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用 用3G手机查气象数据 海洋气象探测数据还可以用到海上引航中。记者了解到,青岛港引航员通过3G手机,便能够实时查询海水的流速、流向和海上风速、风向、能见度等观测数据,以及近海短时临近预报及预警信息。 据青岛港引航员介绍,导航过程中要充分考虑气象因素,特别关注风向、风速、浪、涌、流、强降雨、大雾等因素,避离灾害性风浪区。 目前市气象局启用20个岸基自动气象站、9个海岛自动气象站,一艘气象观测船,以及黄达雷达站等探测设备提供气象数据。 效果 预报更精细能报“阴阳天” 据统计,青岛秋冬季节是大风、寒潮等灾害性天气多发时期,也是青岛近海海上险情事故多发时段。青岛近海的大风主要出现在1月至5月和11月至12月,其中以4、11、12月最多。据介绍,已建自动气象站包括海岛站、岸基站、浮标站、沿海站等,自动站虽小却能实时监控天气变化。气象专家表示,自动站建设密度越大,对天气了解就会越精细,像“东边日出西边雨”的现象,就可以“一清二楚”地监测和预报。岛城的风速预报可以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 新闻 揭秘 天气预报是怎么“出炉”的 市民每天看到的天气预报是怎么出炉的呢?记者到市气象台探了个究竟。 “大家好,现在我们开始今天的会商。首先来看一下短期预报意见……”这样的会商,在市气象台天天都有。我市和各县区气象台发布的每一则天气预报、每一条服务信息,都是经过这样的会商讨论决定的。 在位于伏龙山的市气象局预报大厅,最吸引人眼球的是一些大大的电子屏幕,上面显示着实时气象数据、图像资料。据了解,这些图像其实是气象预报中心大厅的数十台电脑屏幕显示情况的汇总。首席预报员表示,做天气预报不能仅仅依靠观测设备,还要考虑天气实况、未来趋势、本地特点等因素。而除了数据之外,预报员长期积累下来的经验也非常重要,只有将这些基本要素结合起来,才能做出相对准确的预报。预报员一般要对各方面收集起来的数据进行逐项的分析和处理,而每个人的经验和分析问题的方式都不一样,同样的数据可能得出不同的结论。 1.收集资料 市气象台首席预报员告诉记者,天气预报的第一步需要收集资料。主要是通过中国气象局收集全国的各种资料后,连同国外的资料一起通过卫星广播下来,这是天气预报的最基本资料。 2.观测云图 第二步是观测卫星云图。可以帮助预报员确定天气系统的位置、强度和范围等。 3.采集数据 第三步是预报人员通过天气雷达和自动气象站,随时掌握各县市的天气情况。天气预报的基础是数据采集,位于全市的上百个自动气象站,这些气象站每10分钟会通过GPRS将最新数据传输至市气象台或省气象台。 据了解,气象站的观测仪器对周围环境要求很高,要建在空旷地带,离地1.5米左右,并且不能被阳光直射。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所采集数据的精确度和准确性。 4.会商估算 第四步,快速综合以上各种信息,利用掌握的天气学、热力学和动力学等方法对大气状态进行分析和会商,对未来情况进行预报估算,初步得出未来几天天气演变趋势。 5.视频会商 第五步,利用视频会商系统和省局的专家以及各县市预报员一起讨论预报情况,形成最终预报结论。 6.形成产品 第六步,将预报结论进行加工形成预报产品,包括天气情况、森林火险等级、紫外线指数、穿衣指数等各种天气指数。 7.发布预报 最后一道环节是预报发布。预报产品在市气象局录制成电视节目,送往电视台,同时预报也发往广播电台、报纸、网站、12121等,通过这些媒体向社会发布。 多普勒天气雷达。 在近海建“天眼”布控 除了投资千万的这些项目之外,从今年起的五年时间内,市气象局将在岛城南部海域建设1个10米浮标站、2个四要素船舶双GPS定位、卫星无线通讯自动站,弥补广大海域固定观测点的不足。此外,还将更新石老人等13个自动气象站,建设灵山岛、崂顶自动气象站,在第一海水浴场和金沙滩分别建设含地温观测的自动站。目前,气象部门正在抓紧建设岛城首个海洋气象探测中心,建成后将配备高空探测雷达,最高可探测到36000米的高空,其覆盖半径不是很大,仅能覆盖青岛地区。地面的天气变化是受五六千米高空的云层变化影响,高空探测雷达可达36000米高空,由此可以更全面收集气象数据,做好空中的气象预报,也能对海上、陆上的气象预报给予一定的数据支持。另外,气象部门还能依托已在潮连岛、大公岛等岛屿上建立的海岛气象自动观测站,采集到更多海上的气象数据。 (记者 徐美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