么方便居民就怎么来”的原则,他们对“三个中心”的选址有着一些明确的规定,比如位于封闭小区内,不方便居民寻找的不要;位于高楼上,不方便居民进出的不要;地角太偏僻的不要;地角太好的也不要(地角太好,往往价格过高)……“有时有的街道辛辛苦苦找到的房源,被区里‘三个中心’领导小组现场查看后,一下就否决了,只能重新找。”许群说道。 据了解,市南区每建一处“三个中心”,都要及时把“三个中心”用房纳入国有固定资产管理,任何部门和人员不得挤占、挪用、随意变更房屋用途,就连“三个中心”内的办公家具、电器设备等资产也建立了专门的管理台账,防止造成资产流失。此外,为了不多花一分钱,市南区还共安排了督查室、法制办、监察局、审计局等多个部门来监管“三个中心”建设,确保财政资金安全。 市南区有关负责人向记者介绍,“除了找房子难以外,我们在推进社区“三个中心”建设过程中其实还有更大的“二难”,思想统一难和下决心难。找房难是客观条件,但再难都能克服,在找房之前统一思想和下决心干这件事才是最难的。按照传统思维,不少外区甚至本区的人、甚至一些干部都发出了这样的疑问:为什么非要花那么多的钱、费那么大劲去买房子呢,难道租不行?为什么每一个社区“三个中心”的面积非要不低于1000平方米呢,那么大有必要吗?对我们的做法感到匪夷所思和不可理喻。”确实,市南区在推进社区“三个中心”的过程中遇到了不少怀疑的目光,甚至闲言碎语,碰到的思想上的困难远比想象中的要多,需要解决的问题远比意料中的要复杂,关于这一点,市南区相关负责人是这样解释的,“社区‘三个中心’建设难不是难在资金问题上,也不是难在房源难找上,这些都是通过努力可以解决的问题,真正难的是我们对这项工作认识有多深,根本是一个思想问题。建社区‘三个中心’说到底真正考验的是我们对百姓感情有多深的问题,考验的是城市发展的今天政府如何践行科学发展观真正为百姓谋福祉的问题,我们认为社区‘三个中心’是功在当今、利在后世的民生工程,必须坚定信心坚决推进。” 回放>>> 2008年以来,市南区按照“守土有责、属地管理”的原则,坚持重心下移,固本强基,不断转变政府职能,壮大基层工作力量,在全区形成了促发展、保稳定、创和谐、惠民生的强大凝聚力和整体合力。 一是强化基层财权、事权。 2008年以来,市南区不断加大对街道办事处的财力投入,为街道办事处履行社会管理职能和服务经济发展提供充足的财力保障。同时,实行管区责任制,守土有责,赋予街道办事处组织管理权、监督检查权、行政执法权,并进一步理顺政府各工作部门与街道之间的事权关系,建立健全主体明确、层级清晰的责任体系,强化街道办事处在经济发展和社会建设等方面的职能,真正使街道办事处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 二是充实基层干部队伍。 2008年,市南区对基层领导班子进行了优化配置,一批年富力强的优秀干部走上了街道领导岗位,使全区基层领导班子平均年龄从48.7岁下降到44岁,书记、主任平均年龄由48.3岁下降到42岁,具有研究生学历和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的人所占比例都有大幅度提高。2010年,又压缩110余名区机关干部编制扩充到街道办事处,选派120余名年富力强、有发展潜质的中青年干部到街道任职 ,区街干部队伍结构不断优化,突破性实现了由机关干部多、基层干部少的“倒三角”模式向机关干部少、基层干部多的“正三角”模式转变,切实解决了基层一线人员紧缺、干部素质参差不齐、服务水平不高等问题,真正使基层一线成为干部锻炼成长的主战场、干事创业的主阵地、服务群众的主窗口。 三是加强基层组织建设。 今年,市南区在全省首设社区工作站,选派70余名处级干部担任工作站站长常驻社区办公,实现社区党委、社区居委会和社区工作站“两委一站、三位一体、合署办公”,构筑了横到边、纵到底、无缝隙、全覆盖的基层工作网络,极大提高了社区公共服务和管理工作的专职化和高效化水平。 四是夯实基层阵地建设。 2010年,市南区斥资5亿元,下大力气推进社区“三个中心”建设,截至目前,全区已有30处社区“三个中心”达到1000平方米以上,面积最大的达到了4000平方米,已有20处1000平方米以上的社区“三个中心”投入使用。“三个中心”建设在居民和社会中引起了强烈反响。 思路>>> 基层稳则全区稳,基层强则全区强,基层发展则全区发展,如今市南区的基层单位正逐步实现着有地方干事、有人做事、有权管事、有钱办事、有保障成事,一套成型的基层基础建设“五化”工作思路也呼之欲出。 一是重心下移扁平化。 按照机构扁平化的现代政府高效建设原则,市南区将基层作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环节 ,逐步配齐配强街道领导班子和基层干部队伍,实现工作重心下移,克服有问题层层上报、解决问题拖延缓慢的痼疾,实现工作效率的提速,工作力度的增强。 二是服务平台高标化。 按照首善之区建设的现实需要,市南区将社区1000平方米以上的“三个中心”用房建设列为全区各项民生工作之首,筑牢坚实稳固的民生阵地,让居民群众享受到更好的休闲娱乐和医疗保健服务,让基层组织和党员群众拥有更好的学习活动平台。 三是社区工作职业化。 按照“居站分设,合署办公”的原则,市南区全面实施社区工作站管理模式,专职进行社区行政管理和公共服务,配强社区工作站工作人员队伍,配备职业化社区工作者队伍,实现社区工作的专职化和高效化,不断提高社区的管理能力和服务水平。 四是基层组织立体化。 基层组织是承上启下联系广大人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市南区始终将健全基层组织作为加强基层基础建设的根本要求,不断完善“两委一站”(社区党委、社区居委会、社区工作站)三位一体的新型基层组织体系,在全区建立横到边、纵到底、无缝隙、全覆盖的基层工作网络,形成推动社区发展的强大合力。 五是公共服务均等化。 通过加快实施重心下移扁平化、服务平台高标化、社区工作职业化、基层组织立体化等举措,实现全区基层公共服务均等化,使78个社区都以统一的高质量公共服务和高效能管理凝聚民心、化解民忧、为民谋利,使基层能真正发挥成为党委与群众、机关与基层密切联系的枢纽作用。A20、A21版文/记者 李志波 李杨 ■相关链接 已启用的20个“三个中心” 截至目前,市南区已有20处1000平方米以上的社区“三个中心”建成并投入使用,分别是:金门路街道仙游路社区、上杭路社区、银川西路社区、天山社区;湛山街道湛山社区、盐城路社区、仰口路社区、秀湛路社区;中山路街道河南路社区、济南路社区;八大湖街道天台路社区、太湖路社区、延吉路社区、亢家庄社区;八大峡街道观音峡路社区;江苏路街道大学路社区、江苏路社区、龙江路社区;香港中路街道云霄路社区;珠海路街道澳门路社区。此外,还有10处1000平米以上的社区“三个中心”正在加紧装修,也将于近期陆续启用。 |
上一篇:青啤低碳发轫年率先起航 引领绿金时代风潮(图)
下一篇:去年十大实事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