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电工老潘:用平凡人生给人们带来光明 --中国共产党新闻 【字号 大 中 小】 打印 留言 社区 网摘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在“迎峰度夏抢修保供电”中,49岁的潘国富倒在抢修第一线,没有留下一句话。一个月以后,谈起河南省西平县电业局员工潘国富,家乡的父老乡亲仍眼含热泪。 “他整天拼命工作,走了也没留下一句话” 今年7月7日5时30分, “你把油馍挂在车把上,我先去地里送化肥了。” “你喝点粥走吧。” “今天单位有很多事,我得早点走,就不喝了。” 赵益妮拗不过老潘,只好用袋子给他装好油馍。老潘扛起两袋化肥,放在电动车后座上,跨上车,朝地里骑去。 8时30分,西平县电力抢修服务中心接到电话:新汽车站出现用电故障。早已赶到单位的潘国富和同事胥亚伟、王亚杰三步并作两步,登上抢修车,启动引擎,向故障点疾驰而去。 新汽车站的故障不大,导线烧断了。正当他们抓紧时间更换导线时,胥亚伟接到抢修服务中心的电话:邵庄二线所台区停电,请迅速处理。 迎峰度夏期间,抢修明显增多。9时30分,潘国富他们排除故障后,跳上车赶往下一处故障点。 邵庄二线所台区与新汽车站相距仅1千米。抢修车行至邵庄转盘时,坐在副驾驶座的潘国富低声说:“我头晕,胸闷,出不来气。”后经医院抢救无效,潘国富不幸以身殉职,年仅49岁。 赵益妮说:“他当过13年的兵,觉得身体结实,整天就这样拼命工作,走了也没留下一句话。”说着用手遮住眼睛,眼泪顺着脸颊流淌。 “国富是个好人,他不该这么早就没了” 老潘不幸殉职的噩耗传出,十里八乡的民众赶来为老潘送行。 7月10日,西平县刚下过雨,正是下地施肥、喷洒农药的好时机。但后岳庄全村人放下了手中的农活,牛寨庄、徐庄等邻村的村民也自发赶来,送老潘最后一程。 “国富是个好人,不该这么早就没了。”76岁的西平县教育局退休干部周大正抹了把泪说,“我以前不知给国富添了多少麻烦,啥坏了就叫他帮着修。” 周大正的老伴儿因病卧床多年,家里住的是1976年建的瓦房,室内线路老化严重,经常停电。 2008年,周大正结识了经常来抢修的潘国富。潘国富看到周大正家的情况后,多次建议自己掏钱给他换。可老周却固执说,“这么大年纪了,还能活几天?不换。”从此,潘国富路过时,就到周大正家检查一下线路,唯恐耽误病人用电。 那年冬天一个晚上,雪下得很大,周大正家又停了电。老伴全靠电热毯取暖,周大正眼看家里温度降下来,老伴冻得浑身发抖。 “已经晚上11点多了,我怕打扰国富休息,但实在没办法,就抓起电话说,‘俺家停电了,国富,你能过来一下吗?’”周大正说。 “你等着,我这就过去。”潘国富爽快答应。 潘国富带着一身的雪花,赶到周大正家。经检查是电线断了。潘国富从背包里拿出准备好的导线更换线路。很快,电通了。 “国富,俺给你倒点酒,你喝点暖和一下再走!” “不用了,大爷。”说罢,潘国富就出了门。 “线路修好了,俺家暖和了,国富却受冻了。”周大正话语哽咽。 老潘还有个习惯,走到哪儿就把手机号留到哪儿,以便人们报修。他的手机号已被很多人熟记于心了。大家说,打他的手机好使、省时。老潘去世几天后,还有不少人打他的手机,叫他帮忙抢修。 也有许多人得知老潘离去的消息后,发来短信:“好人潘国富:乡亲忘不了你。” “老潘总说,自己是党员,不能给组织找麻烦” 在单位,潘国富会过日子是出了名的。有时,同事会觉得他太“抠门”。 “有时抢修结束回来晚了,俺们就凑份子一块儿吃饭,老潘从来没参加过。他说,俺没钱,不去。他就是这么实诚。”同事韩亚平哽咽着说,“他抢修完回到宿舍,一般就用电磁炉煮点面吃。” 潘国富不仅给自己省钱,还把这种“会过日子”的习惯带到单位。在抢修服务中心,有一张咖啡色茶几,上面铺了一层橡胶板。橡胶板上有很多大大小小的洞,茶几中间往下凹陷,桌面呈弧形。 “这就是老潘修低压动触头开关的工具台。加上其他节约物资的款项,一年下来,他能给单位省万把块钱呢。”韩亚平说,“他经常加固竹梯,在保证安全的基础上,延长梯子的使用年限。他还把绝缘胶布缠在老虎钳把手上,防止绝缘层意外损坏。” 他养活一家4口人,挤在50多平方米的平房里,生活虽然困难,却从没向组织张过口。但每次单位组织捐款,或同事需要救助时,老潘却慷慨解囊。韩亚平说:“每次捐款,他至少捐50元。”“5·12”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老潘在单位捐款3次,共800元,相当于他半个月的工资。 “我单独找他,做过他的工作,甚至代表组织给他送过救助金,都被他拒绝了。”潘国富的第三任主任龚世同含泪说,“老潘总说,自己是党员,不能给组织找麻烦。” 7月19日,西平县电业局以潘国富名字命名的“国富抢修班”和“国富送光明服务队”挂牌成立。随后,国家电网公司追授潘国富为劳动模范,号召电网员工向他学习。 西平县委书记张金泉说,潘国富虽然走了,但18年来,他带来的光明却永远留在乡亲们的记忆里。(记者陆欢) |
上一篇:郭明义同志先进事迹调查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