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网上媒体 胶南新闻网> 城市转型篇 > 正文

“五化”工程惠及六十万农村群众

1
青岛新闻网 2010-12-16 17:20:36  现有新闻评论      新闻报料

    胶南市实施的“五化”工程,改善了60多万农村群众的生产生活环境,提升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内涵。

    走进胶河经济区柏乡一村,造型别致的高杆路灯,平坦整洁的大街小巷,绿树掩映的红瓦农舍。一股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气息扑面而来。

    柏乡一村地处胶南市西北角,过去由于地理位置偏僻,经济基础薄弱,村容村貌一直得不到改观。村民王清合对以前的生活环境仍然记忆犹新。说到:“以前走路都不方便,磕磕绊绊的,下雨,得穿着雨鞋。”

    这几年,柏乡一村立足村庄实际,发展经济林业,引进农字号企业,壮大集体经济,逐步增强了为村民办事的能力。去年,这个村在争取财政资金扶持的同时,投资20多万元,硬化了村内的大街小巷,安装了路灯,栽植了2000多棵绿化美化苗木,村庄面貌焕然一新。

    在农村“五化”工程中,胶南市放大财政资金的带动效应,加大奖补支持力度。按照“大干大支持,小干小支持,不干不支持”的原则,将青岛市与本级财政资金捆绑,对2010年新实施的“五化”建设项目予以奖补,充分调动广大农村参与“五化”工程的积极性,呈现出多渠道资金投入的建设热潮。

    在财政资金的带动下,灵山卫街道毛家山村结合山清水秀的自然环境,确立了美观效益型的新农村建设思路,近年来,这个村先后投入90多万元,建起村民休闲广场,整修村内大街小巷,并在房前屋后、村内村外栽植一万多棵果树。深春樱桃红、初夏杏子黄,秋天柿子挂灯笼……仅庭院经济,村民年人均收入就达 1500多元。

    多渠道融资,多类型建设,这些年来,胶南市投入农村“五化”资金7亿多元。今年将实现农村“五化”全覆盖,全市涌现出“环境整洁型、旅游开发型、美观效益型”等多种新农村建设模式,惠及60多万农村群众的生产生活。

手机看新闻 | 查看所有评论 网友评论
1
用户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用户注册
相关链接

上一篇:六汪镇:完善道路网络 建设新型城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