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逢春节,小品里的人物都在喊“现在有钱了,买上礼品回家过年”。可现实中,也有许多外乡人巴望着回老家过年的同时,也在为回一趟家到底要花多少钱而发愁。昨天,记者采访了多位在岛城工作的外乡人,七成回家过年的人都表示将给父母、亲戚置办年货,其中啤酒、海鲜、干海货这些青岛的特产,成为最多的年货之一,而回家一趟的费用至少得5000元。当然,也有不少年轻人表示“与其挤车往家带,不如带钱回家买”。 调查 置办年货都喊“累” 昨天,记者随机采访了32位外地来青工作的读者,其中26人表示,每年春节必定会回家过年。“平日工作忙,父母盼了一年,就等着春节回家团聚,如果还不回去的确有些不忍心。”在这26人当中,23人表示为了回家过年,得置办年货和礼品,这一通忙活让人有些吃不消。 海鲜啤酒带得最多 记者在采访过程中,众多回家过年的读者列举了大量的年货清单。记者看到,啤酒、海鲜、干海货这些青岛的特产成为最多的年货,不少读者表示会在出发前买好这些东西,回到家分给亲戚朋友。此外,香烟、茶叶、糕点、衣服也是读者为亲朋好友选择较多的年货、礼品。 回家过年至少5000元 “其实开销多少,还是要看自己的经济实力。”在接受采访的读者中,大家感觉年底置办年货,除了路费,还要给父母2000元,买各种年货、礼品1500元,给小辈发红包1000元,买些零散东西,再节省也得5000元左右的开销,如果路程远,碰上火车票难买、机票不打折,一趟下来1万元也打不住。 人物一:孙先生 36岁 一进腊月门忙活办年货 孙先生的家在内蒙古包头市,回家和父母、哥哥过年是他一年中最盼望的事情,但越到年根他的心里反倒越发地“恐惧”。“回趟家真是不容易,哪一家亲戚你都不能落下。”孙先生说,他是亲戚当中惟一的大学生,毕业后在青岛一家房地产公司担任部门经理,成了家里的骄傲,每次回家他都要陪着父母挨个亲戚家串门,尤其过年回家这一趟,更是格外“累”。 孙先生说,自己家在内地,经济不发达,回家过年买些礼品送给大家是必不可少的:“老爸抽烟喝酒,两条烟两瓶酒,档次还不能低,这就得1000多块,老妈爱吃开心果,一桶也得200多块。”孙先生告诉记者,进了腊月门,他就和媳妇商量着置办回家过年的年货和礼品,包括父母的衣服、食品;两个哥哥、嫂嫂的烟酒、海鲜;两个侄子的衣服、学习用具;其他亲戚、朋友的礼物……整个腊月都得忙活这事,就怕落下哪一家或哪一样,回了家不好“交代”。“不买也不行,家里的老老少少都在看着你。”孙先生无奈地说。 “孩子现在上幼儿园,学画画、学钢琴、学舞蹈、学英语,一个月下来加上学费得2000多元,平日花在孩子身上的开销,加上养车、房贷,其实攒不下几个钱,到了春节回家这一趟,一年的积蓄又得拿出一大半。”孙先生说,刚刚毕业还没结婚时,到了过年他一个人大包小包地往家提,坐了火车再转汽车,回趟家得两天时间,也没觉得累;后来有了媳妇,两个人经常为了回家过年吵架,他干脆两年回家一趟;如今有了孩子,老人一年到头盼着见孙子,这一年回家一次的计划就真的没法改了,好在有车方便了,可东西也就越准备越多,夫妻俩带着孩子在前排,后排座、后备箱都堆满了东西,“如果后视镜能挂东西,我连那里都能挂上两条鱼。”孙先生开玩笑说。 孙先生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开车回家汽油费、过路过桥费就得3000多元;给父母、爷爷奶奶每家2000元,给3个侄子、侄女压岁钱每人500元,再加上出发前买的各种礼品3000多元;挨家亲戚走动,再买点礼品,一趟下来花个一万二三根本不在话下。孙先生说,如果只是钱还不是问题,他最怕回到家后,几乎每天都得陪着父母到亲戚邻居家转,要么就是对方到父母家,他得陪着接待,几天假期简直就是折腾,每次都弄得他身心疲惫。 人物二:陈女士 34岁 跑完婆家再跑娘家 陈女士在本市一家电器公司工作,每到过年放假也同样得去临沂的公婆家过年,而且春节后还要再去聊城娘家走一趟。如此一来两家的年货和礼品都得准备,不带怕老人不高兴、亲戚笑话,自己心里也觉得别扭。陈女士说,刚结婚的几年里,他和老公没有私家车,几乎所有的东西都得提前打包托运,否则夫妻两人根本随身带不了那么多东西。在公婆家住上三四天,就得和老公提着一大堆的东西往娘家赶,一个假期都不能清闲。“每年春节单位都会发些年货,能带的我们都带走。”陈女士说,婆家、娘家都得准备礼物,再加上亲戚朋友,简直要“破产”了,因此单位每年过年前发的东西,他们都得利用起来,出发前分好份,再添置些其它的东西,然后分开打包,在箱子上做好记号 “哪是婆家的、哪是娘家的”。“幸亏老人都满意,否则就真的是白忙活。”陈女士说,回家带年货是很多外乡人回家过年的一个逾越不了的难题,但为了老人,只要大家都高兴,也只能委屈自己。 人物三:小李 24岁 揣着钱回家孝敬父母 “我回家就带自己的换洗衣服,然后给爸妈自己攒的工资,然后就是痛痛快快地放松。”24岁的小李是独生子,在青岛一家网络公司上班,还没进腊月门,父母就问他啥时候能回家,而且特别嘱咐别带这带那,家里啥都有。小李说,私下里他和年纪相仿的许多“80后”同事也聊过回家过年过节的事情,大家都说大老远带东西回家实在太麻烦,其实家里啥都能买得到,只要带着钱给父母,他们喜欢买些什么自己置办,也不算不孝顺。昨天,记者采访过程中,和小李想法类似的人还真有不少人,27岁的女青年小利老家在河南,每到过年客户、公司发的年货,她几乎都分给了朋友、同事,最大的原因就是不愿大包小包地往家提,但回到家她一定会带着父母外出买些衣服、去几家像样的餐厅大吃几顿。小利告诉记者,其实家里什么都不缺,平日里父母不仅不要她的钱,还会经常给她汇钱,过年买东西无非是一种孝顺的表现,但她完全可以换一种方式去孝顺父母,只要有心就行。 支招 请父母来身边过年 23岁的小张,为了省去麻烦,去年春节就建议父母到青岛来过年,春节过后父母又多住了些日子,小张反倒过了个舒服年,因此他也建议在外地工作的年轻人采用自己的方式。 支招 购物得早点“出手” 孙先生曾经也想过请父母到青岛来过年,可以省下许多费用,顶多老人回家时带些东西,可家里还有两个哥哥,加上老人年纪大了,行动不便,春节车挤人多也不放心,于是这个打算只好作罢。“既然没办法改变就要试着去适应。”孙先生说,到了年底单位事情多,照顾孩子外加忙活带回家的年货,非常忙碌,因此他建议和自己一样回家过年的读者,提前准备,既能省精力,又能省钱。 支招 带大包小包不如带钱 王女士每年也得雷打不动地陪丈夫去石家庄陪公婆过年,尽管路途不算远,但带着孩子挤火车总是很麻烦,于是他和丈夫商量,除了买一些海产品,可以多给公婆送几千元过节钱,有些东西可以到石家庄再置办。“这也得公婆理解。”王女士说,公婆理解最好,如果碰上较真的,也许回家过年原本高兴的事情可能就得惹出麻烦。(记者 于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