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网上媒体 新闻中心> 半岛网闻 > 正文

青岛特产市场混杂 八成干海产品非青岛造(图)

1
青岛新闻网 2010-10-07 05:43:32 青岛早报 现有新闻评论    新闻报料

    八成干海产品非青岛造贝壳工艺品多来自南方

前海一线,干海产品占据旅游市场“半边天”。

    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兴起的高粱饴、流行于上世纪八十年代的干海货、以及存在了几十年的贝壳工艺品……当所有行业都在进行新旧产品交替时,这些“老面孔”却因为“后继无人”不得不坚守着青岛的旅游特产市场。

    进入国庆黄金周,背山面海、风景优美的青岛再度吸引来了八方客,然而“临走

时带点什么特产回家”却成了游客们普遍头疼的问题:品种单一陈旧;与其他沿海城市相比,跟“海”沾边的产品特色并不鲜明;市场竞争激烈,质量优劣难辨。不断做大做强的青岛旅游市场为何在旅游特产开发上十几年来没有进步?而青岛的旅游特产又该如何破题?近日,记者对此进行了走访调查。

    贝壳、干货一卖20年

    如今青岛的旅游市场都在卖啥特产?带着这个问题,记者走访了市场。

    9月29日上午,记者来到即墨路小商品市场,几乎所有的工艺品店里都摆着各种贝壳串成的风铃、手链、项链、钥匙扣以及摆件。“我都卖了十几年的贝壳工艺品了,材料还是老一套,比如常见的富贵螺、毛蛤蜊皮,只是在造型、染色上稍做了改进。”小商品城文凤工艺品店的老板周懋樑是贝壳工艺的老行家,他告诉记者,贝壳工艺品经过十几年的沉淀早已稳定,一时之间很难再有大的突破。

    9月30日,记者沿着中山路、栈桥及益群商业街走了一圈发现,几乎每隔几步就能找到一家干海产品店,小店只能在店里摆一些袋装成品,大店则把成箱散装的海米、鱼片、鱿鱼丝、蛤蜊干、干鱼等堆在店中央招揽顾客。最后一站,记者走进了紧邻火车站的华联商厦,里面的旅游特产果然不少,“青岛特产”的广告牌随处可见,不少还被冠上了“推荐产品”的头衔。不过,记者仔细数了一下,被列入特产的依然是高粱饴、干海货、青岛啤酒、即墨老酒、琅琊台酒等一众“老面孔”。

    青岛特产有些非青岛造

    所谓靠山吃山,青岛傍海,旅游特产自然离不开海产品。不过,记者采访,这些与“海”相关的产品多数不是青岛制造。

    据从事贝壳工艺品批发生意的李先生介绍,青岛市面上出售的贝壳工艺品原料并不产自本地。“贝壳原料多来自海南,还有部分进口自印尼、菲律宾、非洲等亚热带、热带国家,这些地方的贝壳原料个头大、数量多、卖相好,青岛就没有这些优势。”李先生说,就连毛蛤蜊皮都是南方产的,同时,一些手工精细的贝壳工艺品其加工地也在深圳等地。

    另外,虽然散装的干海货在标签上的产地一栏均填写“青岛”,中山路海丰达海产品批发商场总经理却表示,店里除了鳕鱼片、黄花鱼干、少量的海米、蛤蜊干以及部分海参属于地道的青岛海鲜外,80%的干海产品都产自南方舟山等海域。徐丹称,现在烤鱼片的种类比较多,像畅销的马面鱼、三文鱼都不产自青岛,还有南方的蛤蜊干、海米、鱼干个头饱满、供货量大,游客也挺认可,“想想吧,青岛的鲜海货都供不应求,哪还有多余货做成干的?”

     产品质量鱼龙混杂

    “说实话,只要包装上面印着‘崂山绿茶’就行,这些游客多数都没喝过真正的崂山绿茶,而且买完就离开青岛了,谁会去计较到底是不是真正的崂山绿茶?”在益群地下商业街,放眼望去尽是包装精美的 “崂山绿茶”,记者以预备在栈桥附近开店的“新手”身份打听了一下,袋装售价从15元至40元不等,最低相当于35元/斤。其中一家商铺的老板坦诚表示,游客们买特产最突出的心理就是 “有名气又便宜”,所以十几块钱一包的“崂山绿茶”销量不错。而据业内人士介绍,“崂山春茶”基本是来自日照等地的冒牌货。

    事实上,旅游特产中难保品质的不仅是崂山绿茶,像“金钩海米”、红岛蛤蜊干、青岛鲅鱼干等都存在被南方货冒充的状况。特别是散装干海货,游客只能通过感官来辨识,没有任何来自包装袋上的参考信息。在多数海产品店里都能见到批发价0.14元/个的通用包装袋,上面只印着“青岛特产”的字样,无论哪里产的干海货包装进去都摇身变成了青岛货。纪念品开发存“瓶颈”

    一面是旅游旺季景点人气爆棚的繁荣景象,一面却是旅游特产市场新品匮乏、人气冷落的平淡场面,究竟原因何在?

    华欣乐工艺品店老板凌海华坦言,因为多数贝壳工艺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都很低,长期以来多是手工作坊性质的个体户在运作,所以在产品的开发、设计、加工、推广等方面,基本停留在十几年前的水平。也有个别公司尝试着设计和加工新品种,但通常情况是市场还没培育起来,公司就已经支持不住了。

    “新品种的生存要靠市场支撑,而现在旅游市场究竟需要什么档次的商品,大家都还没搞明白。”凌海华说,自己店里精致的旅游产品价位较高,像一个贝壳名片夹要七八十元,很多游客喜欢却嫌贵;青岛传统工艺品贝雕也是不断变换着工艺、样式和构图,但售价至少百元以上,让多数游客只能看看而已。青岛贝雕工艺品有限公司总经理李昌解释说,贝雕是青岛纯手工工艺品的佼佼者,讲求的是工艺和高品质,工艺费很高,作为旅游纪念品来说,高价位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其销售。百家企业研发探路“青岛特产”

    面对广阔的青岛旅游市场,旅游特产的单一、雷同、特色不鲜明已经引起了品牌企业和政府部门的重视,不少知名的青岛企业加入到“探路”旅游特产开发的队伍中。

    据青岛金王的相关负责人介绍说,蜡烛产品很多时候被消费者作为礼品来购买,这让公司有了“开发旅游纪念品”的念头。据介绍,为了做大旅游纪念品市场,青岛金王专门组织了一支专业化的创意设计队伍。

    青纺联也将旅游纪念品作为其特色纺织品的一类进行了开发。企业研发了一款织有青岛风光画的织锦画,市场销售不错。最重要的是,纺织品是青岛母亲产业,作为青岛特产很有意义。”青纺联贸易事业部副总经理房燕表示,公司首先针对高端的商务旅游市场进行了产品开发,目前已经成为公司商务旅游、政府采购的特色产品之一。下一步,公司还将延伸产业链,将中低端市场的需求纳入设计开发之列。

    近两年,青岛旅游特产之痛也引起了政府部门的重视。针对这种状况,青岛市出台了旅游纪念品开发工作总体方案,计划通过3至5年的努力,逐步形成以旅游工艺品、旅游文化纪念品、旅游休闲用品和土特产为主的多元化产品体系。为了发挥企业的主体地位,青岛还与青纺联、青岛金王等上百家企业、单位签订了旅游纪念品开发合作意向。同时,我市不断通过青岛旅游纪念品的评选活动来推介、打造新的特产,以及着手打造旅游产品集散地来集中推广销售旅游纪念品。

    还得找青岛特色

    青岛旅行社协会会长王军健表示,青岛对旅游纪念品的开发力度不够,而很多新产品在推向市场的时候还会由于价位等因素得不到游客认可。“关键是没有找到或者开发好真正属于青岛特色的产品。”王军健认为,啤酒、钙奶饼干、干海货等这些旅游特产在全国大流通的背景下,已经逐渐失去了竞争优势。青岛的旅游纪念品要想突围,应该从栈桥、小青岛等青岛独特的建筑、景观上入手,就好比法国的钥匙扣,里面融入了法国的经典建筑元素,就能演变成销量惊人的旅游纪念品。

    青岛大学旅游学院院长马波表示,青岛旅游特产的创新方面在市场表现不多,市场化难、质量良莠不齐是该行业的诟病,产品质量鱼龙混杂,容易导致坏的口碑传播,对优秀的旅游产品造成冲击。所以,政府和商家应该首先规范市场行为,保证产品质量,创造品牌旅游产品。


相关阅读
手机看新闻 | 查看所有评论 网友评论
1
用户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用户注册

上一篇:金价国庆再创新高 岛城典当行金饰品成抢手货
下一篇:万安路瑞安路打通 四方三条路年底前贯通(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