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马上就要开学了,即将到来的新学期,引领了一股“开学经济”热潮。面对开学热潮,真是有人欢喜有人忧。日前,市民楼女士反映说,她的女儿马上就要上大学了,为了准备开始新学期新生活,她半个月前就开始给孩子准备开学的装备。可是,看着孩子们开口要的那些电子产品,动辄千元,甚至万元,让她感觉目前孩子们的消费太“高精尖”。记者了解到,象楼女士这样的家长不在少数,他们不是不舍得为孩子花钱,但是面对琳琅 “新五样”花费瞄准“高精尖” 如果说书包、文具、书籍是学生上学前必须准备的“旧三样”的话,那么,随着时代进步和消费水平的提高,这两年的家长们给孩子们准备的上学装备开始增添了手机、MP3和台式电脑“新三样”。如今,记者在市场上看到,学生们的装备继续扩张,今年已经迅速上升为手机、MP4、笔记本电脑、数码相机和游戏机“新五样”。记者了解到,尤其是家长们为了犒赏很多 “新晋大学生”这么多年的付出,更是“不差钱”,准大学生采购开学装备日趋高档化。 记者在电子信息城看到,川流不息的人群中多是家长带着孩子们在选购数码产品。一位销售笔记本电脑的老板告诉记者,从放暑假以来,他们的销势就非常好,近期更是大增,来买产品的大多都是家长。说话间就有两个家长模样的人来询价。在二楼一家MP4专卖店的老板告诉记者,他们刚购进一些款式时尚的MP4就吸引了不少大、中专学生前来购买,有时一天能销售七八台。 “低年级喜欢那些花哨的文具,可是这些对高中生、大学生来说根本就没有吸引力了,如今的开学装备必须要‘高、精、尖’。 ”市民李先生早早就列好儿子大学入学的行李清单,笔记本电脑、手机、数码相机以及MP4一应俱全,记者大体一算,这些“装备”至少要2万元。当记者询问是不是花费太高了时,他告诉记者“家里有电脑,不过是台式的,孩子到外地上学,肯定不能带着吧。以前有个MP3,可是,如今其他孩子都用MP4了,孩子说过很多回,就答应他了,数码相机和手机都是以前答应过要买一直没买的,说只要考上理想中的大学,就全部给他置办齐,孩子那么辛苦,终于跨过了人生的第一道坎。就算奖励他吧。 ” 理性消费不该尴尬 针对近年来开学经济越来越旺的态势,青岛市青少年心理学会副会长王国梅指出,社会进步和收入提高带来学生的消费层次不断升级,应该是一种不可阻挡的大趋势。但是,在目前许多家庭的收入还不是很高的情况下,电脑、相机等用品如果被列为大一新生的必备品,就显示了一种并非“消费”而是“攀比”的心理习惯。她说,其实,如何进行合理消费,不仅应该成为很多学生必修的“第一课”,而且很多家长也该“补课”。 记者了解到,其实一次性大张旗鼓地购买那么多数码产品的毕竟还是少数,相对于大学生的一次性奖励的高消费,中小学生尽管也开始电子化倾向,但是,很多家长依然在消费中贯彻“理性概念”。记者在台东一家英语学习机专卖店了解到,进驻台东几年来,销量都在稳步增长,该店的负责人表示,他们的消费群体主要是小学生和中学生,消费的金额一般不会超过500元。在台东附近的一家文具精品店里,张女士正在为就要上三年级的女儿选购学习用品,在选购学习用品时她的消费观表现得比较理性:“一般都是老师推荐什么,我们才给孩子买什么。 ”她透露,以往每一个学期开学前夕,她都会购买一些主要科目的练习卷。同时,也会在老师的指导下购买一些课外书籍,开拓孩子的阅读面。当记者询问是否会给孩子购买一些电子学习产品,张女士则表示目前家里她只为其买了一台英语复读机和台式电脑,其他电子产品则暂时没有计划购买。她告诉记者自己的消费观:“英语复读机是在别人推荐下购买的,感觉对孩子英语的听、说能力有一定帮助。电脑是必须的,因为很多作业需要电脑从网上查找资料,同时,电脑也会开阔孩子的眼界,但是,他们也会引导孩子正确使用电脑。”在家乐福超市,记者见到带着12岁的儿子置办上学物品的市民王先生一家,他告诉记者,他们只是为他购买了一些上学必备的学习用品,电子产品的购买将根据孩子的年龄和他们的承受能力逐步购置,但是绝对不会一次性满足他的所有要求。王国梅告诉记者,家长要满足孩子的“需要”,但这个需要必须是合理的。合理一方面代表了孩子们的需求是合适的,另一方面还要根据自身家庭情况,绝对不要因为攀比心理和广告上的夸张推销而乱消费。她说,这不仅仅是一种成熟的消费观,而且对孩子的成长也有好处,因为通过适当延迟孩子的欲望满足让其可以感受到生活并不简单,“坎坷”在所难免,从而有助于培养孩子们正确的价值观。(本报记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