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新闻网11月30日讯 11月30日,市卫生局发布青岛市2010年艾滋病疫情形势通报。据省卫生厅法定传染病疫情通报信息显示,2010年1月1日至11月25日,我市共发现报告艾滋病感染者134例。其中,男性112例,占83.6%,女性22例,占16.4%,男女之比5.09:1;本市人口44例,占33%,外来流动人口90例,占67%;从感染途径看,经同性接触感染72例,占53.7%,异性性接触感染 今年,我市加大了对暗娼、同性接触者、吸毒人群等高危人群的主动筛查检测力度,提高了高危人群中的艾滋病发现率。据统计,通过主动筛查检测等手段在高危人群中新发现52人,占今年发现人数的39%。 男性所占比例由06年的 65.5%上升到83.6% 我市艾滋病疫情特征为:一是发现患者途径特征:自愿咨询检测、就医病人临床检查、高危人群主动筛查、对监管场所被监管人员检测是我市发现艾滋病感染者的四个主要途径,占我市感染者总数的92.5%。其中,自愿咨询检测占13.1%,就医病人临床检查占30%,高危人群主动筛查占39%,监管场所被监管人员检测占10.4%。 二是患者性别分布特征:新发现的感染者以男性为多数,男性所占比例由06年的 65.5%上升到今年的83.6%;主要是对同性接触人群的主动筛查发现增多所致;男同性接触感染占性传播比例由06年的16%上升到今年的63%,已经超过异性性接触感染发现的人数。 三是患者地区分布特征:我市十二个区市均有发现报告,发现的艾滋病感染者中外来流动人口占多数,为67%。 艾滋病防治:每年设立100万元专项经费 我市制定下发了《青岛市遏制与防治艾滋病行动计划(2007-2010年)》,对重点工作任务进行细化分解,与各成员单位签订了《艾滋病防治工作目标管理责任书》,确保各项防治措施得到有效落实。 五年来中央财政共补助我市防治艾滋病经费351.5万元,市财政每年设立了100万元艾滋病防治专项经费,用于开展艾滋病宣传教育、疫情监测、行为干预、病人救治等工作。各区市也将艾滋病防治经费列入了财政预算。 我市采取经常性宣传与艾滋病日集中宣传相结合的方式,组织开展了艾滋病宣传 “五进” 活动( 进农村、进学校、进社区、进家庭、进公共场所)、“妇女预防艾滋病面对面”活动、“青春红丝带”行动,认真实施“青岛市农民工预防艾滋病宣传教育工程”、“领导干部培训工程”,共发放各类宣传材料110万份,营造了良好的防治氛围。 目前,我市已建立2个艾滋病确认实验室,44家艾滋病筛查实验室,建立了完善的艾滋病实验室检测网络,覆盖12个区市,在重点人群筛查、自愿咨询监测、婚检、孕检、产检、术前检测等发挥了积极作用。 我市将娱乐场所服务人员、男同性恋、注射吸毒人群等高危人群作为干预工作重点,组织高危人群干预工作队深入监管场所和娱乐场所开展从业人员健康教育、行为干预和业主培训等外展服务,共干预各类高危场所1000余所,进行健康教育5万余人次,发放安全套27万余只,宣传材料25万余份。在市精神卫生中心建立了全省首家美沙酮社区药物维持治疗门诊,针对吸毒人员开展美沙酮维持治疗服务。 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各区市加强对艾滋病感染者和病人的综合管理服务工作,为每个感染者和病人建立了档案,定期进行随访。全市已累计治疗艾滋病病人59人,其中正在接受治疗54人。 依托艾滋病实验室检测网络 及时发现疫情 今后,我市将完善艾滋病防治工作机制,强化各部门、各单位的合作与配合,保障多部门防治机制的落实。针对不同人群开展不同层次的艾滋病防治宣传教育,教育市民和外来务工人员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避免高危行为,减少艾滋病感染和传播的风险。 依托艾滋病实验室检测网络,积极组织开展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被监管人员检测、住院手术病人术前检测、高危人群动员检测、孕、产妇围产期检测工作,及时发现艾滋病疫情,及早采取预防控制措施。 (青岛新闻网记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