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网上媒体 新闻中心> 半岛网闻 > 正文

青岛站首获卫星数据 10小时内百次唤嫦娥(图)

1
青岛新闻网 2010-10-03 05:45:12 青岛早报 现有新闻评论    新闻报料

    “嫦娥”已经飞翔在地月之间,它的运行情况成为全国人民的一份牵挂。北京时间昨日凌晨4时33分,西安卫星测控中心青岛测控站第一时间捕获到“嫦娥二号”踪迹,并持续跟踪至昨天下午2时36分。青岛站作为此次“嫦娥二号”的主控站之一,在长达10个小时的首次测控中,累计向“嫦娥二号”发送了107次指令,完成了卫星的第一次紫外导航试验、第一次中途轨道修正等测控任务。在今后一周的时间里,青岛站的工作人员

将继续保持“昼伏夜出”的作息时间,完成后续的测控任务。

    青岛站首获卫星数据

    昨日凌晨2时30分,当大多数人还沉浸在梦乡中时,青岛测控站的机房里已是一片灯火通明,技术人员齐刷刷地坐在工作岗位上,对所有的测控设备进行了两遍检测。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测控机房里安静异常,所有人都屏气敛息,凝视屏幕,期待着“嫦娥二号”的到来……

    突然,一个绿色的亮点闪烁在显示屏上,瞬间打破了机房里的宁静——“发现目标!”只见主操作手左手娴熟地操控按键,右手稳健地推拉操纵杆,将绿点稳稳地锁在显示器中心——观察、定位、操控、锁定,所有动作行云流水,一气呵成。

    嫦娥“晚到”一分钟

    “‘嫦娥二号’是在昨日凌晨4时33分到达青岛测控区域的,这比原来计算的时间晚了一分钟。”青岛测控站指挥长和红战介绍说,青岛测控站是从“远望六号”船的手中接到测控接力棒的,原来计算的时间是4时32分,不过对于已行进10万多公里的 “嫦娥二号”来说,这一分钟的误差可以忽略不计。

    据和红战指挥长介绍,到昨天上午9时,青岛站在4个多小时的跟踪测量中,接收卫星各类数据正常,并通过信息中心远程监控系统将数据实时传输到了北京中心和西安中心,同时向卫星注入数据52条,卫星均接收到并且执行。

    其中,青岛站参与完成了卫星的第一次紫外导航试验。据了解,“嫦娥二号”卫星首次搭载了紫外敏感器、太阳敏感器和恒星敏感器,利用三体定位的原理试验卫星的自主导航能力。由于月球表面的紫外辐射比较强,紫外敏感器打开后,卫星就能捕获月球位置而奔向月球。 为中途修正提供遥测数据 昨天中午12时25分,“嫦娥二号”卫星首次中途轨道修正取得成功,这与青岛站与喀什站的联手测控是密不可分的。

    据介绍,“嫦娥二号”此次奔月采取的是“直飞”模式,起飞时火箭推力加大,火箭的入轨偏差给地月转移精确控制带来很大难度。另外,太阳风暴也会对卫星飞行造成影响,“轨道修正”的目的就是让卫星的实际运行轨迹和理想的数据轨迹尽量接近,以便卫星以最好的飞行状态完成任务。青岛站与喀什站对嫦娥卫星的及时捕获和实时跟踪,为中途修正提供了高质量的遥测数据。

    将持续测控至卫星寿命终结

    另据了解,由于“嫦娥二号”飞行任务大体分为发射、奔月、绕月三个阶段,青岛站负责除发射阶段之外所有阶段的测控任务,在今后半年乃至更长的时间里,青岛站都将持续对卫星进行跟踪测量,直至卫星所有使命完成、寿命终结。 记者 于小阳

    青岛站将助嫦娥“刹车”

    昨天下午2时36分,“嫦娥二号”离开青岛站测控范围,这里的工作人员完成了对卫星长达10个小时的首轮测控,共向卫星注入指令107条,卫星运行一切正常。据了解,在今后一周的时间里,青岛站技术人员还要继续保持“昼伏夜出”的工作状态,在每天的凌晨时段担负对卫星的跟踪任务。

    据介绍,当“嫦娥二号”卫星到达距离月球表面100公里高的近月点时,西安卫星测控中心青岛测控站、喀什测控站将在北京中心的指挥下,对卫星进行第一次近月制动,如同汽车行进中踩“刹车”一样,使卫星捕获月球,进入环月大椭圆轨道运行。此后,再经过1次轨道平面机动和2次“刹车”,“嫦娥二号”卫星将最终进入高度为100公里的环月圆极轨道,这3次“刹车”和1次轨道平面机动均由青岛或喀什测控站来完成。 记者 于小阳


相关阅读
手机看新闻 | 查看所有评论 网友评论
1
用户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用户注册

上一篇:9月新房二手房成交均上涨 市内四区增长超4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