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网上媒体 新闻中心> 国内国际 > 正文

货币战争财富大挪移 国人上演钱袋保卫战(图)

1
青岛新闻网 2010-11-08 14:03:20 中国青年报 现有新闻评论    新闻报料

    “货币战争”硝烟背后的财富“大挪移”

    拿什么保卫百姓钱袋子

    北京定慧寺小区的一个菜市场仍然熙熙攘攘。看着上涨的肉蛋价格,一位姓钱的阿姨抱怨:“什么都涨,就是工资不涨!”她还很关注近期金价的蹿升,“谁家有个金镯子现在可值钱啦,报上说,这都是‘热钱’给闹的!”

    金融危机之后,普通老百姓正在学习那些他们从前很陌生的词语,譬如“热钱”。11月5日,美联储通

过了第二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6000亿美元的钞票注入到市场中。中国央行行长周小川随即表示,这对美国国内经济而言可能是“最优选择”,却会对全球经济产生副作用。他说,要防止“热钱”流入中国。

    这让人们想到了更多的事实。中国股市“十·一”长假后突如其来的暴涨,把很多股民搞懵了。10个交易日内上证指数一度大涨超过17%,以资源、金属类股票为代表的众多个股连续涨停。似乎一夜间,金融危机爆发两年多来“熊市”的阴霾就一扫而净。不少老股民感慨,“这波儿行情没赶上太亏了!”

    出乎意料的事情还在发生。中国楼市“新政”推行半年多,在一片打压声中,上海等地的高价楼盘仍然量价齐涨,地方政府不得不再次出台新一轮调控政策。与此同时,统计部门公布的9月物价指数(CPI)为3.6%,超过通常3%的警戒水平。这之前,央行加息的消息在全球资本市场惊起一阵波澜——世界经济还在低谷徘徊,中国竟然释放了给经济降温的信号?!

    事实上,多数金融分析人士对美国“量化宽松”政策都有或多或少的预测。一段时间以来,谁在操纵汇率的争论在全球蔓延,美国众议院通过了压迫人民币升值的法案。中国货币政策再一次成为众矢之的。不过,直到美联储的印钞机疯狂转动起来之后,人们似乎才明白,之前的那场“口水战”原来只是一次佯攻。

    金融全球化的世界,没人能躲开金钱的诱惑,也没人能逃过金钱的洗劫。“不差钱”本来让人欣喜,转瞬间又成了烦恼。

    当靴子落地之后,很多人对于美元这种纸币的滥发到底会带来什么影响,仍有些不知所措。

    人们朦胧地感到,“货币战争”的硝烟背后是财富的大规模转移与重新分配。而他们更想知道,在这场全球性的金钱角逐中,如何看住自己的钱袋子?

    美联储向全球货币市场“注水”

    美联储的“量化宽松”政策刚一推出,经济学家谢国忠的檄文就在网上流传。他说这是“通往地狱之路”。“如果你印1万亿,我也印1万亿。当然,其他人也会这么干。大家都印1万亿后,汇率没变化?好吧,那么我们再来一轮吧。”

    在谢国忠看来,美国正是所谓“货币战争”的真正发起者,他们肆无忌惮地印钱,而全球经济则离“世界末日不远矣”。他理解那些“把黄金成吨地运回家的人”,美元滥发激发了金价狂涨,人们涌向贵金属一方面是赚钱投资,而更多的是担心货币贬值。

    这已经不是美联储第一次向全球货币市场“注水”。去年3月,美国首轮“量化宽松”推出,总规模约1.7万亿美元。美元指数由此开始从89下跌到74。但宽裕的流动性给国际资本市场带来了一场及时雨。一年之内,道琼斯指数攀升到11000点之上,涨幅比最低点时超过70%。国际石油价格则从每桶40美元左右,上涨到接近90美元,涨幅超过100%。以小麦、棉花为代表的大宗商品也在连续涨价。

    与资本市场的“狂欢”形成强烈反差的是,美国经济的基本面仍然是愁云惨雾。美国基础利率一直维持在0.25的低位,财政赤字攀升,占GDP比值接近10%,经济增长在短时间的反弹之后再度下调。最能反映经济活力的指标失业率超过9%,一些分析人士认为,考虑到隐性失业和放弃找工作的人,这个数字接近20%。这说明“打激素式”的货币刺激政策几乎失效了。

    早在今年8月,中国人民大学货币研究所副所长向松祚,就从美联储的例行会议上嗅到了沮丧的气息。他的判断是,“世界最强大中央银行之货币政策看来已经弹尽粮绝,伯南克黔驴技穷矣”,美联储将重启“量化宽松”。

    然而,这种“开着直升机撒钱”的办法,并没有把救命的钱送进普罗大众手中,而是轻而易举流入富裕阶层和大金融机构、投机机构手里。而这对经济的真正恢复压根儿起不到作用。受金融危机打击最大的人群,是收入微薄的老百姓,在经济萧条的时候他们面临失业、减薪、收入下降、还不起债的窘境,这使得真实经济的需求急剧下降。

    钱都跑到哪儿了?向松祚分析,一部分流向全球金融货币市场(尤其是债券市场和金融衍生品的自我循环);一部分跑到石油、贵金属、粮食等大宗商品市场炒作;一部分以“热钱”形式跑到了新兴发展中国家的资产市场(楼市和股市)。

    由此,全球经济出现了“相当怪异的现象”:真实经济总体萎靡不振,绝大多数股市和大宗商品价格却基本回到危机之前水平;以传统CPI衡量的全球通胀水平暂时处于低水平,好些发展中国家资产市场却剧烈飙升(譬如中国楼市),局部地区通胀预期急剧恶化(譬如印度)。

    “美国希望为自己的经济难题找到速效药,它的药方是美元贬值。如果它迫使人民币升值,那么接下来,也会迫使日元、欧元还有别的国家货币升值。”谢国忠称,美国这个占全球经济四分之一的经济体,总想把自己的问题扔给别人。但最后,这还是“一招死棋”。

    其他国家不会纵容自己的经济被货币洪水淹没。他追问,如果贬值没带来出口增长,“量化宽松”仅会导致通胀,而美国人正在房屋价格下跌和高失业率中煎熬,如果石油价格再翻番,整个国家有可能失去稳定,这时候怎么办?

    债权人要拍桌子

    如同一个信号弹,美联储第二轮“量化宽松”启动之前,一些主流金融报刊却率先把矛头指向了人民币。中国在金融危机之后率先实现经济复苏,一度成为世界经济的“大救星”。可转眼之间,就成了美元货币洪水来袭之前的替罪羊。

    10月上旬,在美国华盛顿参加IMF(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年会时,向松祚切身感受到了对人民币扑面而来的敌意。某些英美金融高层认为,人民币汇率升值成了拯救世界经济的“最后一根救命稻草”。

    环球财经研究院院长宋鸿兵表示,中国是美国第一大债权人,但由于美元贬值,2006年~2009年中国这个债权人账面损失约5000亿美元。逼迫人民币升值,其实就是掩盖美元滥发进而贬值的事实,这直接侵犯了债权人的利益,美元长此以往,总有一天会遭到债权人的抛弃。

    “现在中国和美国的位置似乎颠倒了,倒像是中国欠了美国很多钱,而美国这个债务人对中国提出种种要求。”他说,“是到了债权人拍桌子的时候了”。

    宋鸿兵经常把美国这次金融危机的严重性同1929年的大萧条相比。在他看来,美国经济是被债务绑架了。1929年与2009年最大的共同之处,就在于美国经济的负债与GDP的比例“有着惊人的相似性”。1929年,美国总负债占GDP的300%,整个国民经济在沉重的债务压力下崩盘;而2009年,美国的总债务已近GDP的400%。

    美国的债务不仅仅局限在国债,而是整个美国的政府、企业和私人对银行系统的总负债。2008年美国总负债规模已高达57万亿美元,这还不包括104万亿美元的医疗、社会安全等隐性政府负债。2006年,这个数字仅为48万亿美元。也就是短短两年间,美国GDP从13.1万亿增加到14.2万亿美元,债务却增加了9万亿,债务增长速度是GDP的8倍。

    借新债还旧债,但债却越借越多。宋鸿兵说,美国政府的“量化宽松”,就是通过借更多的债,来解决当前的债务危机,“这就像推石头上山,他们提供的货币越多,上的坡越长,也越陡”。

    事实上,贬值和通货膨胀,对于美元这个“欠了一身债”的货币来说,似乎很是受用。在货币战争硝烟弥漫之时,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张茉楠在《瞭望》刊文称,美联储重启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潜在意图就要使财政赤字货币化,再次抵消债务成本,美国反而可能是这场“货币战争”的最大受益者。

    该文认为,美国逼迫人民币升值可谓“一箭多雕”:既想配合美国以出口带动经济增长的结构调整,实现内需疲弱下的经济复苏,又想让人民币升值稀释债务,寄希望于通过美元货币贬值实施一次中美之间财富的“大挪移”。对此,中国必须有打持久战的心理准备和战略准备。

    11月5日,在央行行长周小川发出了“热钱”警报的同时,中国外交部副部长崔天凯就在一次媒体吹风会上对美联储的行为表示“担忧”,他说,“一个国家的财长说过,滥发钞票就等于变相操纵汇率。”

    他进而表示,美国的货币政策会产生“溢出效应”,如果美国一直执行这种政策的话,恐怕不仅仅是“溢出”的问题,最后还会成为“洪水”。

    票子毛了,钱包瘪了

    泛滥的“美元洪水”没有挽救美国经济,反而在冲击着新兴经济体的金融堤防。

    针对美联储最新货币政策,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约瑟夫·斯蒂格利茨第一时间发出警告,过量的资本流入金融市场,尤其是海外市场,将推高新兴市场国家的本币汇率,进而影响这些国家出口,同时催生资产泡沫。他说:“美联储的货币政策在相当程度上导致了当前汇率争端的乱局,并造成很多国家被动进行干预。”

    张茉楠认为,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是这场“货币战争”的最大受害者。如今,流入20个主要新兴经济体国家的国际游资,无论速度和规模均超过金融危机爆发前。2009年4月至今年上半年,国际金融资本流入这20国的年均规模达5750亿美元。其中,2010年上半年进入新兴经济体的国际游资78.6%都流向亚洲国家,对这些国家货币构成升值压力、埋下通胀隐患。数据显示,20个新兴经济体中有近2/3的国家实际利率为负值,价格总水平上涨压力极大。

    这其实回答了北京菜市场上那位钱阿姨提出的疑问。“热钱”从太平洋彼岸袭来,它一边在国际大宗商品市场上炒高了粮食价格,并传导进国内市场;一边通过各种渠道进入国内的楼市、股市,炒高房价、股价。那些只有工资收入而缺乏投资渠道的老百姓,就会发现“票子毛了,钱包瘪了”。

    “热钱进入新兴经济体总是一个泡沫。我想不出来有什么例外,每次都是这样。”谢国忠称,过去10年,中国的货币供应量呈爆炸性增长,从12万亿元上升到70万亿元。中国工业的高增长确实消化了部分增量,但更大的部分进入了高估的地产市场。“一旦资产价格正常化,钱就会一泻而出,贬值就不可能避免。”

    并非只有中国面临这种“对外升值、对内贬值”的困境。印度央行今年已经第六次加息,其通胀指数连续6个月维持在两位数水平。

    财经评论家张庭宾称,中美之间形成了“中国人劳苦、美国人享福”的循环关系:中国人苦干,用极其廉价的劳动和资源制造商品,输送给美国,美国则印纸币来换;中国人获得了美元,积累成外汇储备,又购买美国各种债券;美国人再用这些钱享受廉价的中国商品(贸易顺差),到中国投资(FDI);外商投资和贸易顺差导致国内发行更多人民币,物价就越来越贵;美资企业在华获取丰厚利润,并向美国出口更多商品……而最后,美联储还要在滥发钞票之前给人民币扣上“操纵汇率”的帽子。

    人民币要为人民服务

    欧洲太平洋资本投资公司总裁彼得·席夫说,即便美元涨跌还有反复,但从长期看,“把本国的货币和美元绑在一起,就像是把自己的船绑在泰坦尼克号上。”

    11月中旬,G20峰会将在韩国召开。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左小蕾称,在这个全球金融秩序极度混乱的时刻,中国必须警惕“广场协议”的中国版——峰会议题再次“被设置”在人民币汇率问题上,某些国家可能针对中国经济政策采取“联手行动”。

    她认为,中国应该大力倡导,“哪一种货币币值稳定,就支持其为贸易结算货币”,人民币应该成为中美贸易、中欧贸易、中日贸易和大宗商品贸易的结算货币。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所长夏斌表示,改善国际货币体系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发展中国家势单力薄,只能好自为之,应该“去努力构筑防范外部冲击的‘防火墙’”。

    这位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的专家强调,在面对金融危机时中国货币当局要“保持清醒”,一定要学会“以我为主”式的思考。

    宋鸿兵则在大力呼吁“人民币国际化”。货币的核心是信用,人民币持有人可以用它购买中国价廉物美的商品和服务,而中国正在成为世界最大的“生产型大国”,这就是信用的基础。

    “当你接受货币交换你的劳动时,你必须完全相信你可以用它来交换其他人的劳动。你的钱包表达了你的希望,世界上从某个地方有人不会违约,因为道德原则是货币的根基。”宋鸿兵说,这句话引自前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的精神导师安·兰德,但不知道格林斯潘和他的后继者们是否快遗忘了。

    人民币的坚实基础,更来自中国经济扎实、健康的发展。经济学家李才元称,某种意义上说,全球经济正在经历一场“金融内战”:经济结构中,实业是造血的骨骼,资源和金融是吸血的皮肉,二者必须要个合理的比重;世界经济如今就像得了“肥胖病、高血压”的人,早已气喘吁吁。

    他认为,走出大危机的唯一出路是“止血加造血”———抑制资源泡沫、限制金融炒作、管住货币滥发、扶持实业和科技创新。中国政府给癫狂的楼市降温,就是为了让经济肌体达到平衡。

    李才元说,金融全球化把所有的人连在一起,大危机也是一场“史无前例的群众金融运动”,其实“人人都是危机的制造者”,中国人应该懂得,“自己应该掌握自己的金融命运,不能总是埋怨别人。”

    最近,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吴晓灵表示,过去相当一段时间央行存在货币超发的问题,特别是2009年,为了应对金融危机采用了“极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据《中国经济周刊》引述数据称,我国广义货币供应量(M2)与GDP之间的比例正在加大,到2009年年底,中国GDP总额为 33.54万亿元,是1978年3645.2亿元GDP规模的92倍。而同期M2从1978年的859.45亿元增长到2009年年底的60.62万亿元,为705倍。截至今年9月末,M2余额已达69.64万亿元,按照国家统计局发布的前三季度GDP达26.866万亿元计算,比GDP多出了42.774万亿元。

    有分析认为,尽管随着经济货币化和金融深化程度不断加深,广义货币供应量与GDP之比例肯定呈上升趋势。然而,假若基础货币供应速度远超真实经济增长速度,结果必定是通货膨胀。

    谢国忠认为,今年以来包括绿豆、姜、蒜、辣椒在内的农副产品价格轮番上涨与央行货币超发有联系,“多余的钱在市场中乱蹿,过量货币已经给中国经济实体带来了巨大通胀风险”。

    如何管好、用好人民币,本身也在考验中国货币当局的智慧。

    张庭宾说,中国即使要出口商品,也应换回来资源,而不是换回贬值的纸币。他建议,中国应同亚、非、拉等资源国家建立直接的平等良性的互惠循环——中国购买这些国家的资源,并承接它们的基建工程,这些国家获得人民币,再用人民币购买中国的商品和服务,“如此各取所需,才是人民币国际化的正途。”

    经济学家献策:如何防止通胀洗劫

    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11月3日宣布了旨在进一步刺激美国经济复苏的第二轮量化宽松政策,将在未来8个月里购买6000亿美元的国债,大大超出此前各界普遍预期的5000亿美元的水平。同时,美联储还宣布维持联邦基金利率在0~0.25%的水平不变。这意味着美联储将继续向货币市场“注水”,上述消息一出,迅速引发国际社会对通胀的强烈担忧。有舆论甚至认为,美联储此举无疑播下了恶性通胀的种子。

    北京市民吴大妈并不清楚,万里之外美国政策的变动与她的家庭有什么关系。吴大妈每天最重要的工作是辗转于家附近的各大菜市场和超市,比较价格,为家庭采购生活必需品。米、油、猪肉、蔬菜这几年价格年年涨,她开始感觉到,孩子们每月交的生活费有点入不敷出了。

    生活必需品的价格是不是还会继续涨,会涨到多高?攥在手里的钞票越来越“毛”,如何才能保值增值?手里的钱该怎么投资才能避免通胀的洗劫?这是吴大妈这样的普通老百姓最为关心的问题。11月5~6日的“财新峰会”上,这一话题同样为经济学家、政府经济部门官员高度关注,成为讨论的焦点议题之一。

    通胀离我们还有多远

    参加“财新峰会”的经济学家多数认为,美联储继续施行量化宽松政策将进一步推高包括石油在内的资源品价格上涨,从而为中国带来输入型通胀,加上2009年推出经济刺激计划放出的巨额信贷以及农产品价格上涨等因素的综合影响,我们已经迎来通胀。只是对未来通胀会达到什么程度,经济学家们的判断略有差异。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吴敬琏表示,中国目前的通胀态势已经十分明显。独立经济学家、玫瑰石顾问公司董事谢国忠表示,当前我国的通胀趋势十分严峻,难以扭转。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经济学教授许小年表示,在过去的两年中,中国超发了大量货币,如持续释放流动性,资产泡沫会此起彼伏。除了资产价格,还有可能殃及消费市场,比如近期被热炒的农产品。

    花旗银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沈明高表示,通胀已开始起步,受到长期结构性因素和短期货币因素的影响,2011年通胀可能达4%。“十二五”规划提出未来家庭收入的增长,至少不低于名义GDP的增长速度,他分析称,这意味着消费需求的增加将带来通货膨胀压力。

    安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高善文认为,低端劳动力价格的上升,和农产品、食品价格的上涨,将推高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他预计,2011年二季度CPI将超过5%,全年可能在4%或者更高一些的水平。

    国际公认的通胀警戒线是3%,2010年的政府工作报告确定的通胀控制目标为3%左右。

    不过,也有经济学家指出,2011年既有推动通胀上行的因素,也有缓和通胀的因素。

    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褚建芳认为,从全球和中国的经济增长趋势看,2011年经济增速不大可能超过今年,大体上还是一个放缓的情况,因此,宏观经济基本面对通胀的推动并不是很强。他预计2011年中国通胀可能略高于3%,这是一个可以接受的通胀水平。

    高盛中国宏观经济学家乔虹认为,工资上涨不一定带来通货膨胀。如果生产效率提高幅度比工资上涨幅度更大,劳动力单位成本是下降的。另外,需求是否旺盛,也决定劳动力成本上升能否转移到下游。她预计,2011年中国通胀为3%。

    不过,褚建芳强调,如果美国量化宽松政策超预期,比人们预想的规模更大,通胀会进一步加剧,但还是存在不确定的情况。

    如何应对通胀的洗劫

    通胀来临,物价上涨,钱变得“不值钱”,居民和普通投资者更关心的是,手里的钱如何保值增值,如何避免通胀的洗劫。

    汇信资本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叶翔给出的建议是投资。但他提醒,未来的投资不像以前那么容易,以前房价涨得多的地方可能要跌,有些地方的房价会涨,要学会选。叶翔表示,自己的投资会以股票为主,在A股和香港H股之间,倾向于买H股。

    高盛中国宏观经济学家乔虹建议,投资应该审慎,建立防范机制。她表示,投资A股不是一个坏的选择,最好的做法是借入一种会贬值的货币投资到一个需求非常强的地方。比如,借入未来一段时间将继续贬值的美元,买入一些现在处于历史低位的美国或者欧洲资产。

    虽然从这两年的涨幅看,黄金价格涨幅相当大,价位也已接近1400美元/盎司,但Observatory Group高级分析师李新新仍建议投资黄金。他认为,黄金不仅是对通胀风险的对冲,实际上是对所有主权货币信用的对冲,普遍宽松的货币政策下,全球各大经济体的储备货币的主权信用正在大幅度下降。

    高善文也认为,黄金价格虽然已处高位,但应该还在牛市的上半场。

    沈明高表示,未来一段时间,持有现金的风险比较大。在香港H股和A股之间,他觉得A股更有吸引力。通常情况下,流动性充裕的时候,股市、楼市、消费三大市场都会上涨,但眼下的问题是,政府希望控制房价和通货膨胀,只能“放水”到股市。

    他认为,解决目前困境的最好的办法是要开放服务业市场,让服务业市场吸引更多的资金进来,以化解资金对通货膨胀和股市的压力。但前提是,政府应该退出服务业尤其是高端服务业,让民间资本进入,推动经济。

    褚建芳也建议投资资产类产品,但他警告:投资者应避免投资有存储周期的农产品,包括茶叶等。

    高善文表示,并不存在一个普遍适用的防通胀的投资策略。将资产配置比作一场失败的婚姻,既有刚开始的热恋,随后的蜜月,也有很痛苦的争吵和最后的分手。通胀刚起的时候,资产市场一般都会有很好的表现,但随着货币政策剧烈紧缩,大量资产的价格会剧烈下跌。

    他建议投资者应在通胀的条件下做好资产配置,包括能源、替代能源的技术和生产设备、与农产品生产密切相关的上市公司等。

    在“财新峰会”上,多数经济学家都建议通过加息等方式收紧货币政策,应对通胀。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黄益平开出的“药方”是人民币升值、加息、在短期内加强资本管制。谢国忠判断,年内再次加息的可能性很大,下一轮加息的幅度不应该太小,加息周期可能会维持好几年。

    沈明高预计,未来半年内央行将有两次加息。影响加息幅度的不确定性,包括通胀预期水平、相关部门管理通胀的决心等。高善文表示,考虑到明年下半年和后年上半年通胀压力较大,央行肯定会加息,但刚开始加息的步伐会比较慢,特别在确认全球经济复苏持续之前会比较慢。

    乔虹认为,在对整个宏观经济进行逆周期调整的时候,加息并非唯一手段,还可以考虑公开市场操作等多种手段。

    理财师支招:百姓理财怎样跑赢CPI

    持续数月走高的通胀指数,令财富保值增值成为时下百姓理财热点话题。正在此间举行的第六届北京国际金融博览会上,如何在负利率时期合理配置资产“抗通胀”,确保财富不缩水贬值,是参观者最为关心的问题,也是参展金融机构被问及最多的问题。

    记者在金博会现场随机采访了近二十位参观观众,几乎无一例外表示,希望能多了解一些理财规划方面的技巧,以应对节节升高的通胀率。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CPI指数连续三个月上涨,9月份CPI同比涨幅达到3.6%,市场机构预计10月份CPI有可能突破4%,CPI高出银行一年期定存利率的“负利率”现象则已持续8个月。而近期持续上涨的农产品价格更是令百姓直观感觉到“钱似乎越来越不值钱了”。

    配置黄金是时下不少人寻求财富保值的不二选择。在金博会现场,参展黄金投资企业展位也成人气最旺的区域之一。与此同时,白银也以创造30年价格新高的姿态闯入贵金属投资市场,除银元宝、银条等实物白银产品外,“纸白银”和白银T+D等投资品种也成为投资者的新选择。

    不过,“当前贵金属价格已处历史最高水平,投资者应注意买入时点。”华夏银行高级理财规划师赵岩表示,长期看,黄金仍具有较好投资价值,但最好选择在金价回调时买入。

    记者同时注意到,稳健型理财产品是参观者咨询的另一热点。此次金博会上,中国银行、农业银行、建设银行等商业银行分别推出各具特点的稳健型理财产品。

    光大银行财富管理中心理财顾问建议,不同类型的投资者应根据自身资金规模、止损比例、风险偏好等多项指标选择适合自己的理财产品,合理进行资产配置,减少风险,才能确保收益最大化。

    赵岩则建议,从现在起至2011年,百姓理财依然应以储蓄及稳健型理财产品为主,风险型理财产品为辅,风险承受力较强的人士可适当调高风险型产品比重,比如可多配置一些能对股票、债券进行灵活配置的混合型基金,或者价值相对低估的题材类股票,“这对于提高投资年化收益是很重要的手段”。

    陈云认为,当前可多选择一些混合型公募基金、阳光私募基金一类的理财产品。今年年初以来,众多基金总体表现超过去年,多数收益都在15%以上。赵岩说,目前股市已处于相对高位,但当前仍可以适当加大基金投资,他建议对市场形势判断把握不大的投资者选择定投方式进行。


相关阅读
手机看新闻 | 查看所有评论 网友评论
1
用户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用户注册

上一篇:新疆研讨将渤海水西调入疆 内蒙古已启动(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