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网首页 > 新闻中心 > 半岛网闻 > 正文

青岛外贸城不景气 人气降价格两级分化遭质疑

来源:青岛晚报-- 2010-11-12 15:20:27 字号:TT

    昨天,本报报道了岛城多数外贸企业放弃出口转内销的现象,引起各界关注。记者进一步采访发现,曾经红火一时的吴兴路外贸城、台东天马服装城和闽江路出口转内销一条街受此影响也出现暂时困难。部分厂家撤离、人气不振成为目前的普遍难题。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说,到这些大型外贸城选购一件合适的衣服,已经远不如去年来得方便,更不用提打造山东出口转内销服饰集散中心的宏伟蓝图了。

    出口商品街人气下滑

    昨天上午,记者走访台东天马外贸服装城、闽江路外贸街发现,近六十家店铺里,真正的外贸店不足二十家,很多非外贸店也在这里“挂羊头卖狗肉”。在闽江路外贸街,大多数都是些普通店铺。记者随机询问了十家店铺,只有两家是真正的“出口转内销”店,其他八家都非外贸货。

    在天马服装城一楼,记者看到,偌大的服装城里,前来逛街的市民屈指可数,即使有几个来逛的市民,也大多是中老年人。不少商铺上面贴着写有 “狂甩”、“促销”毛笔字的大红纸,才早上十时许,就有部分商家关门了。

    “这些关门的并非都是倒闭的,有的是因为货源不足经营不下去了,也有的是重新做出口去了。 ”吴兴路外贸城的客流比高峰期已经下降了一半以上,一位店主告诉记者,去年外贸城成立时,货源很足,很多外贸企业积压的大批出口货为这里提供了充足的货源,每天来光顾的市民也特别多,但随着出口订单的回落,很大一部分货源就断了,只留下一些尾单。

    价格两极分化受质疑

    昔日熙熙攘攘的三大出口转内销基地为何如此冷落?记者发现,几乎每一家店铺都在做促销活动,在天马服装城二楼一家名为“秀一”的出口日韩的外贸店里,店主打出9元/件的宣传语来吸引市民,但买的人依然不多,一些破洞、线头、肥大的问题频频受到质疑。而有些店的要价又出奇得高,一件薄毛衫就要价五六百元,毛呢外套更达一千至两千元。

    “太贵的商品,市民会认为不值,听都没听说过的牌子,谁会买?但便宜的,又被怀疑是仿货、残次品。 ”一位店主无奈地告诉记者,出口的商品在内销方面,卖得很不好。在闽江路外贸街一个店铺里,记者看到一件“巴宝拉”牌子的黑色短款呢子外套,竟然售价1680元,店主称,这个品牌的很多衣服是出口到美国的,质量很好,但一般顾客听到价格后扭头就走了。与此同时,宁夏路、中山路、台东的小外贸店却利用日韩外单和合理的价格遍地开花。

    厂家撤出外贸街干本行

    青岛三大外贸城在 2008-2009年出尽了风头,但业内普遍认为,只有吴兴路外贸城志在打造真正的出口商品集散中心,目前尚在维持。闽江路和台东天马不过是借用 “出口转内销”这个概念炒作而已。而外贸城又是地理位置最差的一个,不靠近任何一个商圈,宣传力度不够,地角较偏,以至于很难聚拢来年轻的消费群,这些也是打不开内贸销路的重要原因。在原有的商业街已经集聚了大部分人气的情况下,如果没有真正的特色很难立足。2010年,那些在国内销售不见起色的外贸店又重新干起老本行,从外贸店里撤出来,并且一去不回头。

    青岛外贸城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于保忠认为,外贸一般是整单批发,见单付款,而内贸以零售为主,账期较长,有时候还有很多死账坏账,他们中间其实隔着一道很厚的墙。 “销售渠道和品牌宣传都非常重要,对于长期做外贸的企业来说,想进内贸这道门来,没那么容易。”(曹为鹏 张艳利 宋晓华)

更多
-

-

相关阅读青岛新闻

我要评论 提取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青岛新闻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