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工者企盼踏实生活 “每天早上你五六点钟过来,黑压压一片,好几千人啊!”从河南来这里打工的陈刚这样描述早晨的情景,每天上午中韩附近的车站,也都挤满乘车到市内去打工的人,车站上通常黑压压一片。途经这里的102、216路车几乎成了农民工专线。车还没停稳,大家就挤到门前,整个公交车上都是打工者的身影。 在外面打工10年,陈刚的地方口音似乎已经没有刚出门时那么重 拆迁造成的搬家,对陈刚来说并不陌生,但这一次情况似乎有所不同,因为陈刚3岁的儿子已经在中韩上了幼儿园。“我和他妈到哪里去住无所谓,现在就是担心孩子。”陈刚有些焦虑地分析说,新的住处有没有幼儿园,换了新环境孩子能不能适应,这些都是他这个当爸爸的需要考虑的。现在正上的幼儿园条件、收费都挺不错,陈刚实在不想让孩子也加入到“流动人口”的队伍中。 “你说这个城市是不是也需要我们这些打工的?”虽然声音很低,但还是有股不服气的意思。“要是我们都走了,这些活谁来干。”陈刚的话很快得到围观的打工者的认同,他们纷纷抱怨起来,有的讲了自己经历黑心老板的遭遇,有的埋怨零工市场连个厕所都没有,只能到小树林里解决。对于这些在外打工多年的人们来说,踏实的生活是他们最大的期盼。 越搬越远 越搬越贵 24岁的潘红星也是打零工族群中的一员,从曹县老家外出打工已3年了。“我原先也是住在东韩,拆迁后去中韩没找到合适的房子,干脆和老乡一起到了董家下庄。”潘红星给记者算了一笔账,证明因为拆迁,他在青岛的生活成本有了不少的增加。 潘红星说,在东韩时的房租每月120元,而到了董家下庄,因为最近一两个月租房人特别多,所以房租涨得也快,自己现在租的房子,和原先的大小差不多,但价格已经是220元一个月。“每天来回车费也要2元钱,一个月就是60元。”潘红星说,这样算来,每个月就增加了160元的成本,一年下来,自己少带回家将近2000元。 在株洲路的零工市场,记者采访了10多位靠活的农民工,他们每个人都有过搬家的经历,虽然并没有太多的行李,搬家从某种程度上说,也只是换个地方睡觉,但他们无一例外越搬越远、越搬越贵。 越来越少的城中村 随着城市发展,青岛各区市都在积极推进 “两改”项目的进程,以改善居民的居住环境,为城区释放发展空间。这样的举动同时也意味着,城市,给外来务工人员留下的生活空间也越来越越小。农民工想要在市区内找到一块栖身之地,已经越来越难,他们面临着不得不住进价格更高的楼房,其生活成本也将成倍增加。 目前市内四区还有19个旧村没有改造,其中有14个集中在距离市区相对偏远的李沧区。另外,距离市区稍近的崂山区的旧村改造也在积极推进当中。其中,市南区在2002年的浮山所村改造完毕后,就已没有城中村,原先适合外来务工人员居住的云南路等老房子,也早已被高楼大厦取代。 市北区在2009年9月份启动的徐家村改造,标志着市北区将告别最后一个城中村,整个工程预计明年11月30日完工,整个辖区内只有海泊河遗留片区、海泊河33号地和第七人民医院周边三片平房区,而其中海泊河遗留片区和海泊河33号地也将于今年年底动工改造。 四方区内,共有15个旧村改造项目,其中小村庄、四方村、河西村一期已经完成,而正在进行改造的有河崖村、大山村、孤山村、保儿村、双山村、湖岛村和大水清沟村等。 农民工一步步“被搬离” 一位关注外来打工者生活的媒体人士表示,农民工是维系整个城市正常运转不可缺少的一环,没有了他们,城市必将瘫痪。他们为城市做出了贡献,其中一些人也已经具备了在城市里生存的条件,甚至他们的子女也在城市里长大,但是农民工们却不能获得城市居住权,更不能享受与城市人相同的待遇。这种政策上的冷漠,再加上越来越高的房价、房租,农民工似乎正在一步步地“被搬离”这个城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