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大学生们求职的高峰时期,各高校也纷纷开始为学生和企业“牵线搭桥” 。昨日,山东科技大学和青岛农业大学各自在校内举办了应届毕业生大型招聘会,来自北京、上海、深圳、吉林、青岛及山东周边的10余个省市的千余家企业,带来了百余个专业的3万多个工作岗位。记者探访发现,一边是手捧简历的大学生感叹工作难找,犹豫不决;另一边企业提供了大量的岗位,却招不到合适的工人, “找工难”和“招工难”在一定程度上困扰着求职大学生和企业双方。
■调查 “招工”“找工”都难
在招聘会上记者发现,数百家企业提供了万余个工作岗位,可有的大学生怀揣简历感叹“找工难”,是能力不足,还是期望值太高,让他们与机会擦肩而过呢?而不少企业摊位前面也是门可罗雀,很少有大学生驻足,不少企业也纷纷感叹“招工难”,这种两头都喊“难”的局面是什么造成的呢?
招聘会上提供了大量的用人岗位,但是记者发现一些力气需求大、工作环境比较艰苦的岗位几乎无人问津。“去车间工作太辛苦了,我不愿意去。”山科大一名测绘专业的大学毕业生小陈说。
用人单位也向记者反映,部分岗位例如仓管员、搬运工、电工等付出较大体力的工种鲜有求职者。“一般一个职位我们往往要招半个月。”岛城一家服装企业的招聘人员说,不少大学生怕吃苦、嫌弃工薪低,就想找稳定而且舒适的工作。
在记者的采访调查中,不少毕业生比较热衷于稳定舒适的工作。青岛理工大学国际贸易专业的李树斌就认为,按照目前的就业形势,希望寻找一份舒适而且不用经常加班的工作,薪水要求最低不得少于1800元。
“不感冒”餐饮行业
“太难了,几乎很难看见大学生前来应聘。”虽然在招聘现场的餐饮服务企业开出的月薪最少都在2000元,却很少有大学生上前应聘。“连锁店一个好的餐饮服务经理,月薪基本上都超4000元。”岛城一家餐饮连锁企业招聘负责人说,但大学生都不太愿意从事这个行业,他呆了一上午没收到一份简历。
“我们想通过招聘文化程度较高的大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业务和行业培训,然后放在管理岗位上,以提高行业整体的管理水平和素质。”现场几乎所有餐饮企业都表示,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大学生始终认为餐饮行业是端盘子端碗的“下人活”,都不愿意投身这个行业。“其实,大学生无论进入哪个企业都要从最基层的开始学习,都不可能直接进入管理层。”一家酒店的招聘主管说。
大学生看重发展潜力
记者采访时,遇见了明年即将毕业的青岛农业大学园艺专业的王武鑫同学。“说实话,企业提供的岗位与我的期望工作有较大的差距。”王武鑫说,大学填报志愿时,他选择了园艺专业,当时完全从字面上理解这个专业,以为就是搞种子培育等科研方面的话题,可应聘时,企业提供的多数是销售的岗位,而且都是与化肥、果树打交道。
“试用期间,每月1400元工资我就能接受。”王武鑫说,大学生刚毕业,缺乏实践经验,而且,在大学生就业日趋严峻的今天,他觉得求职还是要实际一点。“如果有合适的企业,我想先就业,以后有机会再寻求更好的发展,关键看企业有没有发展潜力,在企业中能不能得到锻炼,这一点比暂时的高工资更重要。”王武鑫说。
■现场 专业和英语成“敲门砖”
昨日上午,在山东科技大学2011届毕业生供需见面会上,从各地高校赶来的大学生将会场塞得满满当当。“没想到来的学生有这么多,还有不少从泰安、烟台等地赶来的高校学生。”山科大就业指导中心的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前来招聘的企业有国内的各大矿业集团,有百度等新媒体企业,还有海尔、海信、澳柯玛传统的家电制造业,招聘企业涉及各行各业,涉及的岗位也非常多。
“你专业课成绩怎么样?四六级过了没?”记者从招聘现场了解到,企业大多重视的是大学生的专业知识和英语能力,对专业和英语成绩好的学生,招聘人员都会在简历上特别标注。“这样,我们通知面试的时候,就从这些都有标注的上面直接挑选就可以了。”现场一通信电子企业的人力资源部经理告诉记者。
研究生放下身段
“我们对待遇要求不高,月薪2000元以上就能接受,但对地域上都有些特殊要求,毕竟年龄大一些,考虑的也多一些,最好能和男朋友呆在一个城市。”山科大文法学院法学专业硕士研究生李秀丽告诉记者,可能在外界眼里,研究生都要求比较高,其实不然,她们宿舍的姐妹们都达成了共识,先找个立足之地,通过经验的积累,再选择更好地发展。
李秀丽的说法也得到了利群集团人力资源招聘主管于女士的证实,“现在,研究生对工作岗位和待遇的要求更实际一些,专业知识和整体素质也更好一些。在同等情况下,现在的用人单位更愿意招研究生。”于女士告诉记者,研究生的基本酬薪标准也会比本科生略高一些。
企业看重员工的忠诚度
在省内一家矿业集团的招聘摊位前,招聘人员问一名应届毕业生:“你觉得你应该在就业的第一个单位待多少年?”刘先生告诉记者,其实公司很想通过栽培应届毕业生培养技术骨干。但是,一些心浮气躁的毕业生往往才学了点皮毛,就急急忙忙地想换工作提升待遇水平。
“对于公司来讲,这无疑是一项巨大的人才损失。”刘先生说,“一个员工如果在企业干不了3年,不算是人才。”刘先生提醒毕业生,不能这山望着那山高,一定要踏踏实实地工作。
涉农企业来抢学生
“这次来的企业较多,尤其是涉农企业带来了大量的岗位。”青岛农业大学招生与就业处工作人员说。昨天上午,记者在招聘会现场看到,一些涉农行业企业的摊位现场纷纷打出 “储备干部”、“双薪双管”、“高薪”等优惠措施吸引毕业生。
“这次,涉农企业纷纷打出的月试用工资在1500元到2000元之间,比去年普遍提高了300元到500元。”青岛农业大学招生与就业处董处长说,近年来,国家加大了对农业项目的扶持力度,涉农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崛起,就需要引进大量的农业技术人才,前天的招聘会,位于城阳的一家企业一次性与100余名大学生签订意向。
■现象 六成毕业生不愿离“家”
“我家住在临沂,如果不能在青岛就业,我还是希望回临沂。”王武鑫说,在青岛上了四年大学,渐渐熟悉了这里的环境,许多同学也都将留在青岛,同时,青岛是沿海城市,发展潜力很大,离老家也不远,所以,他毕业求职的首选地就是青岛。但是,考虑到亲人都在老家,回临沂老家的可能性也有。
“其实,说心里话,我们同学都希望到外地闯一闯,年轻人求职应关注自己发展的潜力,但父母不希望我们走得太远。”王武鑫说,记者现场采访了十余个大学生,约有六成的学生表达了和王武鑫同样的想法。
■建议 毕业生应把握主动权
“现在,许多大学生都是独生子女,他们不管在哪里就业,最后都要买房、成家、给父母养老等,许多父母觉得孩子离家远,便希望他们就近求职,这样就造成了应届生对求职地域的顾虑。”说起为何出现这种想法,农业大学就业处工作人员说,不仅是求职大学生有顾虑,招聘企业对此也有顾虑。
前段时间,曾有一家湖北的企业人员前来咨询,问有没有湖北籍的毕业生求职,原因是,他们感觉外地大学生不稳定,到企业学成技术以后,由于存在“恋家”的情结,许多人会选择跳槽,所以,他们更希望培养企业当地的学生。
“其实,求职的学生和家长不要只看到地域限制。”董处长说,现在,许多企业分公司遍布全国,好多学生一两年就成为企业分区的经理,应届生应跟他们学习,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把主动权握在自己手中。
■解读 “两难”难在期望太高
青岛农业大学招生与就业处董处长说,这几年,农业院校毕业生逐渐“吃香”,而由于学生对农业专业认识不足,填报志愿的人相对较少,使得涉农行业成了“冷门”,这次招聘会,像动物科技、食品、化工等行业都成了冷门招聘行业,甚至出现了几个岗位抢一个学生的现象。
“应届生求职难,难在自身期望值太高。”董处长说,企业提供了大量岗位,而学生带着挑剔的眼光,抱着等等看的心态犹豫不决,拿国家公务员考试来说,录取的比例很小,报名的人数却巨大,一旦错过机会,这部分人的就业压力就会很大。
■ 花絮 老外也来赶招聘“大集”
记者在山科大主办的毕业生供需见面会上看到,六名山科大巴基斯坦留学生也来赶“大集”,老外们操着流利的普通话说,他们想找经济类和电子类的工作。他们的到来,吸引了一些中国学生的兴趣,有学生凑过来惊奇地说:“你们也来找工作,难道你们想留在中国工作吗?”
对方反问说:“难道有什么问题吗?今后会有越来越多的外国人来中国找工作。”不过,两位老外显然不适应这种赶“大集”式的招聘会,大多数时候,他们在单位摊位前徘徊,不轻易加入等候应聘队伍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