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网上媒体 新闻中心> 国内国际 > 正文

全国多地存在铬渣隐患 恐将毒害数代人(组图)

1
青岛新闻网 2010-10-25 14:37:37 大河网-大河报 现有新闻评论    新闻报料

 

河南20多个城市周边堆放铬渣 含有剧毒致癌物

    义马铬渣场附近大片的黄色物质十分醒目,这便是铬渣遇水后产生的剧毒物质“六价铬”,图中远处为“铬渣堡垒”的挡坝。

    铬中毒尚无特效疗法

    【“这些污染物一旦进入水体或土壤就难以去除,可能会影响几代人”】

    铬渣是什么东西?究竟有什么危害?

    河南省环保厅固体废物管理中心主任邵丰收告诉记者,铬是一种银白色的坚硬金属,比铁稍轻,有三价和六价化合物

。有铬的化合物都有毒性,其中六价铬的毒性最大。铬渣是在生产金属铬和铬盐过程中产生的工业废渣,是一种毒性较强的危险废物。

    由于生产工艺的特定需要,只要铬没被转化成产品固定下来,成为不可溶的形态,这些铬就会变成离子铬,遇水即溶,很快成为毒性极强的六价铬。

    “土壤和水中若富含六价铬,极易被生物吸收。历史遗留的铬渣如果不进行有效处置,对于整个生态系统来说是非常严重的安全隐患。”邵丰收说。

    10月18日,记者走访河南省职业病防治所被告知,铬中毒是指人体内的血液和尿液中铬的含量超出正常标准。从事化工和电镀两个工种的工人容易铬中毒,六价铬极易被人体吸收并在体内蓄积。

    一位从事毒性研究的医生说,在工业上接触铬及其化合物,主要是铬矿石和铬冶炼时的粉尘和烟雾。在临床上铬及其化合物主要侵害皮肤和呼吸道,出现皮炎、溃疡、鼻炎、鼻中隔穿孔、咽炎等。长期接触对消化系统损害也很大,会出现胃肠道溃疡,味觉和嗅觉减退甚至消失。“但临床上,对于急慢性铬中毒尚无特效疗法,一般常按金属中毒对症处理。铬有致癌作用,铬致癌的部位主要是肺,其次是肝和肾。”

    记者随后致电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职业卫生与中毒控制所,一位研究员告诉记者:六价铬对人主要是慢性毒害,通过消化道、呼吸道、皮肤和黏膜侵入人体后主要积聚在肝、肾和内分泌腺中。人和动物喝下含有六价铬的水后,六价铬会被体内许多组织和器官的细胞吸收。人的致死量是5克。但同时,这位研究员还说:铬也是人体必需的一种微量元素,每天摄取铬的正常范围是0.05微克。眼睛近视和糖尿病就和铬元素缺乏有关。

    来自国家环保部的资料显示,我国地表水中主要的重金属污染是汞,其次是镉、铬和铅。目前我国受镉、砷、铬、铅等重金属污染的耕地面积近两千万公顷,约占耕地总面积的1/5。全国每年因重金属污染而减产粮食1000多万吨。

    和土壤打了一辈子交道的中科院院士赵其国说:“冶金和化工行业经过长年生产,污染物早已渗透进土壤里。一些化学物质渗进土壤后,有的甚至隔了30年仍然存在。这些污染物一旦进入水体或土壤就难以去除,可能会影响几代人。土壤里的化学物质进入食物链后,最终仍是被人类自己吃掉。”

    采访中,记者得知,2005年,国务院曾向全国发出通知,要求所有历史堆存铬渣要在“十一五”末全部实现无害化处置,也就是说,今年年底就是处置时限。

    多无防渗设施

    【不断修整之下仍存在外渗现象】

    那么,这些威胁人们安全的“毒堡”为何一封就是数十年?

    自上个世纪50年代起,全国陆续建了70余家重铬酸钠化工企业,又叫铬盐企业,重铬酸钠是铬盐系列产品的母产品,用途广泛,企业效益好但污染很严重。

    义马振兴化工集团有限公司安保部部长韩崇亭是开封人,在铬盐行业干了近30年技术员,他把铬渣堆的形成归罪于技术工艺落后。但是,市场对含铬产品的需求量很大,“不锈钢水龙头、汤勺,自行车上的镀铬车把和钢圈,首饰、磁带、表带甚至钱币中都含有铬。普通金属镀铬后可以防锈,价格低廉的金属披上一层薄薄的铬外衣后,既耐用又好看”。

    铬盐企业主要从铬铁矿中提取金属铬和铬类化合物,生产过程中有大量的铬渣产生。据资料显示,缘于当年落后的生产工艺,铬盐提取率只有75%,生产每吨铬盐产品要排放2.5甚至3吨高毒性铬渣。这些铬渣大多就地堆放在厂区周围,仅有少数采取筑坝封存等方式进行防护。

    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国际社会普遍认识到了铬渣的危害,我国政府开始重视铬渣污染的控制,全面整顿铬盐行业,逐步关停并转了40多家铬盐企业。

    企业关闭了,却留下大量“无主”铬渣堆。在上海、天津、苏州、锦州、包头、武汉、青岛、杭州、沈阳、江门、长沙、广州、韶关、郑州等20多个城市遗留了600多万吨铬渣。因技术和财力限制,当年并无能力对这些铬渣进行无害化处理,因此形成了一个个铬渣“堡垒”。

    10月20日,记者在距离义马市区4公里处的梁沟见到了更大的“铬渣堡垒”,体积足以盖过回郭镇窝沟的4倍,围坝下方散落的零星铬渣,在当日细雨作用下泛出一片片扎眼的黄色,外壁每隔不远就有一个醒目的危险标志。

    义马环保局污控科长张卫东说,这处数十万吨的铬渣已封存26年,是义马振兴化工厂蓬勃发展后的“遗产”。

    国家环保部的一份材料显示,产生铬渣的企业当年几乎都建在人口稠密区、风景区、水源上游地。所产出的铬渣堆,只有个别企业设有防渗漏设施,其余大多是简单堆放。不断被雨水冲刷后,铬渣中的六价铬汇入附近的地表水或渗入地下水,对地表水、地下水和土壤造成了严重污染。

    记者了解到,20年来的风雨销蚀,我省的几处铬渣堆在当地政府和环保部门的监测监控和不断修整下,仍存在外渗现象。

    而安阳滑县、新乡风泉区、开封龙亭区的铬渣堆自始至终没有任何防护措施。新密市大隗镇五里堡村的填埋场设在原郑州五里堡化工总厂对面的低洼坑道改建的渣场,这个约3000平方米的铬渣堆放场,底层没有防护设施,表层则被附近企业及居民的建筑垃圾和生活垃圾完全覆盖。

    10月12日,巩义市环保局危废辐射中心主任吴基伟发出感慨:“即便(回郭镇的)这5万余吨铬渣全部得到无害处置,这一地区的生态水系和土壤若想恢复到从前,恐怕得要40年……”


相关阅读
手机看新闻 | 查看所有评论 网友评论
1
用户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用户注册

上一篇:社会保险法草案拟取消养老金一次性领取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