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网上媒体 新闻中心> 半岛网闻 > 正文

手机卡实名遇尴尬 购买者担心泄露隐私不愿买

1
青岛新闻网 2010-10-25 13:09:28 青岛早报 现有新闻评论    新闻报料

    新闻核心

    今年9月,工信部宣布正式实施电话用户手机实名登记制度。50多天过去了,通过早报热线82888000反映非实名制手机短信骚扰、诈骗,以及非实名制手机卡存在收费陷阱的市民投诉仍然不少。记者昨天就此到正规通讯营业厅和许多经营手机卡的销售店探访发现,正规营业厅都在严格执行手机实名制度,但在小店里,是否实名登记全凭客户的意愿,这其中手机

短期卡销售和登记问题最为突出。

    市民反映

    ●市民刘先生——— 垃圾短信有增无减

    市民刘先生的手机号已用了6年,几乎每天都能收到垃圾短信。卖房的,卖车的,卖枪的,基金公司的发行短信,电器卖场促销短信啥都有。“我单位要求24小时开手机,有时候经常半夜被刺耳的短信铃声给叫起来,结果一看不是骗子让我汇钱就是代开发票,让我睡眠质量越来越差。”刘先生抱怨说。

    今年“十一”期间,他在一卖场购买了新家电。此后,几乎每天都会收到该卖场的促销短信,他拨打发垃圾短息的电话号码,结果对方不接电话。随后他向卖场反映,卖场称不是他们发的短信。无奈之下,他又拨打手机运营商的电话,希望能够“封杀”此号码,但是客服人员称,他收到的垃圾短信是由手机发出的,如果手机上没有“短信防火墙”,那么运营商没办法屏蔽该短信。随后较真的刘先生请朋友帮忙查询发现,对方使用的手机并没有进行实名登记。“如果他进行实名登记了,我一定去法院告他!”刘先生对记者说。

    ●大四学生小李—— “无名卡”里存“陷阱”

    除了刘先生外,市民小李也被因为非实名卡登记伤着了,不过他不是收到了垃圾短信,而是因为购买了一张“短期卡”掉入收费陷阱而维权无门。

    原来小李是一名在济南上大学的大四毕业生,9月份来岛城实习一个月,为省钱他在华阳路上买了一张50元的手机卡,当时商家没有为他实名登记,只是口头介绍了一下资费情况就把卡给他了。结果他用了不到一个月,手机卡上的50元话费就花完了。感觉不对的他查询资料发现,原来手机卡的资费标准和商家说的有出入,他回去找销售商,销售商却不承认是他售出的。“因为没有实名登记,我只能吃这个哑巴亏。要是实名制能够严格执行,我也可能出不了这样的问题。”小李介绍说。

    业内说法

    无名手机卡销售成了监管的难点

    实名制后,对于报亭、代理网点等社会渠道销售手机卡,工信部要求“卖哪家公司的卡,哪家公司要管到底”。也就是说,允许其销售电话卡,但要求他们详细登记用户的个人信息。运营商应该定时与代理商联系,收回这些信息存档,并且在这些号卡激活后再回访客户核实信息。事实上,没有几家运营商能做到这一点。

    “真要严格实名制,我们这些代售点需要身份证识别器材、身份证复印器材等设备,但是这些设备谁来买单?我这个小店成本加起来没有一万元,我是没有闲钱去做这个投资的。现在各个运营商之间都忙着抢客户,在我们这个层面上,我们不会得罪客户,运营商对于这个实名制的执行都还有一个缓冲期,所以只要我们能卖出卡去,暂时还不会强制用户登记。”在台东一路代售手机卡的报摊老板刘先生介绍说。记者调查发现,虽然工信部和各大运营商都严格执行实名制,但是对于违规的代理商都没有具体的惩罚措施。

    友情提示

    掉资费“陷阱”要吃“哑巴亏”

    据中国网络不良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发布报告显示,2010年上半年中国手机用户每周平均收到短信43.4条,其中垃圾短信12条,占所收短信27.6%。其中,74.54%的手机用户收到过欺诈类短信。除了短信的侵扰外,实名制没有完全实施对于购卡人也存在潜在的购卡风险。记者暗访发现,许多代理商都夸大所售电话卡的省钱特点,没有将一些必选包如实告诉给消费者,而且绝大多数代理商都不提供发票,市民们购卡后一旦发现资费“陷阱”,因为没有证据也只能吃“哑巴亏”。

    此外,通讯运行商提醒市民,不论任何资费的电话卡,在正规营业厅中都可以购买,而且现在都需要办理实名制业务。如果消费者图省事不办理,将会在以后的使用中存在很多不便。“如果没有实名登记,那么电话卡的挂失、转让、换网等业务将都不能办理。”通讯运营商向记者介绍说。

    记者探访

    代售点仍在卖“无名卡” 正规营业厅则严格执行手机卡实名制

    对于市民们反映的问题,记者首先对移动、联通、电信的正规营业厅探访,在正规营业厅中,服务人员无一例外告诉记者,“自9月1日起,用户在办理移动电话入网、固定电话装机、移机、过户手续和宽带等业务,以及办理其他业务需要登记时,均需要提供真实有效的身份证件,如实填写相关信息。”基本实现了预付费手机卡实名制注册。然而,除运营商自有营业厅外,遍布岛城大街小巷的社会渠道代售号卡点和一些合作营业厅,则依旧推行 “用户至上”的服务理念。

    在长春路上一家手机店中,记者提出购买一张短期用的手机卡,店主热情地拿出了30元面值和50元面值的两种卡向记者介绍,30元的卡限期一个月消费,使用完后不能续费;50元的卡没有使用期限。店家还特别向记者强调,这两种卡都是不记名、不挂失用完了直接丢掉就行。

    记者随后对华阳路、中山路、台东一路、人民路等市内各区的17家代理营业商探访发现,在办理这些短期卡的过程中,营业员都表示只要交钱就可以拿卡,不需要提供身份证。除了短期卡外,记者发现在这些代理商中,还有一些常规资费的电话卡也不需要身份证登记就能购买。“按道理讲过了9月1日就该实名登记,但是在我这买卡就看你愿不愿意登了,你不愿意也可以不登记。”华阳路上一家代理商向记者介绍说。

    记者在华阳路和中山路两家代理商处分别购买了两张电话卡,结果都是付钱拿卡,没有出示任何证件。

    担心“实名”会泄露隐私 购买“无名卡”的市民称手机卡能用就行

    在购买了两张手机卡后,记者对比两张卡还是发现了 “实名制”实施前和实施后不同。在套餐内容完全相同的情况下,在8月份之前发行的卡片上,卡包只有资费宣传的彩页;而在9月份以后的的卡包上,在醒目位置运营商拿出一个单页详细解释了 《手机入网实名制》的公告,该公告不但说明了啥是手机实名制,并且提供了三种方式登记。不过记者仔细研究发现,不论是在代理商处填登记表、电话登记、还是营业厅登记,全凭用户自觉登记,没有任何强制登记的措施。即使是开卡,也只是需要拨打服务热线开卡即可,不需要进行身份验证。

    对于是否要登记,记者在通信代理店较为密集的华阳路5路公交车站旁问询了十名刚刚购买新卡的市民,结果没有一人表示在代理商处留下了身份证号,也不会到马路对面的营业厅去办理实名制业务。“这手机卡只要能用就行,在这样的小店留下身份信息,谁敢保证不出事?前两天济南不是有名市民就被营业商用身份证办了200多张卡嘛,这样的事我可不想发生在我身上。”市民刘先生的话代表了很多人的观点。


相关阅读
手机看新闻 | 查看所有评论 网友评论
1
用户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用户注册

上一篇:海捕虾一个月内每只涨10元 海捕鱼价格偏高
下一篇:手机卡实名遇尴尬 购买者担心泄露隐私 热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