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网上媒体 新闻中心> 专题> 综合类> 青岛市南 > 正文

市南田家村东山延续了6年的义务修路植树故事

1
青岛新闻网 2010-11-26 00:09:11 青岛日报 现有新闻评论    新闻报料

    田家村东山,从山脚走到山顶10分钟的小路,67岁的田祥渠义务修了6年。

    11月25日早7点,月亮还挂在天空西北角不肯退去,清晨的阳光已经洒满了山林,在翠绿的松树中拾级而上,走到接近山顶的地方,记者见到了田祥渠老人,他穿着一件磨得发白的灰色衬衣,和膝盖处打着补丁的蓝色裤子,红色的帽子下露出两鬓白发,此刻他正挥一把镐头凿着山石,细小的石块四处飞溅。

    晨练的人越来越多,有

的则放慢了脚步和田祥渠寒暄两句。他现在是附近的“名人”,2007年被选为“感动青岛十佳人物”后,知道田祥渠的人多了起来。附近很多居民早晨都会来这儿锻炼,听一位晨练的盛大妈讲“这儿过去没有上山的路,以前山脚的槐树下,每次下雨都会冲出深沟。 ”,人们只能沿着山沟往上爬,生活在田家村的田祥渠退休后也开始来这里登山锻炼。2005年,一次爬山时,田祥渠偶然在山沟里发现一堆建筑垃圾,他把石砖捡出来铺到水沟旁边,后来石砖越铺越长,渐渐成了一条结实的小路,田祥渠想,“干脆修到山顶吧。 ”

    这一修就是六年。

    看到有记者采访,晨练的村民围了过来,“真不容易,现在这样的人越来越少了”,“我每天都见他在这修路,太累了”,大家七嘴八舌地议论起来。田大爷呵呵一笑,说:“这没啥,我就是个出大力的。 ”

    修这条两公里的山路,田祥渠的确出了“大力”。为了不影响别人晨练,他每天凌晨1点从3里外的家出门,一干就是八九个小时。老人先在杂草丛中清理出一条小路,然后用镐头将大块山石凿平,遇到深沟就用碎石把沟填平。他从附近建筑工地收集来砖块、水泥板、地砖等废料,把它们搬到山底下,再肩扛背驮运到山上。看到他修路的人经常热情地和他打招呼,这也成了他的动力,他觉得“这事值”。就这样,修平一段路,就铺一段路,一块一块、一步一步,一直铺到了山顶。

    “08年奥运会,青岛城市改造,很多人行道上的砖块都被换了下来,我就去工地上把这些别人不要的废料运了过来。”田祥渠说。最早他用肩膀扛,后来发现扛得速度比别人拆得速度慢很多,很多废料没来得及运过来就没了,于是他自己做了根扁担挑,再后来就用小车推。从工地把废料运到山下要歇3次,小车上不了山路,田祥渠只能用扁担挑,用肩膀扛,搬到山顶又得歇3次。有的大青砖一块就三百多斤,老人就一下一下从山下掀到山顶。6年来,田祥渠运到山上的铺路材料至少有六七百吨。2009年国庆前,石路修到了山顶,田祥渠说:“我把它当作一份礼物,送给祖国六十岁生日。 ”附近的居民后来把这条石路称作了“田祥渠小路”。

    路修到顶了,老人开始完善石路。哪儿的石头松了,他就去填填垫垫;两块砖的地方加宽到了四块,再加到六块。六年来,老人用坏了3把镐头、3把铁锨、8个框子,手套更是用坏了100多副。四次休整后,“田祥渠小路”更像个“杂牌军”了,水泥板里有石块,石块旁边有红砖,红砖周围又铺上了水泥条,材料虽杂,但路越来越好走了。

    完善山路的同时,老人开始植树。植树要有树苗,正好赶上山下有工地施工,原来种的银杏要搬家,田祥渠和施工方谈妥后,把银杏树移到了山上。俗话说“人挪活,树挪死”,挪树不是件容易事,山上多是碎石,适合树生长的土很少,田祥渠又去山下挖来好土。没有水,田祥渠就从附近的井里背,肩上3桶,两只手各提2桶,70斤的水被老人一次次地背到了山上。挖好穴,挑来土,背来水,种上了树。

    田祥渠对自己种的树如数家珍,“大概有1500棵,其中500多棵银杏,还有槐树、松树、柳树。 ”

    老人边说边把凿下来的碎石倒进桶里,其中一个塑料桶裂开了缝,另一个铁桶已经露了底。记者提起来一试,装满碎石的桶大概50斤重。老人弯腰把桶挂在扁担上,担了起来开始晃晃悠悠地往山下走。说是扁担,其实叫木棍更合适,一根手脖粗细的木棍,两头各被挖出条沟,刚好能挂住桶的提手。老人说,“扁担被人拿走过一次,他就改用木棍了”。

    担到山腰,老人停下脚步,把塑料桶提到几棵树前,他称这里是“梯田”,每层梯田都用石头垒起来,里面填上好土,“这样树的存活率就大多了,而且浇水也不会流出来。每块小梯田种一棵树,要挑6桶土。 ”把大块的碎石垒起来后,碎小的被老人倒在了石路两旁,填平了坑。

    山腰处有个国家电塔,电塔下面几十棵松树在寒风里轻轻摇摆。这里也是田祥渠的最新绿化“成果”。 “先把草一根根拔掉,再垒上石头,挑来土填上,种上松树。 ”老人给记者介绍。走在这块树林里,脚下软绵绵的,那是被土覆盖的杂草,老人说既解决了杂草的堆放问题,又能给树当肥料。 “从10月17号开始挑土的,每3天挑土100担。 ”老人手里握着那只“扁担”说道。记者粗略算了算,每一担100斤,这一个多月的时间田祥渠仅挑土就挑了50吨。

    树苗不够了,田祥渠就把柳树枝插到地上,浇上水,等它们长大后再移到别处,有时他也插无花果。他指着电塔两旁的松树说:“这是去年植树节,一群网友们上来种的。 ”自己的事迹带动了了更多的人参与绿化,老人打心眼里高兴。

    上午9点半,忙了9个小时后,田祥渠要下山了。晨练的人少了许多,但他还是碰到了熟人——邻居老王。老王说,“现在人人想着赚钱,想着占便宜,老田这样的人太少了,他心很细,很有责任心,知道哪块石头松了,他不吃饭也会去修好的。 ”

    “打算这样修路、植树到什么时候? ”记者问。

    “老天爷让我活多久,就干多久。 ”老人答得很坚定。

    记者 陆 波/文图

    他需要人们的理解和尊重

    当您读完这篇文章时,田祥渠老人可能正抡着镐头凿着山石,可能正挑着挖好的土担往山腰的“梯田”,也可能干累了,正坐在铁锨上擦擦汗水,望望山下的高楼。这位曾经当选“2007年感动青岛人物”、“2008年奥运火炬手”的老人,曾在摄像机和镁光灯下微笑,但那只是一瞬间,在山上弯着腰、抡着锤、挑着土,才是他生活的原生态。愿他带给我们的感动不是在文字和电视画面中的一瞬间,而是长久地留在心中,延续在我们的生活里!

    让感动延续,晨练的人们请尊重老人的辛苦。11月23号,记者看到了被人砍掉的三十棵银杏树,老人摸着仅剩的树桩,悲伤地说:“我像看孩子一样,看着它们一天天长大”,砍树的人们,当你抡起斧头的刹那,请记住为了这棵树,田祥渠老人把300斤的土、70斤的水背上了山!

    让感动延续,园林部门的同志请给予老人多一点支持。一位看山人告诉记者:“田祥渠植树行为破坏了我们绿化总公司的整体规划”,果真如此的话,看在老人每天八九个小时的无偿劳动的份上,绿化专业人士可否俯下身去,告诉和指导老人该如何科学地移植树木?

    让感动延续,有关部门是否注意到:因为健身场所不够,市民们才会涌上山,因为山林的道路坎坷不平,田祥渠才肩挑背扛地铺路,既然如此,投资修建更多的公益性健身场所,是否可以提上议程了?

手机看新闻 | 查看所有评论 网友评论
1
用户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用户注册
相关链接

上一篇:政府500万元雇“保姆” 帮50所学校搞卫生
下一篇:市南区实验幼儿园分园正式开园(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