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网上媒体 新闻中心 > 正文

2010:67岁回迁居民:开心住上新楼房

1
青岛新闻网 2010-12-20 15:38:31 青岛早报 现有新闻评论    新闻报料

    终于搬进新房了,可是这一切对种了一辈子地的老刘来说还不太适应,用他自己的话就是“幸福来得太突然”。往常在家里抗上锄头就下地了,现在就要先到地下贮藏室换上干活的旧衣服和脏乎乎的鞋子,再拿着锄头下地。记得刚搬进新家的时候,外面下着小雨,老刘从地头回来,懒得不换鞋就进了屋里,浅黄色的地板上留下了一排黑黑的鞋印,老伴一边絮叨着一边趴下身子拿抹布将鞋印擦干净。从那以后,老刘一回家就“强迫”自己换上拖

鞋。这是开发区薛家岛南营社区农民刘志珂从老平房里搬进新楼房的一个普通生活场景,也是众多村庄改造后上“楼”农民的缩影。

    “上楼”前心里直打鼓

    12月14日上午,戴着旧式解放帽的老刘在小区广场里边溜达边享受着冬日里的阳光。搬进新房将近1年了,他不是一个能在家里待得住的人,农闲时还是喜欢在外面溜达,碰上熟人打个招呼、唠上两句。“孩子在外面不在家,老伴又出去给人打工,我自己在家闲着也没意思,多出来转转,找人说说话。”老刘说,谁都知道住楼房好,有暖气、有热水,干净舒适,以前光看着电视上城里人住楼房了,现在咱也能尝尝是啥滋味了。

    没搬进新房之前,村里的年轻人大都对住楼房没意见,村里上了年龄的老人或多或少地有着这样那样的顾虑,“家里的粮食和牲口怎么办?干活的家什放哪里?总不能放到客厅里吧?”“上楼下楼的哪有平地上住着方便啊。”“家里也有煤气灶,平常炒个菜什么的很方便,可是蒸馒头、下饺子还是用灶台、用大锅方便习惯一些,搬进楼就没法用了吧?”

    搬新家脚都不知放哪

    刚搬进社区楼房的时候,因为怕弄脏干净的地板地面,老刘连脚都不知道该往哪里放,每次回来踩得家里脏乎乎的,就要被老伴“熊”一顿,他自己心里就觉着“还不如住以前老房子呢,怎么这么多事事儿”。后来在老伴的再三督促下,老刘一进屋就强迫自己换上拖鞋。“以前在老房子的时候,下雨天干活回来,进屋就上炕,都是水泥地不怕脏,最多用笤帚扫扫,现在不行了,都是地板的,地上有一点灰都能看出来,叫邻居看了笑话。”老刘笑着说,天暖和的时候,他还能坚持,趁着最近天冷,小区还没开通暖气家里也不方便生炉子,他索性借这个理由不换鞋了,说到底,还是半辈子的生活习惯一时改不过来。

    记得有个下午,雨点“噼里啪啦”地砸在窗户上,正在午休的老刘被吵醒了,迷糊中他慌张地从床上坐起来,向墙角望去,看到雪白的天花板,他愣了一下,才傻笑出声,“搬进新家了,还以为是成天漏雨的老房子呢。”以前住老屋的时候,屋顶补了又补,但还是透风漏雨,一下雨,他们一家老小就拿着大盆小盆到屋里接水,木头的门槛也都被踩烂了,外面的雨水向屋内灌入,不赶紧找家什把门口堵上屋里就是一片汪洋。

    享受“坐马桶上看报”

    楼房厕所里按的都是抽水马桶,因为刚开始不习惯,老刘扶着墙小心翼翼地坐在马桶上腿还颤悠悠的,怕没坐稳当,坐在雪白的马桶上半天方便不出来,憋得脸通红。开始很多人和他一样,放着家里的厕所不用,非得跑到小区外的公共厕所方便。所以经常在公共厕所里碰见以前的老邻居,见面之后俩人都不禁的一笑打个招呼。

    如今,67岁的老刘已经逐渐适应了 “与城里人一样的生活”。“我是赶形势的人,拿份报纸坐在马桶上可比蹲着舒服多了。”老刘说,农家人少不了各种干活的家什,还有自行车、摩托车、三轮摩托车等等,这都往哪儿放是大家原本一直揪心的一件事,现在,“建的车库足够用,全都塞进去还有空”。还有,“夏天乘凉往小区里一坐,聚的人比原来多,更热闹了,赶上下雨天,串个门都不用打伞。” 拆迁拆成“富翁” 记者在薛家岛南营社区看到,石雀滩路以北一座座新的楼房拔地而起,种了一辈子地的农民们也都住进了干净整洁的小区。

    “我们这拆迁和别的地方不一样,不用出去租房子,而是等新房子建好了以后搬进去,再拆原来的老房子,这样,我们就不用跟着折腾了,新房连太阳能都给装好了,铺上地板搬进家具就可以住了。”老刘说,按照政策规定,四间房可以换160个平方米的面积,他家的八间房就可以换320个平方米的面积。

    “要是都要套二的话,我们家可以要四套房,当时,儿子正好上大四,准备考研继续深造,当老的都这么想,就是砸锅卖铁也要让孩子继续上学。再加上平时万一有个病、有个灾什么的,我就决定要两个80平方米的套二和一个115平方米的套三,剩下的面积就按照每平方米5500元的价格,要了不少补偿金。”老刘说。

    在农村,亲朋好友的红白喜事、婚丧嫁娶都要随份子,以前随份子也就给个百八十元的,现在最少也要1000元,就连生孩子都要随1000元了,不过也能说明现在的生活确实好了,不差钱了。“现在的房价是每平方米7000元,我们家的这三套房子加起来都得200万了。”老刘自诩道,跟土地打了一辈子交道,从来没想过到最后拆迁竟拆成了百万富翁。

    花个三五百试不着

    老刘家里还有1亩多的耕地,去年他自己种花生、苞米、麦子,今年因为心脏不好,就租给邻居种了。现在,村里年轻人思想都活泛了,宁愿出去到企业打工或做点小生意也不愿意在家里种地。“现在生活好了,也不依靠老天吃饭了。以后,我们慢慢地就变得和城里人一样了。”老刘有些炫耀地说,现在想办城镇户口简单,可办个农村户口就难喽。现在“农转非”2000元就能办,可现在变回农村户口,2万元估计也办不了,倒不回来。

    “住在这个小区里的人,都是农业户口的居民,每年都会发不少福利,而那些城镇户口的就没有。”老刘掰着手指头算,每到过年,按人头算,每人发500元,60岁以上的老人再多加300元,还有大米、花生油等,光过年就要发1000多元的东西,还有重阳节、中秋节,只要是过节就发福利,还有每年的免费体检。

    老刘是村里最早一批参加养老保险的,2000年就入了社会养老保险,当时一次交了8000多元,然后每月按比例缴纳,到60岁的时候,他就开始和许多的“城里人”一样拿养老金了,每月800元。“现在已经涨到1536元了,别的不一定能记清,可每个月到银行提出多少养老金,这个数记得清清楚楚的。”老刘笑着说,老母亲每个月的养老金是600元,老伴在别的小区打扫卫生,一个月还能挣1000元。“看报纸说这两年有经济危机,可俺的生活还真越来越好了。”

    “儿子上大学时,每年的学费5000多元,生活费花的也一年比一年多,我都给他记着,也不是为了让他还钱,而是自己心里有个数。”老刘说,儿子大学毕业后又去当兵了,前两天刚走,到了部队就不用再花他们老两口的钱了。家里还有拆迁时的补偿款压箱底,生活、经济都不愁。

    采访结束时已到中午,好客的老刘非要留记者下馆子吃个饭。“现在俺们出去吃个饭花个三头五百的都试不着,亲戚朋友常聚在一起下个馆子,哪次也得花个千数块钱,生活好了,一顿饭对俺来说小意思。”老刘笑着说。

    记者:你对自己今年生活的状态满意吗?

    老刘:满意啊,今年搬进新房了,儿子当兵了,两件大事都赶到今年解决了,一下子去了不少心事。

    记者:你对今年有什么不吐不快的话吗?

    老刘(想了想,笑着说):真没什么,都挺好的。

    记者:你幸福吗,有没有什么不安,最大的担忧是什么?

    老刘:行啊,人哪还有知足的时候,生活和经济都不 “危机”,农村人生活不差起城里人,气候又比城镇强。现在最大的担忧可能就是老母亲的身体,毕竟80多岁了,健康状况一年不如一年了。

    记者:对于明年,你最近的心愿是什么?

    老刘:希望儿子在部队好好表现,最好能入党,家里老母亲健健康康的,别长毛病。

手机看新闻 | 查看所有评论 网友评论
1
用户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用户注册
相关链接

上一篇:公办性质幼儿园力争达80% 教育投入明年翻番
下一篇:2010年青岛药价降幅35% 人均期望寿命79.99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