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12月17日电 中国工程院原副院长、两院院士潘家铮17日在《三峡阶段性评估报告?综合卷》首发式上称,对三峡工程贡献最大的是那些提反对意见的人。 “如果三峡工程需要有人献身,我将毫不犹豫地率先报名……”,作为一名毕生从事水电建设和科研工作的老专家,潘家铮曾作过上述表态。由此可见,这位83岁的老人对三峡工程的感情之深。而今天在面对媒体提问如何看待对三峡工程提出批评意见的人时,他的回 潘家铮也承认他并不是一开始就这样认为。他说:“相反,在三峡工程开始之初,我是最听不进反对意见的,一听到有人说反对意见我就感到恼火”。之所以有了今天的感触,他表示,是“通过实践慢慢体会出来的”。 他举例说,三峡工程在1985年就已基本决定,那时的总方案是蓄水到150米,并已基本上定案,工程要搞了,但许多人对此提出了反对意见。有些人认为150米的水位太低应该提高,有些人甚至认为工程根本就不该上马,所以中央决定把工作停下来,重新进行论证。 “幸亏有这些反对意见,不然三峡工程如果150米就建起来,现在该怎么办呢?防洪起不到什么作用,发电效益也很差、航运也不行,所以说反对意见就很重要”,潘家铮说。 潘家铮同时对社会上一些人有关三峡工程的误解给予澄清,他特别反对称三峡工程为“豆腐渣”工程的说法,并斥之为“谣言”。潘家铮称,三峡工程是“长江上的钢铁长城,千年万年不会垮,质量上非常好”,这说明相关管理非常到位。通过三峡工程,中国科技水平尤其是管理水平有了很大提高。(郭金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