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网上媒体 法治频道> 其他 > 正文

记者卧底鱼片工厂:臭鱼存一年 苍蝇烤进鱼片

1
青岛新闻网 2010-09-06 13:12:54 大众网-城市信报 现有新闻评论    新闻报料

    市民王先生曾拨打本报热线,反映鱼品加工厂里的鱼片和鱿鱼片很不干净,卫生条件不合标准,跟这些鱼片味美的口感形成了强烈的对比。那么事情是否如王先生所说的那样呢?近日,本报两名记者连续卧底两家生产鱼片的厂家 ,亲眼见到了鱼片在生产过程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尤其严重的是卫生问题:鱼片掉在地上接着拿起来继续加工,苍蝇是生产车间里的常住户 ,切割鱼肉是在地上进行的,鱼是堆放在地上的,有的还散发着臭味……

    ◎工人揭秘 太脏了,工钱没要就辞职

    市民王先生是临沂人,来到青岛的十五年间他在很多地方打过工,为了生存他去过青岛周边很多村里做过食品加工,他曾跟记者透露过不少加工厂令人作呕的内幕。他告诉记者,“在我所有打过工的食品加工厂里,最恶心的就是鱿鱼加工了,我在那个村子里的一个小加工点里干了 5天活,最终实在受不了了,没拿工钱我就跑了。

    他说———那个加工厂在即墨马山仇家村附近的一处很隐蔽的小村里,那个小村好几家都是暗自加工鱿鱼丝的,平时大门紧闭,不来车拉货基本上不开门。他们把我拉进来后,就让我吃住都在里面,平时不准我外出。

    干活时我发现那些送来的鱿鱼都有些发臭了,他们把鱿鱼泡在一个水缸里,说是加了什么化学物质,四五个小时后就没有臭味了,颜色也会变得更艳一些。鱿鱼拿出来后就都堆在地上,本来就是村里,再加上有些鱿鱼都臭了特别招苍蝇,每次干活时都是苍蝇缠身。

    这个村外的水沟里散发着的臭味十分刺鼻,5天后我实在受不了了,就说出去买东西,然后离开了,在青岛打工了这么久从来没遇到过这么脏的环境,现在想想还是觉得难以接受。

    青岛的海产品畅销海内外,那么这些海产品的生产环境到底如何,加工车间里是否很干净呢,对此记者对青岛比较有名气的两家食品加工厂进行了暗访。

    ◎初探工厂 卫生条件差,烘烤车间苍蝇多

    澳洋食品有限公司 进厂时间:8月31日下午

    8月30日,记者在网上搜到了青岛即墨一家生产鱼片的企业——青岛澳洋食品有限公司的信息,随后记者拨打了该厂的电话,一位自称姓仇的老板接了记者的电话,当记者询问厂子招不招工的时候,他告诉记者现在厂子急缺人,因为要开烤鱿鱼车间,所以缺十多名工人。记者和他约定第二天见面,先到厂子里面看一下。

    8月31日下午3点半左右,根据与老板的约定,记者两人来到了离工厂不远的城阳区政府附近,随后记者再次拨打公司的电话,老板表示,一会让司机接记者。大约20分钟左右,一辆白色的面包车找到了记者。在车上,记者得知,来接记者的人姓李 ,是该厂的一名负责人。

    行驶了十多分钟,记者来到了即墨市城马路,在这条路上,记者见到了青岛澳洋食品有限公司的大门,车辆也随之开了进去。

    跟记者谈了几分钟之后,姓李的负责人决定带记者进车间 ,让记者看一下具体的工作工种。随后,记者跟着他第一次走进了车间。

    他带着记者先来到车间外面一条走廊内 ,在走廊的头上是男女员工更衣室 ,再往里面走,是消毒车间 ,消毒车间很小,地面只是一个能跨过去的小水池子,水池子有一个水龙头,流着很细的水,水池子里面也没有存水。在水池的一侧还有一排水龙头,水龙头下面的洗手台都已经干燥甚至长满了污垢。也没换服装,也没有消毒 ,他就带着记者跨过水池走进了车间 。车间右拐之后,是一个烤鱼片车间,十多名工人正在这里工作,有的穿着工作服,有的没有。在门口处,记者看到有一些白色塑料箱子,里面盛放着很多烤好的鱼片,在另一侧,有工人正在进行包装 ,记者看到,车间里有很多的苍蝇,在盛放鱼片的箱子和包装的盒子、袋子上都能看见停留在上面的苍蝇。工人有时候一边赤手包装,一边赶苍蝇。

    在领着记者参观烘烤鱼片的程序时,这位姓李的负责人,在开车接记者来之后并没有洗手,就直接用手拿鱼片,给记者现场表演怎么进行操作。随后,他又领着记者进入另外一个车间,据他介绍,这是烤鱿鱼的车间,现在还没有开工。记者在墙角和地面看到很多堆放的鱼片,全部包装在一个个塑料薄膜袋子里面。而在另外的割鱼车间,记者看到,很多工人就在地面进行割鱼。记者一行也是没有换鞋的情况下就踩在了割鱼的地面上。

    顺洋食品有限公司 进厂时间:9月1日下午

    9月1日下午,记者在澳洋食品有限公司打完工之后,又来到了不远处的另外一家鱼片厂 ,青岛顺洋食品有限公司。同样,记者以打工者的身份,在9月1日下午1点左右,第一次走进了顺洋食品有限公司。

    在厂子的大院里面,记者见到了许多摆满鱼片的木架子,这些鱼片就赤裸着摆放在院子当中,没有任何的卫生预防措施,记者看到,很多苍蝇都停留在了鱼片上面。而接待记者的一位姓于的负责人告诉记者,鱼片之所以摆放在院子里,是因为里面的烘烤干燥车间出了点问题,平常都是不往院子里放的。

    随后,在记者的要求之下,这位姓于的负责人领着记者走进了割鱼车间。他换了一双水鞋,但没有要求记者两人更换服装就走进了车间。同样经过一个消毒车间,跨过一个存满水的水池子,就进入了车间。据他介绍,外面的车间是用来解冻鱼的,记者看到这个车间有好几个大的水池子,几个工人正在用刷子清理水池上面的污垢,在里面的一个车间 ,是工人割鱼的车间,几名工人正在案子上割鱼。

    对于烘烤车间 ,姓于的负责人并没有带记者进入。

    9月1日下午,记者又进入另外一家新洋食品有限公司探访,当时整个厂子并没有工人上班,记者也没有见到相关的负责人,据一位员工讲,老板带着员工出去爬山了。同样,记者在这个院子里面见到了晒放在院子里面的很多鱼片,上面也有很多的苍蝇。

    ◎招工原则 能干活就要,没任何健康要求

    9月1日早上8点,记者先来到了澳洋食品有限公司进行了半天的打工暗访,第二天下午,记者又来到了顺洋食品有限公司进行打工暗访。

    对于记者前来应聘,澳洋食品有限公司的负责人只是大体询问了一下工作经验等情况,对于身体健康状况没有进行任何询问和要求,有没有健康证连问都没有问,甚至记者姓什么叫什么,联系方式等基本的员工信息都没有进行登记。在顺洋食品有限公司,一位姓刘的负责人询问了记者的姓名,并要求记者第二天务必携带身份证前来登记才能上班,但对于健康证等问题,也没有任何的要求。据了解,鱼片厂因为目前处于旺季,工作往往又都比较累,人员流动又比较快,所以比较缺工人,这样一来很多鱼片厂为了能招到工人,都放松了对工人的要求。

    在两家工厂打工的过程中,记者看到,两家公司的员工在个人卫生方面都存在着问题和漏洞。

    在澳洋食品有限公司,记者被分到了烘烤车间,从事的是鳕鱼烘烤出来的第一个程序,即把鳕鱼片从烘烤箱上拿下来,然后递往下一道程序。在记者工作的过程中,公司并没有给记者发放工作服装,像记者这样的工人还有好几个。穿工作服的只是几个比较老的员工,但无一例外的是,所有的员工都没有戴手套,全部在没有健康体检和健康证的情况下赤手接触鱼片,不管是生鱼片还是熟鱼片,全都是赤手生产和包装,而且也没有必要的头套。

    记者看到,很多工人在整个生产时间内干一些其他的事情,比如去厕所,拿水杯喝水,帮着其他工人抬箱子等等,但干完其他事情之后,基本没有工人进行洗手或是消毒,接着继续干活。因为记者接触的鱼片是刚出炉的鱼片,比较热,记者就要求能帮忙找一副手套,工作车间一个领班不知从哪里给记者找了只手套,指头处都已经破了,上面沾着一块块黄色的脏乎乎的东西,整只手套看上去非常脏,而领班告诉记者,上面这些都是鱼片上的糖分沾的一些东西,“不脏。”但记者看到,整个车间根本就没有新手套,仅有的几只手套也没有摆放在固定地方,干完活基本上就是随手一扔,用的时候再拿出来。

    9月2日,在顺洋食品有限公司打工时,一名记者被分到了割鱼的工作,而另一名记者则帮着干零活。在进车间之前,公司先给记者发放了头套、水鞋等工作服装,这点上比澳洋食品有限公司做得要正规了许多,记者进去工作之后也发现,基本所有的员工都有工作服装。在烘烤和包装车间,记者看到,所有的工人都是赤手接触食品,没有戴手套的。而且工人去厕所之后,也没有对工人进行相关的消毒和清洗要求,往往大部分员工就直接进去工作了。

    像这样的个人卫生在相关部门来检查的时候能过关吗?

    记者在澳洋食品曾就此问题询问过领班,她告诉记者,“大夏天的戴什么手套,那么热,又麻烦,戴上以后会很闷的,我们基本上都不戴。”

    “那没有人来检查吗?”记者问。

    “干食品的怎么会没有来检查的呢?经常来,但老板都会提前通知我们,来检查的时候,我们就戴上头套,戴上手套,应付过去就行了。走了之后就不用戴了。”这位领班在说的时候,感觉习以为常。

    ◎车间初印象 鱼片掉在地上,捡起来照用

    在烘烤车间,工人没有固定的工作鞋子,地面往往也比较脏,显得油乎乎的。而鱼片烘烤出来之后,一般立即进行包装,最后进入了消费者的口中。在这个过程中,应该严格控制鱼片的卫生。那么如果鱼片与这些脏乎乎的地面接触,鱼片厂的员工又是怎么做的呢?是对掉在地上的鱼片扔掉作废,还是消毒后再包装?记者在打工过程中发现,对于这样的鱼片,他们往往是直接捡起来往好鱼片里面一扔,随着干净的鱼片一起包装加工,最后进入了消费者的口中。这种情况在两家食品公司记者都有所发现。

    在澳洋食品有限公司,因为记者从事的就是烤鱼片的工作,所以对这个现象了解的比较清楚。鱼片烘烤出来之后,要经过数次压榨的程序才能成功,在这几个程序中,都经常会出现鱼片与地面“亲密接触”的情况。

    记者在从事第一道程序往第二道程序输送鱼片的过程中,就会有许多的鱼片因为机器的原因掉在地上,同时记者发现,在机器的下面往往会放一个尼龙袋子或是防护网来接着这些鱼片。而这些尼龙袋子因为在脚下的地面上,往往都有一层明显的灰尘,鱼片即使掉在里面,也会沾上很多脏东西,况且还有许多鱼片会掉在尼龙袋子或是防护网之外的地面上,领班要求工人把掉在地上的鱼片捡起来,然后放在机器上继续加工包装。记者就曾数次亲眼见到领班和工人把地上的鱼片不经处理就直接扔到机器上加工。

    记者问她掉在地上的鱼片接着加工不会很脏吗,她说,这些鱼片出厂要十二三块钱一斤,机器是以前的,不是太先进,经常有些鱼片进不到机器里会掉下来,如果掉下来都不要的话,那一天要损失好几十斤,所以绝对不能丢。为了保证鱼片的卫生,已经在地上按了防护网,鱼片不会直接掉在地上的,不脏。

    在顺洋食品有限公司,记者也见到了鱼片掉在地上,员工不经处理直接使用的情况。

    9月2日下午,记者在割完鱼之后,顺便来到了隔壁的烘烤车间,记者穿着水鞋、防水裙等,也没有人阻止记者进入烘烤车间,甚至触摸接触鱼片。记者看到,一名女工需要把存储的生鱼片运送到烘烤车间,她在烘烤车间地面铺一个大的尼龙袋子缝制的大包,等生鱼片运送过来之后,她就把鱼片倒在大包上,但在倾倒的过程中,很多的鱼片就会掉在大包之外的地面上,她就直接堆一下,把掉在地上的鱼片直接拿到包上再进行加工。(文/图 本报记者)

    

    近日,本报两名记者对即墨两家鱼片生产企业进行了暗访调查,除了发现企业管理一些漏洞以及员工个人卫生之外 ,还发现鱼片在生产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 ,消毒间成了摆设 ,鱼肉在地面切割而且我们吃烤鱼片都是至少死了一年的鱼……

    烤鱼加工车间

    澳洋:烤出来的鱼片中发现苍蝇

    记者进入澳洋食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澳洋)后一开始就被分在烤鱼加工车间,一片一片的烤鱼片从烤箱中通过人工协助放到加工带上,流入下一个加工环节。记者加工时看到这些从烤箱出来的烤鱼大小颜色各不相同,经常会出现一些没烤透还泛着白色细软物的鱼片。教我们如何干活的领班告诫说,细软的鱼片是没有烤熟的,不能直接加工,要先放置一段时间,等晾干后再加工。虽有要求,但并不严格,干活时很多工人都不会很仔细去看鱼片是不是烤透了。

    流水加工速度非常快,工人们甚至没有时间去检查鱼片烤的力度是否合适,有些没烤熟、没烤透的,也都一起被工人塞进了机器里。

    领班检查时看到有不合格的鱼片,迅速捡起来头也不回就直接扔到身后的铁板上,有时力度没把握好,将鱼片直接扔在地上。检查完后她让记者把掉在地上的鱼片捡起来放在铁板上晾干,甚至没有告诫记者擦一下鱼片上的灰尘。

    记者在不断扔鱼片进机器的过程中 ,发现有片鱼片从烘烤箱里出来时上面有一个很大的黑点,拿起来拨开一看,竟然是一只被烤熟了的苍蝇。这只苍蝇经过挤压已经和鱼片融为一体了,又黑又焦。记者问领班鱼片上有苍蝇该怎么办,领班很不耐烦地说,“有苍蝇有什么大惊小怪的,加工间里难免会有苍蝇飞进来,把苍蝇抠出来扔了就行了。”记者问她要是有苍蝇在鱼片里加工时没被发现怎么办?领班说加工时如果没发现脏东西,装箱子时工人也会发现的,每道工序都有人检查,一般是会发现的。

    随后,记者竟然又在鱼片里面发现一只死苍蝇,虽然没有被烤,但也掺在了鱼片里面,被记者拣了出来。记者看到,烘烤车间的苍蝇比较多,尤其是在烘烤箱的一头,工人往烘烤箱里送生鱼片的地方,因为生鱼片味道比较大,招来了不少苍蝇。

    顺洋:鱼片晾在院子里引来很多苍蝇

    记者第一次到顺洋食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顺洋)食品有限公司的时候,就看到鱼片晾在院子里,很多苍蝇停留在鱼片上面,甚至还有一些大的绿头蝇。

    当记者提出自己的疑惑,鱼片这样裸露在空气中,会招来很多苍蝇时,于主任告诉记者,这次是因为车间出了点问题,一般情况下,鱼片是不会放在院子里的。而第二天记者再次来打工的时候,果然没有看到有鱼片晾在院子里。

    在打工暗访期间,记者曾到烘烤车间看过 ,虽然偶尔也会发现几只苍蝇,但不是很多,情况稍微好了一些。在配料室里,很多盛放调料的器皿上都被师傅盖上了一些东西,防止灰尘和苍蝇。

    车间里的消毒卫生

    澳洋:水随便冲就算消毒

    不间断地往机器里扔鱼片,2个小时后记者的胳膊很快就酸了,但流水作业中途不能休息。记者跟领班说想去一下厕所,领班说,“厕所在操作间外面,要快去快回,岗位上离不开人。”记者问回来时是否需要消毒,她说,“门口有自来水管,要是不嫌麻烦就洗一下手。”

    记者从厕所回来,看到门口有一个小门,门上写着“消毒间”三个字,但门是锁着的,很严实,根本打不开。有几个工人把鞋放在门口,换上自己带的拖鞋。进操作间门口处有一个蓄水池,按照规定应该穿着水鞋先在池中将灰尘冲掉。但这里几乎所有的加工人员都没有穿水鞋。洗手的地方只有一块肥皂,上面全是油腻的脏物。记者只好用水随便冲冲,就算是消毒了,回来后继续干活。

    在加工鱼片的车间里,记者留意了一下,所有的工人没有一个戴手套的。经过5道压鱼的过程后,最后收鱼的工人也没有任何消毒措施,直接用手将鱼片放到加工的盒子中。

    记者问领班直接用手是不是不卫生,领班说,“不戴手套也是为了工人们考虑,以前也戴过手套,但这里的温度太高了,不停地干几个小时后手里容易出汗,有些工人就不愿意戴了。如果你想戴手套也可以戴。”

    说完她不知从哪里找来了一副手套,记者看到手套的手指上已经被染成了黄色,味道极其难闻。记者表示只是随便问问,不戴手套。领班随手将手套扔到地上,示意记者继续干活。

    顺洋:鱼池中的墙皮都脱落了

    记者在顺洋做清洁卫生工作,进入操作间时带记者干活的于主任就要求记者换上工作服,穿上水鞋和防水围裙、卫生帽。经过消毒水池时,于主任要求记者先将脚上的水鞋在池中清洗一下,进入时,他打开水龙头自己冲了一下手,但他没有要求记者也洗手。

    在加工车间里他给两名记者都安排了工作,一人上操作台切鱼,一人打杂。记者在操作台上切鱼时,于主任拿了十几条鱼放在旁边,手把手地教记者怎么切鱼。当记者切鱼时,他始终没有告诫记者需要洗手。

    记者看到,化冰鱼池的墙皮脱落了很多,池底也有些高低不平,底部有些沉淀的脏物。干活的工人舀完池中的鱼后,用水冲掉池里的脏物,并用铁锨将冲不掉的脏物铲掉,但冲过后没有用消毒水再清理。一个不锈钢水池里深褐色的水中放着一些装鱼的筐子,记者问师傅后得知里面是消毒水,专门用来消除筐子里的鱼味。

    整个操作间比较干净,没有明显的不干净的地方,但也没有一个明确的卫生规则制度,一切全凭员工的自觉。记者来到操作间后,没有人告诉记者打扫完卫生后不能去碰切割好的鱼肉,记者在漂白鱼肉的水缸中碰鱼,也没有人在意。

    ◎原音重现

    操作间发现苍蝇

    有苍蝇有什么大惊小怪的,加工间里难免会有苍蝇飞进来,把苍蝇抠出来扔了就行了。

    ——澳洋食品有限公司领班

    消毒

    门口有自来水管,要是不嫌麻烦就洗一下手。

    ——澳洋食品有限公司领班

    臭鱼

    臭的鱼也有,有些鱼可能是打捞上来准备冷冻时就坏了,送过来后也不能浪费,只要鱼肉不是太臭还是可以割肉的,烤一烤再加上调味剂就吃不出来了。

    ——澳洋食品有限公司工人

    割鱼操作间

    澳洋:在地上割鱼,脏了用水一冲

    熬到了中午11点半,上午的工作终于结束了,经过四个小时的流水作业,此时记者早已直不起腰来。

    记者手上几乎全是烤鱼味,但这个味道却有些刺鼻。洗了手后准备吃饭,当天恰巧是财神节,午饭是两个菜,吃饭的工人很多。饭后不少工人都回宿舍休息去了,有些人蹲在工厂门口抽烟,加工间几乎空无一人。记者走进了割鱼的操作间,地上散发着鱼臭味。加工间旁边是割鱼的地方,记者进去后不禁大吃一惊,一个两百多平方米的车间内,地上几乎摆满了鱼,全都堆在一起,水管在地上冲着水,到处散发着刺鼻的臭味。

    临近中午休息时间结束,有三个工人提前进来干活。两人坐在地上,一人上了操作台。地上放着小马扎,坐在小马扎上的是一男一女,记者看到他们从地上捡起一条鱼来,放在自己身边的地方,几刀先割去两侧的鱼肉,再将鱼骨扔在一边,最后割掉鱼肉上的鱼皮。整个加工过程都是在地上完成的,割完的鱼肉也扔在地上,看到有些脏物黏在鱼肉上,工人用水管冲了冲就算消毒了。

    顺洋:操作台上干活,基本干净但仍有个别臭鱼

    所有干活的工人每个人都有一个操作台,记者被安排在第三排第二个台面上,台面有两处水管,大部分工人都打开一个水管放在台面上,水不断地流出来,冲掉鱼身上和旁边的脏东西。

    工人们在清理鱼肉身上的鱼皮时,通常会把水管放在旁边,基本鱼肉上没有脏物留下。每个人都有一个装鱼垃圾的筐子,有时不注意鱼皮会掉在地上,打杂的工人每隔一个小时左右会去清理一遍,保证地面上没有太多杂乱的垃圾。

    记者问身边干活的工人这些切割的鱼质量怎么样时,对方告诉记者,这些鱼都不是刚打捞上来的鱼,都冰冻了很久。解冻后有些鱼肉都松垮下来了,偶尔也能碰到一些臭鱼,只要鱼肉不是特别臭,基本上还是会切割的。

    鱼都是一年前就冰冻起来的

    澳洋:鱼肯定会有臭的,但是还能吃

    在打工期间,记者中午休息时,在割鱼操作间里跟一位正在割鱼的工人聊天,记者问她,“这些鱼都是刚打捞上来的新鲜的鱼吗?”工人说,“当然不是了,这些鱼都是冰冻起来的,送来时还都结着厚厚的冰。至少冰一年以上了。”

    记者有些吃惊,“这些鱼都是一年以上的鱼吗?咱烤的鱼没有新鲜的吗?”她说,“基本上没有刚打捞上来的鱼,我从来没有割过,都是先给这些鱼解冻,然后我们才割鱼。”

    “这些鱼里有没有臭了的?”“臭的鱼也有,有些鱼可能是打捞上来准备冷冻时就坏了,送过来后也不能浪费,只要鱼肉不是太臭还是可以割肉的,烤一烤再加上调味品就吃不出来了。”

    “鱼都是青岛海边打捞上来的吗?”“这些鱼是鳕鱼,但好像听说这些不是青岛产的鱼。”

    顺洋:鱼起码冰了一年多,从外地运来的

    记者刚开始打工时,师傅让记者从冰水池中捞起那些没化开的鱼,将其掰开。水池中的温度很低,手在水里超过几秒钟就会冻得发红。一个水池子大概能装几千条鱼。

    师傅告诉记者,这些冰冻的鱼送来后,要在加满水的水池子中放最少4个小时才能将鱼都化开,有时为了化得更快,下班前放上,第二天一早用。

    来了一辆送冰冻鱼的集装箱车,师傅让记者跟他一起抬货,记者站在车厢中和师傅一起抬冰鱼块,抬完一车后拉到空水池旁边,将这些冰块鱼扔到里面,反复几次后搬完了。记者问后得知,这些冰块一共有135块,有上千条鱼。记者问他这些鱼为什么那么冰,是什么时候的鱼时,师傅告诉记者,这些鱼起码都冰了一年多了,鱼是兔子鱼,因为这些鱼的形状很像兔子的耳朵,青岛没有这些鱼,都是从外地运过来的,所以一次会运很多,用不了的就冰起来。

    他说这里平时人多时干的活特别多,有时一天要拉400多块冰鱼,四个水池子都装满了。记者问他,一年前的鱼现在进行加工会不会口感差一些,师傅说,不碍事,鱼都是冰起来的,口感是靠后期加工,不靠冰冻的时间。

    ◎记者手记

    连续两天在两家公司打工,记者除了身体累外,内心承受了更多。有些场景是根本无法想象的,堆在地上的鳕鱼,脏乱差的操作间环境,再想想超市内味美的鱼片,真的很难将两者联系起来。

    在澳洋的工作是流水作业,几乎没有一分钟能休息,算算平均一分钟往机器中扔30个鱼片,一小时差不多胳膊要动1800多下,4个小时下来就是7000多下。难怪干活时总是觉得时间过得太慢,像在煎熬一样。中午休息时早已经是腰酸背疼了。那么,是不是这么密集的工作量,使得工人们无暇去管是否卫生,上完厕所不洗手接着干活,鱼片掉在地上捡起来接着包装呢?当记者看到割鱼在地上进行,烤鱼片装在麻袋里,制作鱿鱼时用的脏油……心里的滋味真的无法形容。

    幸亏,记者第二天去了另一家公司打工,这家公司的环境令记者重新对这个行业保持了信心,工作帽、工作服、雨鞋、放水围裙等,虽然这家公司仍有一些缺憾,但不少卫生工作已经做得基本到位。

    结束了两天的打工时间,记者回到家后,脱下来这两天一直穿的裤子,洗完后发现,裤子上仍然还有很厚重的鱼味,但是,这个味道却不怎么鲜美。

手机看新闻 | 查看所有评论 网友评论
1
用户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用户注册
相关链接

上一篇:青岛大客长春车祸 截至目前遇难者中无青岛人
下一篇:黑色福特海尔路上紧急刹车 车底拖出全身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