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的重负,就如同一座大山,死死地压在每个独生子女的身上。我们曾是最享福的孩子,但也将是最受苦的大人。等我们人到中年,父母渐老,我们将成为世界上活得最累的人。”网上一篇题为《独生子女的沉重未来》的帖子因说出了许多80后的心声而被广泛转载。 随着中国的第一代独生子女逐步进入而立之年,他们父母的养老问题开始引起社会的关注。 记者近日走访了杭城部分“独一代”群体,聆听他 样本一: 杨文涛,29岁,商场销售经理,已婚 最怕老家父母生病 尽早有钱买上房,就是杨文涛认为给父母养老的最大保障。 “我现在已经在杭州扎根儿了,以后也不会回老家发展,所以想让爸妈以后来杭州养老,但是他们从异地过来养老,以后的医保也是很大一个问题。” 未能逃出这座城市诸多年轻人的买房轨迹,在杭州工作4年的杨文涛最后下决心厚着脸皮啃了老。1981年出生的杨文涛9月在杭州买到了房子,在山东老家的父母负责房屋首付,他负责还贷,每月4000余元的贷款差不多正好是他一个月的工资,贷款期为30年。 杨文涛称这样的生活压力巨大,“如果工资能涨的话以后应该够我还贷并吃饭的,但是父母一定不能生病,生病就完了,资金链肯定断了。” 杨文涛和女朋友小徐都是1980年出生的第一代独生子女。 显然,步入老年期后的父母将很有可能患上重病,而一旦患病,所有的医疗支出都将压在这对独生子女夫妇身上。 样本二: 余雅静,29岁,服装设计人员,已婚 精打细算的养老经 2010年在余雅静的年度计划中,最重要的一项便是解决父母的社保问题。 她算了一笔账,目前父亲54岁,母亲52岁,社保退休年龄是男60岁,女55岁。而父母都是农民,如何利用政策参加城镇社保呢?通过了解当地劳动局的社保政策,目前父母是可以参加城镇社保的,只要连续缴费达到15年,便可以到退休年龄领取养老金了。这给了她很大的惊喜。按照政策,父亲应补缴17000元,母亲应补缴27000元。 余雅静结婚三年,目前处于家庭初建期,月收入1万元左右,每月的固定开支在6000元以上,这笔补缴款压力还是比较大的。她说,就是借,我也要把父母的社保钱给缴纳了。 至于她的公婆,因为他们都是城镇职工,基本的社保是有的,所以现在给他们要做的就是储蓄加固,以婆婆的名义存了几万块钱。 样本三: 沈欣,27岁,IT公司老板,已婚 “小意外”让我回国 沈欣谈了一场远距离恋爱,她在澳大利亚读书7年,工作2年,半年前,沈欣回杭州开了一家IT公司,终于和少年时代的恋人喜结连理。 两家的老人目前都还在上班,为了儿女的婚事,在婚房选址的问题上不知道“杀死了多少脑细胞”。“最好是离两家都近一些。”沈妈妈说。 “去年他爸爸摔了一跤,在医院住了三个月,我们都没告诉他。等他过年回来的时候知道了,还怪我们呢。”沈妈妈提到。但沈欣不觉得这是个小事,这个“小意外”让她放弃了在澳洲稳定的工作,毅然回国。 提起“养儿防老”,沈妈妈觉得80后这一代都是独生子女,拿以前几个兄弟姐妹轮流照顾一个老人的情况来做比较,是不现实的。 沈妈妈常说,以后身体不好了就去养老院安度晚年,不影响女儿女婿的生活。但沈欣不同意,“我想一定要亲力亲为照顾老人”。但未来四位老人怎么亲力亲为,她实话说,“我还没想过”。(浙江日报记者 于洪海 陆遥) 半岛晨报:独生子女的父母该由谁来养? “养老”这一话题,在中国实行计划生育政策30年后,展现出从未有过的复杂境况。在中国传统的家庭养老方式仍占主导地位的今天,养老让每一个为人子女的人特别是第一代独生子女感到了巨大压力。 究竟如何让老人安度晚年?这已经不再是单一家庭的问题,而是一个社会问题。从今日开始,半岛晨报推出重阳节特别策划——我们的父母谁来养?剖析这一备受社会关注的话题。 五大养老模式大PK 养老模式舒适度成本高低便利性安全性 1 居家养老 自由性较高、隐私受到保护衣、食、行等开销全部自理,但无护理费,花费整体不高视住房周围硬件、软件配套设施而定,可能没有专为老年人服务的网点独居老人在家的安全性较低,一旦身体有恙或发生意外,容易耽误治疗时间 2 社区养老 自由性较高、隐私受到保护、吃、住、行等方面可由社区提供帮助,生活较方便由于政府资助,个人承担的服务开支较低,花费不高上门服务、就近网点服务对老年人有利,便利性较强独居老人在家安全性较低,但考虑到社区中有定点医疗机构,一般疾病可及时治疗 3 养老院 高级养老院生活条件较好,普通养老院半集体化生活自由度不高,且很难保障隐私成本视养老院级别、床位级别而定,高级养老院成本较高养老院中基本设施完备,老年人日常生活所需品齐全老年人安全系数较高 4 高级(产权化)养老社区 自由性高、隐私受保护,有管家照顾,生活较舒适会员制、购买产权房等成本较高社区中硬件、软件配套齐全,较好的便利性服务人员随叫随到,安全性有较高保障 5 异地(候鸟式)养老 自由度高,享受体验度高如果是投奔亲友或居住到当地的老年中心,成本虽高但尚能接受;如果是异地置业型,一次性购房支出压力较重随着各地度假式养老机构的兴起,已经相当便利;自行购房的,也较为便利安全性较差,主要考虑旅途风险,陌生目的地的环境、餐饮风险等。 ■分析 人口老龄化对发展影响重大 人口老龄化对大连市的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而这一影响使得大多数人都得分担这一养老“成本”:一是使社会负担加重,社会保障问题突出。 除了社保之外,3年来,市政府投入农村的敬老院建设资金就达2.6亿元,城市养老床位补贴每年要达到 600万元,居家养老服务补贴 1000多万元,每年新增床位的建设资金投入总额近 3亿元,而这些投入受益的老年人还不到全市老年人的3%,此外,老年人在各方面享受的优待政策的隐性支出每年也要达亿元以上。在老龄化继续加剧的情况下,今后的投入还需要大幅度增加。 两个人要养四个甚至更多的老人,30年前的推测现在已变为现实问题。我国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以来,第一代独生子女已经“离巢”,他们的父母正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养老考验。 随着社会的发展,老年人有自己的养老需求,对养老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而子女的数量却减少到不能再少,这便形成了尖锐的矛盾。有专家认为,目前在老年人和中年人当中存在着养老恐慌。 观念 到养老院养老逐渐被人们认同 “如果还抱着传统的‘养儿防老’观念,孩子的负担就太重了,他们有自己的小家庭,不能给他们过多的负担。 ” “养老不能依赖儿女,只能靠自己。 ”在甘井子区周水子街道亿达社区的一间会议室里,60岁的社区居民白桂琴说。在她看来,他们这一代人中的孩子很多都是独生子女,而孩子对他们的意义是精神寄托,“如果还抱着传统的‘养儿防老”观念,孩子的负担就太重了,他们有自己的小家庭,不能给他们过多的负担。 ” 退休前,白桂琴是抚顺市政府机关的一名干部,女儿在大连安家落户。退休后,白桂琴来大连替女儿看孩子,自己也在大连买了房子。“子女或许能在物质上给你帮助,但这些都是次要的,养老的时候还要靠自己去调节心情,安排好生活,让老年时光也过得有滋有味。 ” 白桂琴所说的有滋有味,也包括去照顾周围那些有困难的邻居,这能让她体会到帮助别人的快乐。当然,帮助对象也多是她这样的独生子女家庭。 坐在白桂琴对面的56岁的于秀丽就是接受过她帮助的人之一。曾做过乳腺癌手术的于秀丽看上去精神饱满。 2008年,发现自己患病后,于秀丽为了不让正在江苏工作的独子担心,她隐瞒了自己的病情,“现在想起来,我好像挺自私的,孩子不知道,都是邻居照顾我。 ” 手术期间,每天都有社区的工作人员和邻居去看望她,照顾她,于秀丽第一次有机会吃上“百家饭”,这消融了唯一的孩子不在身边的小小遗憾和一丝凄凉。“我们这一代人想得很开,让孩子给自己养老是不现实的,我们可以接受到养老院去养老的方式,这也逐渐成为大家认同的一种最合适的养老方式。 ” 白桂琴的想法和30年前的一封公开信不谋而合。 1980年9月25日,中共中央为控制我国人口增长,向全体共产党员、共青团员发出一封公开信,公开信指出:将来生产发展了,人民生活改善了,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险一定会不断增加和改善,可以逐步做到老有所养,使老人生活有保障…… 从家庭养老过渡到社会养老,不仅是时间和观念的问题,还有经济水平问题以及社会所能提供的养老环境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