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北京9月28日电(记者 景玥)连日来,“新时期的道德模范”郭明义的先进事迹通过各大媒体的报道后,在全国各地干部群众,特别是广大网民中引起强烈反响。日前,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推出大型网上调查,一周以来,已有万余名网友参与调查。调查数据显示,96.1%的网友认为新时期仍需要郭明义这样的人、需要雷锋精神。超过七成的受调查网友表示,会在别人需要帮助时“毫不犹豫”的出手相助。
调查中,网友认为,在郭明义身上有许多值得人们学习的地方。57.3%的网友认为他那种“不求回报的朴素善良”最值得学习,“看淡功名的豁达情怀”和“忽略自我的无私奉献”也分别被近20%的网友所看重。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网友王卫国认为,党员干部学习郭明义,就要自觉把实现个人追求与实现党的奋斗目标、人民利益紧密结合起来,正确对待个人利益,正确对待个人得失,正确把握利益关系,不为私心所扰,不为名利所累,不为物欲所惑,淡泊名利,克己奉公,努力实践共产党人高尚的人生追求。 网友于治国说,无我是为了利他。物质财富可以使人富足。然而在物质利益面前,郭明义想到的首先是让困难的人过得更好些,而不是自己的小家、小天地、小圈子。力所能及地帮助别人,甚至用自己的血液、血小板、甚至骨髓等等,他成了一个真正的完全的共产主义者。 对于郭明义坚持20年做好事,46.7%的网友认为完全能理解,但也有一半的网友表示“不太理解”或“难以理解”。 不理解的网友又有怎样的疑问呢?43.2%的网友想问郭明义助人为乐的内在动力是什么;28.5%的网友最想知道在遭遇别人的非议时有没有想过放弃;18%的网友关心他的行为是否得到了家庭的支持。 时代需要郭明义 要充分发挥他的道德感召力 面对调查问题“如果身边有郭明义这样的人要求您加入爱心团队,您会加入吗?”有70.9%的网友表示会毫不犹豫地加入。同时,有将近八成的网友认为,在“80后”、“90后”这些年轻人中,也会出现像郭明义一样的人。 对于这组调查数据,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人文学院执行院长任定成教授从社会学的角度进行了分析。他表示,道德榜样是一定社会道德的人格化,它具有直观性和形象性,能够增强道德教育的感染力、吸引力和实效性。 任定成教授说,这正是为什么当汶川、玉树、舟曲等自然灾害来袭时,人们的爱心在瞬间集中爆发。因为在那个时刻,身边有众多人在进行着爱心行动,各处都在进行爱的传递,大家都在别人的感召下伸出援手、雪中送炭。 调查中的另一组数据看似有些矛盾,有将近九的网友认为身边很少存在像郭明义这样的好人,但也有近八成的网友在遇到困难时想要得到别人的帮助、期盼好人的出现。同时,当身边人碰到困难时,55.3%的网友表示会主动伸出援手,只有4.1%的网友选择不会帮助。 就此,任定成教授分析说,当今社会确实很少存在像郭明义这样能如此持续长久帮助别人的人,但当身边的人碰到困难时,助人一臂之力,这种短期或瞬时的爱心大部分人还是有的。在心灵受到震撼时,大部分人会有帮人的冲动,但这种冲动很容易被外界因素干扰。像郭明义这样的道德榜样存在于社会现实之中,是有血有肉、有追求、有情感的活生生的个人,他的思想行为和模范事迹承载着一定社会主流道德的价值取向,体现着一定社会所要求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生动形象,说服力强,能够使人们与道德榜样产生情感共鸣,具有感召力和感染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