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网上媒体 新闻中心> 专题> 时政类 > 正文

科学发展路 辉煌十一五

1
青岛新闻网 2010-10-21 14:01:34 人民日报 现有新闻评论    新闻报料

    区域更兴

    本报记者 田俊荣

    2009年以来,12个区域规划上升到国家层面

    百姓感受

    “十一”黄金周期间,西藏堆龙德庆县柳悟镇的旺堆老人开办的家庭旅馆格外热闹,楼上楼下6间房住满了来自北京、江苏的游客,旅行社导游还一个劲打电话,催促老人什么时候再能腾出几间房。“火车就从家门口过,青藏铁路这条幸福线让我家生活越过越幸福!”旺堆老人开心地说。

    美国旅行家保罗·泰鲁曾断言:“有昆仑山脉在,铁路就永远到不了拉萨”。但是,青藏铁路却奇迹般通车了,有力地辐射和带动着西藏经济的发展。面对这条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铁路,外媒评论说:“中国经济将被带到一个新的高度”。

    核心数据

    “十一五”时期,中西部和东北地区与全国的差距不断缩小。去年,中西部和东北的经济增速前所未有地一举超过东部。2009年,中部地区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占全国的比重为27.3%,比2005年提高5.2个百分点;西部地区占22.1%,比2005年提高2.2个百分点。

    放眼经济版图,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已成为中国经济三大引擎,沿海有串串明珠,西部有成渝、关中天水、北部湾经济区,中部有武汉、长株潭城市群,东北有长吉图、沈阳经济区……中国的区域经济发展,从来没有像“十一五”时期这样精彩纷呈。

    记者点评

    科学发展就要统筹协调。在中国这样幅员辽阔的发展中大国,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无疑是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在通往现代化的漫长道路上,单靠“东部引擎”不可能永远高速推进,只有点燃西部等其他引擎,多轮驱动,才能持续快速前行。

    5年来,西部大开发加快实施,加上“十五”,西部经历了历史上经济增长最快、人民得实惠最多的“黄金十年”。《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若干意见》、《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若干意见》等政策,也有力地推动了东北和中部地区发展。

    2009年以来,国家更是以罕见的高频率,先后将12个区域规划上升到国家层面。

    经济更绿

    百姓感受

    10月11日清晨,重庆市居民赵蕾沿着嘉陵江岸开始了她的晨练。“空气真好,出来走走都爽!”赵蕾告诉记者,几年前,这里通往市中心的路坑坑洼洼,车子一过尘土飞扬,江边工厂的大小烟囱也不时冒出各种颜色的烟尘,赶上个雾天,戴着口罩出门心里都不踏实。

    “现在好了,污染的工厂都搬走了。你看江边绿化多漂亮,连嘉陵江水都比原来清。在这样的环境里过日子,真是很巴适。”赵蕾说。

    核心数据

    根据“十一五”规划确定的目标,到2010年,全国万元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低20%,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10%。这两个被称为“节能减排”的约束性目标,在当时看来似乎高不可及。而据测算,目前,“十一五”减排目标已基本实现;截至2009年底,大部分地区的节能目标也已完成80%以上。

    为实现节能减排目标,中央投资前4年已达1285亿元,今年的投入预计将达833亿元。2006年以来,我国累计新增城市污水日处理能力4460万吨,累计新增燃煤脱硫机组总装机容量4.11亿千瓦。

    与此同时,2006年以来累计淘汰小火电装机容量6006万千瓦,淘汰炼铁、炼钢、焦炭、水泥和造纸等落后产能分别为2110万吨、1640万吨、1809万吨、7416万吨和150万吨。

    记者点评

    将节能减排目标列入五年计划并非第一次,但是作为刚性目标却是首次,这是党和政府对人民的庄严承诺。

    从“又快又好发展”到“又好又快发展”,从“必须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提出到把“建设生态文明”作为2020年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一项新要求,反映的是发展观念的进步。节能减排实现的路径实际上正是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历程。

    5年来,《节约能源法》、《循环经济促进法》相继出台,《水污染防治法》修订完成,《规划环评条例》问世,为节能减排目标的实现提供了有力支持,绿色信贷、绿色证券、绿色贸易等一系列环境经济政策的实施也正在为转方式保驾护航。本报记者 孙秀艳

手机看新闻 | 查看所有评论 网友评论
1
用户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用户注册
相关链接

上一篇:公共财政支出向社会薄弱环节倾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