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网上媒体 新闻中心> 专题> 时政类 > 正文

从深化改革开放看十二五发展走向

1
青岛新闻网 2010-11-03 11:24:10 新华网 现有新闻评论    新闻报料

    新华网北京10月17日电 题: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供强大动力——从深化改革开放看“十二五”发展走向.

    “坚持把改革开放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强大动力”——9月28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在研究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时,作出如此明确阐述。

    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回眸“十一五”,改革开放纵深推进,

成就斐然鼓舞人心,经济社会发展的后劲不断增强。

    改革开放无穷期,正是扬帆攻坚时。面对即将开启的“十二五”,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尤须继续深化改革开放,破解前进中的各种难点,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不竭的强大动力。

    改革促发展,开放谱新篇——“十一五”改革开放步伐铿锵

    历史将会铭记这非凡的五年——低温雨雪冰冻灾害、汶川大地震、国际金融危机……面对自然灾害不断、全球经济形势恶化等重重困难和挑战,中国沉着应对,经济年均增长速度预计超过两位数。

    改革开放,是发展的动力之源。“‘十一五’期间中国经济增速大大超过预期,现代化进程没有因为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而中断。这种动力和活力很大程度上来自改革对生产力的解放,来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活力的迸发。”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许光建说。

    改善民生,是“十一五”改革开放取向的重点所在——

    “十一五”开局之年,农业税在全国范围内被正式废止,中国农民延续2600多年的“皇粮国税”历史一去不复返。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现全覆盖、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公布、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全面建立、城乡户籍制度改革启动……随着社会领域改革的不断提速,老百姓得到越来越多的实惠。

    越是困难,越要发挥改革开放的强大推动作用——

    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挑战中,中国既立足眼前,又着眼长远,将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作为一揽子计划的重点,积极推进重点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支持高新技术研发,加大自主创新,协调区域发展,优化利用外资结构等综合措施相继推出,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抢占“改革窗口”,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新进展——

    来势汹汹的金融危机带来了巨大压力,也提供了机遇。中国把应对危机作为深化改革的契机,不失时机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成品油税费改革、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增值税转型改革、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等一批重点改革相继启动。

    打开全球视野,中国以更加开放的姿态融入世界——

    即将过去的五年,也是经济全球化加速推进的五年。特别是在应对金融危机背景下,推动G20金融峰会、促成《哥本哈根协议》达成、呼吁增加新兴和发展中经济体的投票权和话语权……中国正以全新的姿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与世界各国携手应对全球性挑战,中国在世界经济格局中已是举足轻重。

    破除旧藩篱,应对新挑战——继续深化改革开放任重责艰

    10月15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报收6.6497,再创2005年汇改以来新高。这令无锡泽华经贸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建慧的眉头紧锁:汇率升值已使企业压力倍增,公司高层不得不思考企业的转型盈利之道!

    如同无锡这家出口企业一样,在全球尚未走出国际金融危机阴影背景下,在世界经济格局正在重构的今天,中国经济发展也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

    “中国以出口为导向的增长方式难以持续下去。下一个五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仍应是中国发展的重点。这不仅对于未来5年,甚至对未来10年、15年的中长期发展都非常重要。”世界银行高级副行长、首席经济学家林毅夫说。

    成绩有目共睹,压力依然巨大。当前,制约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根本矛盾并没有得到根本解决,一些固有矛盾仍在积聚,新的矛盾不断出现。从国内看,投资、外需仍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消费尚未充分启动。城乡之间、区域之间差距仍然较大,环境资源瓶颈制约依然严峻,人口“红利”正逐步消失。从国际上看,全球经济进入深度调整,国际贸易保护主义加剧,全球气候问题更加突出……

    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说,当前中国面临的资源环境瓶颈与资源价格市场化改革相对滞后直接相关;消费不足既与收入分配体制改革滞后有关,也缘于公共服务体制不够健全;一些地方政府盲目追求短期GDP总量的增长,行政管理体制、财税体制改革滞后。

    作为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改革开放走过32年征程后,如今已步入更多触及深层次矛盾和更多面对外部复杂因素的攻坚阶段。在日益多元的利益格局背景下,要破除诸多藩篱,难度和阻力之大可想而知。

    “行百里者半九十”,深化改革开放的决心不能动摇。过去取得的成就靠改革开放,今后的发展仍然要靠改革开放。“难度虽然日益增大,但关键领域存在的体制机制问题一旦突破,就会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供强劲动力,也将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巨大的空间。”中国科学院—清华大学国情研究中心主任胡鞍钢说。

    抢抓新机遇,掌握主动权——深化改革开放促使“转方式”取得实质进展

    凝聚共识,继往开来。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

    展望“十二五”,中国经济总量将稳居世界第二位,人均GDP将超过5000美元。而选择科学的发展方式,避免“中等收入陷阱”,抓住机遇使经济社会发展迈上新台阶,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基础,社会各界充满期待。

    “实现这些目标要求,我们不能简单复制从低收入国家迈向中等收入国家的既有路径和模式,必须加快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彭森强调,深化改革开放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途径。

    构建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通过推进改革开放释放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活力、增强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已成为当前社会的共识。

    全面推进经济体制改革——巩固和扩大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成果,需要继续深化改革开放。金融危机表面是给经济增长带来冲击,实质上是对经济发展方式的冲击。要积极推进财税、金融、资源性行业等领域的改革,有效启动内需,提高开放水平,才能有效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

    全面推进社会体制改革——“十一五”末启动的医药卫生、教育体制等民生领域的改革,“十二五”将进入加快推进阶段。住房、就业、社保、收入等诸多领域的改革,均需迈出实质性步伐,惠及民生。

    全面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也必然伴随着政府发展理念的深刻变革。当前中国发展方式转型的许多挑战并不在经济社会本身,而在政府职能转型与政府自身建设上。各级政府需要把更多精力从主导经济增长,转向提供基本公共服务和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更大地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

    现在面临的都是攻坚战,只要继续推进改革开放,力求在深层次问题上突破,建立起一整套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就一定能取得实质性进展。

手机看新闻 | 查看所有评论 网友评论
1
用户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用户注册
相关链接

上一篇:中央召开党外人士座谈会 胡锦涛讲话
下一篇:全体系对抗成为我军联训常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