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网上媒体 新闻中心> 半岛网闻 > 正文

青岛成功处置一放射源 三吨重铅罐密封放射棒

1
青岛新闻网 2011-01-08 15:26:16 青岛晚报 现有新闻评论    新闻报料

  提起放射源,市民一般不会陌生,目前全市各大医院几乎都有放射源,应用于疾病治疗、农业育种等诸多领域。其严重的危害性也令人望而生畏。其实,岛城的每一枚放射源都有严格监管,市民大可放心。记者昨从市环保局获悉,我市近日成功处置了一枚一类放射源,工作人员用3吨重的铅罐 “储藏”起拇指大的 “金属棒”,并将其安全送往国家废源库。

  叉车推来“庞然大物”

  据了解,该放射源是四方区某医疗机构的一枚闲置一类放射源,由于设备更新和医疗技术的提高,从2009年以来就基本处于闲置状态。四方环保分局有关负责人表示,他们十分重视这枚放射源的监督和管理工作,定期进行现场检查,并督促医院建立放射源安全交接班制度。此外,还在存储放射源的地方投资安装了摄像监控设备,医院安排专人每天将放射源状况报给四方环保分局。

  为减少环境安全隐患,近日,有关部门成功对该放射源进行了收贮工作。正式收贮前,市环境监测中心站的工作人员手拿监测仪器,对放射源进行了现场监测,确保放射源无泄漏。随后,专业收贮人员用叉车将叠好的被子大小的铅罐(又叫“钴包”)推进存储间。

  据悉,这种特制铅罐屏蔽作用极佳,运载它的运输车也经过特殊改装,确保“零辐射”,以保障司乘人员的安全。

  经18道严格操作流程

  据了解,“钴包”有3吨重,里面裹着一只放射源抽屉,拆除过程说起来非常简单,就是将仪器中拇指大小的放射源取出来,放进放射源抽屉里,然后运送到指定的放射性废源仓库。这一“简单”的步骤,却有18道严格的操作流程,其中“倒装退役放射源至铅罐内”是最关键的。

  在存贮间,工作人员身穿特制铅服(可防辐射)开始拆卸,设备里面露出了一个孔。专家表示,过一会儿设备上的这个孔会与“钴包”的孔对接起来,专家会用工具将放射源从一个孔转移到另一个孔里来,整个过程会在“孔对孔”的密闭空间里完成,等转移到“钴包”后再次封闭。

  随后,两名工作人员各将一个铁制工具伸进去,看动作像是一起往一侧拧螺丝或者撬动什么东西。这时一名工作人员将一黑色秒表状的仪器往孔里探了一下。专家表示,黑色秒表状仪器是照射剂量仪,用来探测射线的。收贮成功后,市监测中心站的工作人员再用仪器检测铅罐外的辐射剂量,以确保运送过程中的安全。记者徐美中通讯员 刘青川 戴永明

  相关链接

  照射20分钟可杀人 监管放射源不放松

  放射专家告诉记者,医院使用的放射源存在半衰期,经过一段时间作业后,其能量即会相应缩减,不能适应医疗需要。但即使如此,它还具有惊人威力。如果裸露在外,人体只要接受它的照射时间达到20分钟,就会不治而亡。

  据了解,目前全市各大医院几乎都有放射源,应用于农业育种、油田测井、癌症治疗等诸多领域,这些放射源都被省市登记注册,严加看管。国家每年都要对核辐射状况评估,放射源从“摇篮”到“坟墓”要进行全过程监管。收贮后的放射源,将会被送往国家废源存贮库。通过对闲置放射源的送贮,有效地降低了辐射污染事件发生的几率,切实做到保护人民身体健康,维护社会稳定,消除了威胁环境安全的隐患,以让老百姓放心。

  参照国际原子能机构的有关规定,按照放射源对人体健康和环境的潜在危害程度,从高到低将放射源分为Ⅰ、Ⅱ、Ⅲ、Ⅳ、Ⅴ类,V类源的下限活度值为该种核素的豁免活度。


相关阅读
手机看新闻 | 查看所有评论 网友评论
1
用户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用户注册

上一篇:黑头鱼上餐桌价暴涨 收购一斤4.6元进市场卖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