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进入相关报道>>>>>> 青岛新闻网8月12日讯 排放入海的废水闸住再利用,每年可节煤3万多吨;为20多家工业企业供热,“拔掉”40多根锅炉烟囱;将“顽固不化”的煤块化为液浆,减少二氧化碳及粉尘排放数千吨…… 近日,记者随青岛市国资委举办的 “转方式、调结构”典型探访活动,走进开源集团,揭秘“开源”如何“节源”,“节源”又如何“开源”。
随着供热需求量的激增,硕大的锅炉每年都要新建 6年一座发电厂 目前,岛城供热企业面临两大困境——日益高涨的能源价格与供热价格倒挂,供热企业往往先买了涨价煤,来年再相应提高供热价格。市内15家供热企业在政策性亏损面前,无一幸免。 另外,供热需求的快速增长与国家节能减排大目标的矛盾。企业在节能的同时,不得不增加能源消耗,来满足雨后春笋般的新住宅供热需求。据统计,市内四区平均每年新增的供热面积为600万平方米左右,煤炭需求量每年相应增加约13万吨,以这样的能源需求计算,青岛市3年建一座发电厂一期,6年就要另立一座发电厂。 “开源”:“节流” 开源集团负责人兰泉孝认为,“开源”必须“节流”。 往昔,在蒸汽轮机做完功的纯净水被排入大海;今日,这些水流被“截”了回来,循环再利用,进行低真空循环水集中供热。据介绍,此项技术在不新增供热设备的情况下,可增加供热面积300余万平方米,每年节约煤炭近32万吨,节水30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638吨。 冷却下来的水也没闲着,用来做冷却水、刷厕所,每天可以节约七八十吨水。废水、废渣、废气在厂区里难觅踪影,可供循环再利用的资源一样也没“闲着”。甚至连热电厂的标志:高囱白烟也“无缘相见”,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烟囱和浓烟已经是很多年前的事了,我们早就实现固、液废弃物的零排放了”。 从“节源”到“开源” 每天早上,有几辆卡车雷打不动地,在后后海热电厂门口等候。司机说,烧完的煤渣可以制砖。既保温轻便,还隔音防潮。“煤渣里其实还有10%的炭没有燃尽,也就是说每一万吨煤炭中就有一千吨煤白白浪费。而将煤炭打碎制成煤浆,就能将煤炭的燃尽率提高到99%。这不仅节约了能源,而且有效减少了二氧化硫污染和氮氧化物及粉尘的排放,对保护青岛市的环境产生积极影响。”中央控制室里的工作人员对记者说。 中央控制室是热电厂的中枢神经,节能减排也以它给出的参数为证 他端坐在电脑屏幕前,一串串数据变化着,可以精确到秒。而企业对能源消耗的控制便从这数据开始。通过对整体目标的纵向和横向分解,在时间上分解到每一天,在组织上分解到每一个岗位,做到人人有指标,天天有考核,把考核落实到每一克煤、每一吨水、每一度电上。 节源是必要的,但更重要的是通过队节源的探索和实践,实现了技术上的开源。不仅如此,一个传统的热力服务商,也正向能源管理与绿色能源提供商的新源地迈进。(青岛新闻网记者 周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