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级市”该是个什么样子,专家讲述自己观点: “镇级市”该是个什么样子?自记者报道《山东省拟启动“镇级市”试点》消息后,大家对未来的“镇级市”充满畅想。针对这一话题,记者采访了山东省社科院省情综合研究中心主任、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的秦庆武教授。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镇级市”的关键是赋予“镇”更多城市发展、建设方面的权限,让镇加快变成小城市,而行政级别上的变化不是主要的,“镇 “镇级市”不能紧挨县城 什么样的镇能设成“市”,是大家最关心的问题之一。对此秦庆武首先从地域上阐述了自己的观点。“‘镇级市’首要一点就是不能离县城太近。” 秦庆武认为,“镇级市”如果在县城周边,那么在今后的发展中,随着县城的扩张以及城镇的外延,其辐射的区域就会存在重叠,这样一来就无法最大限度的发挥“镇级市”的辐射和吸纳作用,还会加剧城市之间的无序竞争,不利于城镇化的进程。 人口不能少于3-5万 中国在城市级别的设置和划分上,人口规模是一个重要标准。有多少人居住的城镇才能具备成为“镇级市”的条件?秦庆武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镇级市”的选择必须具备人口相对集中,例如聚居在城镇上的非农业人口规模达到3—5万左右。 记者了解到,目前我国的设市标准之一,是县政府驻地镇从事非农产业的人口不低于10万,其中具有非农业户口、从事非农产业的人口不低于7万;县总人口中从事非农产业的人口不低于25%,并不少于12万。 目前,在我国江浙广东等地,人口超过10万的镇较多,在山东虽然广饶大王镇人口也在10万左右,但是这样的人口大镇数量较少,因此,也有专家建议,在“镇级市”的人口标准上,可以适当放宽,不能再用县级市的标准来衡量“镇级市”。 “镇级市”GDP应过百亿 “镇要变成‘市’,还应具备一个重要的条件,那就是经济总量和产业规模。”秦庆武告诉记者,以“镇级市”带动城镇化的发展,首先“镇级市”必须具备一定的经济基础和产业支撑。 记者了解到,在我国的城镇排名中,位居前列的容桂等镇已经跨入千亿强镇的行列,在山东虽然目前尚没有千亿强镇,但是百亿大镇已经出现了一批。譬如,根据新华社的报道,今年1—5月份,我省广饶县大王镇限额以上工业完成总产值248亿元。 针对山东的实际情况,秦庆武认为,如果要在山东试点“镇级市”,在划定GDP或产业规模的标准上不必非得和南方发达省份一致,达到百亿以上,例如山东的“镇级市”GDP标准可以考虑“50亿——100亿元”。 “镇级市”试点启动之后,会带来哪些明显的变化?这也是很多读者关心的问题。 “‘镇级市’试点启动后,山东省就会出现‘县管市’的新局面。”秦庆武表示,这种变化值得鼓励,但是必须要说明的是,“镇级市”试点中的“市”,更多的是城市的“市”,而不是市长的“市”。 秦庆武认为,在城镇化过程中,“镇级市”的试点,首先要解决的就是为城镇赋予更多的城市建设、管理的权限,尽快让城镇变成一座小城市,为更多的人提供一个生活在城市中的现代化居住环境,这也是“镇级市”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 对于“镇级市”试点中带来的从“镇”变“市”引起的人员的变动、级别的升降等,秦庆武认为,这些不应该是试点中最主要的内容,“镇级市”领导不管是叫镇长还是叫“市长”,仍归县长管,而县里要做的就是放权,让“镇级市”成为“小政府、大服务”的公共管理和服务机构。 “镇级市”试点 关键是政策 如何放权 我省正研究 商报济南消息 记者昨日在山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采访时获悉,目前我省“镇级市”试点工作的相关政策仍在研究当中,其中如何给“镇级市”放权,成为目前研究的重点。 “‘镇级市’试点,山东目前只是提出这样一个思路,具体如何试点还要看下一步政策的出台。”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的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因此哪些镇将被列入试点名单目前并没有确定。 虽然“镇级市”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是一个新鲜名词,但是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称呼并不重要,“叫镇也好,叫市也好,关键是政策。” 据悉,目前山东有1100多个建制镇,但是我省城镇化率到2008年仅为47.6%,城镇人口、城镇建成区面积分别达到4480万人、7170平方公里,有95个小城镇跨入全国千强镇行列,但是排名相对靠后规模相对较小。例如,百强镇中山东只有两个,而且排名在后十位,全国千强镇平均财政收入过两亿元,我省“千强镇”中的财政收入仅1亿多元。 经济规模的相对落后导致我省城镇公共基础设施和城建水平的落后。再加上乡镇目前没有土地等审批权,大部分财政要上缴,所以财权、审批权等成为困扰乡镇发展的主要问题。 因此,在接下来的“镇级市”试点中,最值得期待的就是如何放权,为“镇级市”的发展赋予更多的权限。例如在财政上减少“镇级市”上缴规模,在审批上给予“镇级市”更多权限,在执法和城市管理上,乡镇政府也能有更多“说了算”的合法权力。 “镇改市后,县里怎么办。”对于很多“贫县富镇”来说,“镇级市”试点也会让县里担心今后的日子是不是更难过。对此秦庆武认为,“镇级市”试点的过程中必然会带来一些“阵痛”,短期看会对县级政府产生一定影响,但是长期来说,“镇级市”的崛起能辐射周边区域,带动县域经济的全面提升,而县级政府也将成为“镇级市”的受益者。 温州“镇级市” 目前温州“镇级市”的改革内容主要是落实“四大权限”、打造“四个平台”。 落实“四大权限”,即扩大试点镇的土地使用权、财政支配权、行政审批权和事务管理权。例如每年安排不少于所在县总量三分之一的用地指标,镇财政留下80%—100%,增设县职能部门分局等机构,高配强镇党政一把手,市级试点镇书记任所在县(市)委常委,镇长明确为副县长级等。同时,支持建设规划、国土资源、财政(地税)、国税、质监、环保、公安、工商等部门派驻强镇的机构建立分局,分局正职由县(市)部门领导兼任或明确为副科级。 打造“四个平台”,即建立城镇管理综合执法大队让城镇管理城市化;建立强镇行政审批服务中心,简化审批流程;此外建立强镇土地储备中心以及公共资源交易中心。 试点镇力争到2012年,建成比较完善的城镇基础设施体系,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强镇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例如建成较为完善的供水、供电等公共服务设施,道路、站场等交通设施以及污水、垃圾处理等基础配套设施。强镇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5%以上,财政总收入年均增长15%以上。 记者电话连线温州,解读全国首批“镇级市” “镇级市”镇长不叫“市长” “你要采访‘镇级市’,那得找市委!”从温州市发改委办公室的陈主任听说记者采访后的第一反应中,我们不难看出温州对“镇级市”的敏感。“你要采访我们发改委的话,我只能和你谈‘市级强镇扩权’。” “镇级市”财政收入过十亿 实际上,不管温州市委领导口中的“镇级市”,还是温州发改委所称的“市级强镇扩权”,说的都是同样的五个镇,乐清市柳市镇、瑞安市塘下镇、永嘉县瓯北镇、平阳县鳌江镇、苍南县龙港镇。 为什么选择这五个镇作为试点,温州发改委综合体改处周处长告诉记者,这五个镇是温州乡镇中排名靠前的强镇,除了鳌江镇之外,其余四镇排名均在前五名。 “鳌江镇人口三十多万,一年财政收入十多亿元,虽然经济规模上比其它几个镇稍弱一点,但也是其所在平阳县的第一大镇。而且该镇还是温州的百年重镇,在当地影响力很大,所以我们也把它列入试点。”周处长告诉记者。 当务之急就是放权 据了解,由于民营经济的迅速发展,温州启动“镇级市”试点的5个镇,不光在人口、财政收入和产业规模上与中等城市齐平,城镇所在地也是高楼林立车水马龙,有了城市的样子。但是与之形成强烈反差的是镇政府在管理上的无力,其突出表现是:“责大事多”、“权小钱少”、“功能薄弱”。举个最简单的例子,这些城镇上车水马龙堵车堵得厉害,但是一个镇上的交警屈指可数,无法承担起有效的交通指挥疏导职能。 “我们‘市级强镇扩权’就是要解决现在这些强镇发展中遇到的问题。”温州市发改委综合体改处的周处长告诉记者,现在当务之急就是放权,通过在县里职能部门在城镇设分局等方式,将执法、审批等权力下放到试点镇,让这些镇在城市建设管理中拥有更多的自主权。“现在试点工作才刚启动,到了明年我们才能通过镇政府财力变化等判断试点的成效!” “镇级市”不是人人提干 “镇级市”试点启动之后,原来的镇该怎么称呼?镇长是否改叫“市长”? “我们现在仍然称呼他们原来的名字。”温州市委政研室郑主任告诉记者,在五个“镇级市”的名称及镇党委书记、镇长等领导的职务称呼上,目前为止没什么变化。温州发改委综合体改处的周处长也是这样告诉记者。 “其实‘镇级市’试点,并不是撤镇设市。”周处长告诉记者,很多人对“镇级市”理解有误。面对温州“镇级市”试点引发的热议,温州市委书记邵占维就曾表示,这个“市”不是行政区划概念的“市”,而是“小城市”的“市”。建“镇级市”不是将原建制镇的行政级别升格为县级建制市,不是简单的机构增扩、放权扩权,更不是干部人人提拔。 记者采访获悉,虽然此次试点中温州明确提出,试点镇的书记进入县委常委,镇长提升为副县长级别,但是此次试点五镇的书记之前就已经是县委常委,所以只有镇长的副县长级别是新的变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