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看重员工的忠诚度
在省内一家矿业集团的招聘摊位前,招聘人员问一名应届毕业生:“你觉得你应该在就业的第一个单位待多少年?”刘先生告诉记者,其实公司很想通过栽培应届毕业生培养技术骨干。但是,一些心浮气躁的毕业生往往才学了点皮毛,就急急忙忙地想换工作提升待遇水平。
“对于公司来讲,这无疑是一项巨大的人才损失。”刘先生说,“一个员工如果在企业干不了3年,不算是人才。”刘先生提醒毕业生,不能这山望着那山高,一定要踏踏实实地工作。
涉农企业来抢学生
“这次来的企业较多,尤其是涉农企业带来了大量的岗位。”青岛农业大学招生与就业处工作人员说。昨天上午,记者在招聘会现场看到,一些涉农行业企业的摊位现场纷纷打出 “储备干部”、“双薪双管”、“高薪”等优惠措施吸引毕业生。
“这次,涉农企业纷纷打出的月试用工资在1500元到2000元之间,比去年普遍提高了300元到500元。”青岛农业大学招生与就业处董处长说,近年来,国家加大了对农业项目的扶持力度,涉农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崛起,就需要引进大量的农业技术人才,前天的招聘会,位于城阳的一家企业一次性与100余名大学生签订意向。
■现象 六成毕业生不愿离“家”
“我家住在临沂,如果不能在青岛就业,我还是希望回临沂。”王武鑫说,在青岛上了四年大学,渐渐熟悉了这里的环境,许多同学也都将留在青岛,同时,青岛是沿海城市,发展潜力很大,离老家也不远,所以,他毕业求职的首选地就是青岛。但是,考虑到亲人都在老家,回临沂老家的可能性也有。
“其实,说心里话,我们同学都希望到外地闯一闯,年轻人求职应关注自己发展的潜力,但父母不希望我们走得太远。”王武鑫说,记者现场采访了十余个大学生,约有六成的学生表达了和王武鑫同样的想法。
■建议 毕业生应把握主动权
“现在,许多大学生都是独生子女,他们不管在哪里就业,最后都要买房、成家、给父母养老等,许多父母觉得孩子离家远,便希望他们就近求职,这样就造成了应届生对求职地域的顾虑。”说起为何出现这种想法,农业大学就业处工作人员说,不仅是求职大学生有顾虑,招聘企业对此也有顾虑。
前段时间,曾有一家湖北的企业人员前来咨询,问有没有湖北籍的毕业生求职,原因是,他们感觉外地大学生不稳定,到企业学成技术以后,由于存在“恋家”的情结,许多人会选择跳槽,所以,他们更希望培养企业当地的学生。
“其实,求职的学生和家长不要只看到地域限制。”董处长说,现在,许多企业分公司遍布全国,好多学生一两年就成为企业分区的经理,应届生应跟他们学习,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把主动权握在自己手中。
■解读 “两难”难在期望太高
青岛农业大学招生与就业处董处长说,这几年,农业院校毕业生逐渐“吃香”,而由于学生对农业专业认识不足,填报志愿的人相对较少,使得涉农行业成了“冷门”,这次招聘会,像动物科技、食品、化工等行业都成了冷门招聘行业,甚至出现了几个岗位抢一个学生的现象。
“应届生求职难,难在自身期望值太高。”董处长说,企业提供了大量岗位,而学生带着挑剔的眼光,抱着等等看的心态犹豫不决,拿国家公务员考试来说,录取的比例很小,报名的人数却巨大,一旦错过机会,这部分人的就业压力就会很大。
■ 花絮 老外也来赶招聘“大集”
记者在山科大主办的毕业生供需见面会上看到,六名山科大巴基斯坦留学生也来赶“大集”,老外们操着流利的普通话说,他们想找经济类和电子类的工作。他们的到来,吸引了一些中国学生的兴趣,有学生凑过来惊奇地说:“你们也来找工作,难道你们想留在中国工作吗?”
对方反问说:“难道有什么问题吗?今后会有越来越多的外国人来中国找工作。”不过,两位老外显然不适应这种赶“大集”式的招聘会,大多数时候,他们在单位摊位前徘徊,不轻易加入等候应聘队伍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