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网上媒体 新闻中心> 半岛网闻 > 正文

城阳单身宿舍每天1.5元 月租260住夫妻间(图)

1
青岛新闻网 2010-12-04 05:27:20 青岛早报 现有新闻评论    新闻报料

    寄居在中韩社区里的三四千名外来务工人员,基本都在本市承担保洁、保安、建筑工等工作,即将拆迁的现状,让他们不得不自寻出路。更换住所、更换工作,甚至返回家乡,已经成为一种必然的趋势。而这样的结果,在此前市区内城中村改造中,已经多次出现,他们的消失,对城市生活的正常运转带来的影响也是显而易见的。面对这种困局,记者多方探访,试图找出一个能够解此难题的做法。

    探访 城阳夏庄农民工人

力资源市场 打工者来了就不想离开

    城阳区外来打工者的人数达数十万,当地的农民工人力资源市场集求助、住宿、职业培训为一体,对求职者和用人单位来说都很方便,这种运行模式全国尚属少见。12月1日,记者沿王沙路前行,找到这处人力资源市场时已经是上午10点,3座宿舍楼里住的2000多名打工者基本都出去干活了,楼道里空荡荡的。

    月租260元住上夫妻间

    “一般早上5点多他们就出去干活了,很多企业都来我们这里找人,所以活不是问题。”市场负责人王主任告诉记者,这里分为两种住宿标准,一种是夫妻间,月租费260元,一种是8人间,和大学宿舍相仿,一个月住宿费45元。“夫妻间总共39间,单独一座楼,供不应求。”王主任说,在这里住的打工夫妻,基本都住了两年以上,连过年回家那一个月,都会交上费用续租,为得就是来年回来还能住进来,“有好多排队预约的呢,有的是一家三口住在一起”。

    记者走进一户夫妻间,男女主人在五四广场的合影放在最显眼处,两人的笑容让人不难想象他们的生活状态。刚洗过的衣服晾晒在房间的一角,就连小桌上的暖壶也都盖上棉布遮挡尘土,整个房间干净、整齐,散发着家的温馨。

    单身宿舍每天1.5元

    “吃饭有快餐店,孩子有学上,周末泡图书馆,每周都有免费电影看。”德州来青的打工小伙陈海涛这样描述自己的生活。走在生活园区内,免费的台球室、棋牌室每到休息时间,就挤满20多岁的年轻人,快餐店里的炒菜,价格实惠,三五个人小聚一下,五六十元就可以做到,而手机店、邮政所、派出所在生活区内也一应俱全,这处农民工人力资源市场宛若一个小型社区。

    在单身宿舍内,8个人分别睡在4张上下床上,每天1.5元的住宿费,让这些一天就能赚回百八十元的外地打工者十分满意。“在这里还安全,宿舍楼有管理员,外人进不来。”菏泽来青的张青说,他在济南、烟台都打工多年,这样的住宿价格、条件,还真是第一次遇到。而每天都有活干,更是让他们特别满意,就是冲着这些,张青今年介绍了4名老乡来青岛打工。

    王主任告诉记者,这处市场建设前,也是一处自发的劳务市场,每天聚集三四千人在此找活,后来当地政府顺势引导,不仅建起正规市场方便企业招工,这些打工者也有了自己的宿舍楼。“特别受欢迎,很多打工者在这生活两三年不愿走。”王主任说,目前市场正在扩建,二期规划2.3万平方米,新建6栋公寓楼,可以为8000多名农民工提供住宿。

    相关观点 不能让农民工“被撤离”

    在大量企业喊出“用工荒”的背景下,农民工的住房问题已经引起了相关人士的关注。市人大代表、青岛金王集团总裁崔言民年初曾提出过建议:有关部门可按比例将企业的闲置生产用地转为生活区用地,企业可自行筹措资金建设员工公寓及宿舍,用以解决员工住房难问题。市委党校管理教研部教授、中国城市经济学会副秘书长刘文俭也表示,农民工为城市服务,城市也应为他们提供服务。

    金王集团总裁崔言民: 建议在工业园内建“住房”

    崔言民说,青岛遭遇的用工荒,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农民工流动性大。随着拆迁改造带来的城市化,外来工的 “被撤离”,还会使这一问题进一步加剧。“现在的打工者和以前是完全不一样的。”崔言民说,观察发现,以往打工者进城以赚钱为目的,而现在的打工者还要求生活的幸福,首先要保证生活安定。

    “我们集团给工人提供集体宿舍,但随着一些年轻人恋爱、结婚,集体宿舍无法满足他们的需要,他们可能需要到外面租房子住,而租房子会加大生活成本,这样他们就有可能到其他城市去打工,来降低生活成本。”崔言民说,在现实中这种现象越来越多,打工者的队伍很难稳定,那么很多企业都将继续面临“用工荒”问题。

    崔言民在建议中提出,很多工业园都有闲置用地,政府是否可以牵头组织,将合适的闲置土地建成“住房”,以租售的形式提供给来青的打工者居住。“这个‘住房’一定不是商品房的概念,它的价格应该是农民工可以承受的,而且这个房子是不可以升值的,它应该一直提供给外来务工人员居住。”崔言民说,希望这个办法可以解决农民工因城市化而“被撤离”的尴尬问题,而且大量打工者生活在园区,也可以缓解城区交通拥挤。

    市委党校教授刘文俭: 给打工者一个安定的生活

    刘文俭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在城市化背景下的拆迁改造,造成的外来务工者的生活问题,政府、企业应该想办法合力来解决。“拆迁后受到影响的外来务工者,如果在住宿、打工问题上不能及时解决,有可能影响社会稳定,由此引发社会问题。”刘文俭说,根据他了解的情况,目前这些外来务工者的适应性虽然都比较高,但作为发展中的城市来说,应该给他们更稳定的生活条件。

    “他们给这个城市提供了很多服务,作为城市,在它的功能中也应包含给外来人口提供服务。”刘文俭表示,政府、企业是否可以通过在合适地点多建一些打工者公寓,让外来务工人员可以稳定下来,给他们一个安定的生活。

    政策保障 外来工有望纳入住房保障范围

    青岛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统计,今年1到10月份,全市新增就业56.6万人,其中外来农民工22.7万人,本市农村劳动力转移14.6万人。从数据分析,一方面是外来务工者的大量增加,一方面是他们在城市聚集区因住宿难而不得不消失,两者间形成了一个不可回避的矛盾。为解决这个问题,本市相关部门已经从政策层面加以关注。

    今年11月18日青岛市发布《2010年青岛市住房保障状况白皮书》,其中对2011至2013年青岛市的廉租住房、公共租赁住房、经济适用房、限价商品房都做了最新规划,并指出2011到2013年,青岛市计划建设保障性住房和限价商品房6万套,解决和改善6万户城市中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解决和改善1.2万名新就业职工和外来务工人员住房条件。

    市住房保障中心工作人员表示,政府鼓励有实力的企业和园区为员工解决住宿。而根据媒体报道,住房管理部门在解决好新增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问题的基础上,已经开始计划拓展住房保障政策覆盖面,将外来务工和新就业群体这些为青岛发展做出贡献的社会群体纳入到住房保障范围内。“目前青岛已成为全国重要的劳务输入地,每年吸引近50万农民工前来务工。”住房保障中心工作人员介绍,大部分农民工租住在待拆迁棚户区等廉价住房内,这些房屋矮小简陋,卫生状况差,今年崂山区、城阳区等外来农民工比较集中的区域就计划建设农民工公寓,解决农民工的居住问题。

    根据资料,崂山区计划为外来打工者建设廉租房、公寓等保障性住房,在株洲路两侧结合村庄改造,定点建筹外来务工人员公寓10万平方米,提供符合农民工特点的公寓住房。城阳区大企业密集、外来务工人员逐年增多,为满足外来务工人员住房需求,2010年城阳区将以南车四方股份、橡六集团等大企业为试点,探讨“政府引导扶持、大企业投资、开发商代建”的新模式,定向为外来务工人员提供住房。

    他山之石 上海:“蓝领公寓”让打工者安居

    在打工者人数更多的上海,从2009年开始尝试一种新型集体宿舍模式,闵行区建成的“鑫泽阳光公寓”接纳了2000多名各地来沪的打工者。在浦东,一栋废弃的老厂房,在被金桥镇政府和沪东造船厂收购改造后,成为外来产业工人集中居住的 “蓝领公寓”,里面有食堂、图书阅览室、室外运动场,同时还有物业管理,公寓24小时提供热水,每个床铺的月租费在100元左右。当地政府把这称为先“安居”再“乐业”。

    虽然这种模式获得了很多好评,但目前在上海也未能在全市推广,原因就在于在市中心很难找到合适的厂房来改造,另外还有越来越多的外来打工者,更愿意住到私密性更好的租房中。

    武汉:万名新市民喜住“廉租房”

    “每天花两块半,我就可以住上跟宾馆 ‘标准间’一样的房间了。”2008年11月,在武进凤市电子集团有限公司打工的19岁徐州小伙赵惯南高兴地表示,当天是武进高新区新市民公寓——南湖家苑入住启用两周年纪念日。两年来,已有30家企业的1万多名新市民在这里安了家。时任武进区副区长、高新区党工委书记凌光耀介绍,像赵惯南一样的外来人员,成为当地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的新型劳动大军,他们都是武进高新区发展的支柱力量,作为地方政府,要设身处地为他们着想,务实地帮他们解决实际困难,让外来务工人员分享发展成果,让他们安心工作、快乐生活。


相关阅读
手机看新闻 | 查看所有评论 网友评论
1
用户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用户注册

上一篇:岛城2.1万人明日赶考公务员 人数创历年之最
下一篇:市区不文明养犬现象突出 随意排泄成顽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