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学利山东烟台供电公司在多年生产实践中,通过实施标准化作业、安全风险管理,使安全管理日趋系统化、规范化,开创了安全生产新局面。截至2010年10月17日,该公司实现连续安全生产3570天,创历史最高纪录。 国家电网公司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以来,烟台供电公司紧紧抓住这一机遇,将之与安全生产管理结合起来,进一步强化标准化作业、安全风险管理,积极构建“大生产”管理格局。烟台供电公司负责人程 思想创先 夯实组织基础 “在企业发展过程中,随着工作量的增加,过多的人为控制因素成为一种不安全因素,不适用于复杂作业。努力避免人为失误给电网运行造成影响,首先要提高员工的思想认识。”烟台供电公司分管安全生产的负责人王如伟这样要求。 烟台供电公司变电检修工区大厅安装了一块正衣镜,员工出入时,总会驻留片刻,整理一下着装。这个看似简单的小事,在检修工区却是一件大事。“如果连穿戴都不规范,谈何安全作业规范?”变电检修工区主任郝英勤说。 每逢春检、秋检等重大生产活动,烟台供电公司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培训,教育员工树立风险意识、安全意识和生命意识。通过安全风险管理,该公司把风险评估、辨识的全过程作为员工自我教育、培训的全过程。结合岗位职责,该公司制定了企业、车间、班组三级培训计划,分层次开展培训。在全面扎实的岗位安全风险教育下,员工们逐渐接受了安全风险管理理念,掌握了安全风险评估、辨识的方法。 9月30日,变电运行工区操作一队值班员王竹云、徐强在10千伏中百线送电操作中,听到开关柜后面传来放电声。依据多年的运行经验,他们怀疑送电范围内设备异常,马上向调度中心及变电运行工区汇报,并要求将10千伏中百线停电检查。后经配电工区相关人员检查发现,中百线电缆头A相绝缘已击穿,如不及时拉开断路器,势必引起相间故障,造成电缆头爆炸。 标准争优 筑牢现场屏障 2007年,烟台供电公司作为国家电网公司首批现场标准化作业试点单位,进行了为期一年多的标准化作业试点工作,取得良好效果。工作中,该公司突出安全和质量两条主线,规范管理流程,将标准化作业涵盖整个施工现场,实现安全生产可控、能控、在控的目标。 结合创先争优,烟台供电公司不断分析作业现场安全和质量的关键点,以及作业过程“两票”无法控制的情况,提出“精在事前、细在过程”的工作理念。该公司探索有效作业模式,实现安全生产管理由“事后分析”向“超前预防”转变,提高对作业风险的超前掌控。 在今年秋检中,烟台供电公司大力实施标准化作业,严格执行“两票三制”,严控现场安全,强化作业现场安全监督,进一步规范检修工序和现场作业人员的行为,保证现场作业安全和质量的全过程控制。 9月17日,220千伏蚕庄站设备检修开工。现场负责人宣读开工安全措施后,所有工作人员在工作票上签字,这是标准化作业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在现场,郝英勤出示了一份班组作业控制卡,卡上清楚记录着危险点和防范措施,在开工之前,所有现场工作人员都必须在卡上签字。随后,郝英勤将工作票、班组作业控制卡、现场定置图及安全措施示意图贴在施工现场看板上,以便时刻提醒施工人员。 管理创新 预控安全风险 “安全管理的实质是风险管理。”烟台供电公司秉持这一理念,将各项常规安全管理工作化零为整,融入安全风险管理体系,使安全管理逐步走向系统化、规范化的轨道。 在风险管理工作中,烟台供电公司注重将风险评估与标准化作业结合起来,以安全风险管理为主线,促进常规安全管理工作有序进行。 据该公司安监部主任王东方介绍,该公司主要是通过“五步法”,规范员工对安全风险管理的执行力。即:在基层广泛收集资料,制定一套适合烟台电网的安全风险评估体系,建立企业、车间、班组三级评估标准,以企业标准控制远期风险、车间标准控制年度风险、班组标准控制任务风险;开展风险教育和培训;编制《岗位辨识风险防范手册》,让基层员工掌握风险辨识的方法;按照《企业安全风险评估实施导则》开展风险评估工作;运用《岗位风险辨识防范手册》,提高员工的风险辨识与防范能力。 通过“五步法”,该公司对生产管理进行了系统化规范,在企业、车间、班组逐级落实责任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量化分析,把对不安全因素的判定从定性转化为定量。风险评估辨识法也让一线员工进一步明确,在何种作业中需要防范哪些风险、采取怎样的措施,有力地保证了作业现场的安全。 “一个事前、一个事中,安全风险评估、标准化作业两个环节为生产过程上了‘双保险’。这样,安全管理就从事后处理为主,向事前预防为主转变;从强制监督执行,到自觉安全行为转变。安全生产就有了牢固的屏障。”程剑说。 (声明:以上观点均来自互联网,所有转载文章不代表烟台好网本站观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