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网上媒体 新闻中心> 社会 > 正文

网帖晒长辈62年前婚书 没有证书爱亦不变(图)

1
青岛新闻网 2010-08-30 14:23:32 新华网 现有新闻评论      新闻报料

4年前白爷爷和郝婆婆的合影

4年前白爷爷和郝婆婆的合影

    拜堂时才第一次见面

    昨日,记者联系上了发帖者张先生。张先生说,他的外公姓白,1930年出生。外婆姓郝,1928年出生,两人都是渝北区洛碛镇人。

    “外婆20岁时,正值当时女孩出嫁的年龄,按照当时的习俗,遵照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她被许配给了18岁的外公。”张先生告诉记者,以前常听外婆说,在结婚前一天,她和外公都从没见过面,在双方父母

的 张罗下,二人在1948年7月间拜堂成亲,“就是在成亲的当天,那份红底黑字的婚书才由主婚人发到了两人手中,于是两人才算是有了夫妻的身份”。

    外公包下所有重活

    “我们的感情,都是在后来慢慢的培养起来的。”昨日,82岁的郝婆婆也忍不住讲了起来,她说当年自己刚结婚的时候,也很惶恐,不知道怎样与这个完全不了解的丈夫生活、相处。

    “但婚后不久,二人有了一亩小田地,与其他很多大男子主义思想的男人不同,二人务农时外公总是将重活统统揽下,回到家中还要与外婆一起烧饭,里外都是一把好手。”张先生说,就从那个时候,外公外婆的感情慢慢的变得融洽。

    外公弥留要看看婚书

    张先生说,外婆以前爱唠叨,但每次外公被唠叨生气的时候,外婆就不说话了,架也吵不起来。几十年来,郝婆婆与白大爷都生活在渝北洛碛镇的一个小平房中,4个孝顺的女儿都想将二老接进城里住,但两人却执意要留在老家。“我们说过要在这里相守一辈子。”郝婆婆说,但凡二人许过的承诺,从来不会互相违背。

    张先生还清晰地记得,4年前,外公因心脏病住进了医院,痛得时常呻吟,而外婆就焦急地拉着外公的手说,心痛怎么办嘛?我又不能帮你痛啊。在外公弥留之际,忽然惦念起了这份婚书。“记得外公看到婚书后,握着外婆的手,笑得合不拢嘴。”张说,外公还嘱咐外婆一定要替他好好地活下去。不久后,外公便离世了。

    “我最近把这份婚书翻出来,读了又读,仿佛才读懂了外公外婆的感情。”张先生说,外公和外婆将这份婚书上的每字每句都化作了实际生活,所以他将这份婚书发出来,一来希望自己和女友也能延续这种感情,二来则希望更多的年轻人可以读懂它,不要握着结婚证,却经营速食爱情。

    专家解读

    手绘婚书体现厚重情感

    重庆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知名楚辞研究专家黄中模说,20世纪三、十四年代,出现了一种手绘婚书,而像这份婚书上面除了写着如“百年偕老、琴瑟天地长”等吉言外,还写了二人的生辰八字等,这都是当时婚书的固有格式,在婚姻法还未颁布的年代,民间婚书是婚姻当事人的证物。

    黄教授说,那时的人们,将婚书看作一份誓言,他们牵起彼此的手,一生一世为对方负责,健康疾病不离不弃的在一起,这种没有法律形式的约束,见证了双方的责任心和忠诚。因此,婚书既是历史的见证,也是老一辈人们对感情的深刻尊重的充分体现。

    网友声音

    结婚证抵不过旧婚书

    “未来”:恩恩爱爱60年真的很不容易,很感动老人们的感情,相爱就会白头到老!

    “糖果”:现在结婚证具备法律的保护,但却被人看作几十块就能办的一个证件,抵不过一纸婚书的份量。

    “406724”:现在的年轻人,结婚没几天就离了,婚姻在他们眼中究竟是什么?劝这些人来看看老人们的诠释吧。

    “不变了”:看到这份旧婚书好感动,婚书背后,是两位老人一生的坚持啊。


相关阅读
手机看新闻 | 查看所有评论 网友评论
1
用户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用户注册

上一篇:16岁女儿包里翻出安全套 父母发愁一宿没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