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网上媒体 新闻中心> 八卦新闻 > 正文

外媒关注郭德纲事件

1
青岛新闻网 2010-08-11 17:07:26 中新网 现有新闻评论    新闻报料

点击进入下一页

郭德纲(图片来源:中新网图)

    中新网8月11日电 据新加坡《联合早报》消息,今天的中国,一个艺人已不必非要跟着“主旋律”起舞,但也不能直接挑战“主旋律”——这是艺人生存的底线。聪明的艺人往往善于在“三俗”与主旋律之间游走。

    中国官方近来在文艺界掀起一股抵制“三俗(庸俗、低俗、媚俗)”之风,著名相声演员郭德纲因弟子打人后出言不逊而被列为“三俗”代表人物。

    表面上看,

郭德纲入选”三俗“似乎有些偶然,但了解郭德纲成名过程的人都明白,这位自称“非主流”的表演天才,早先就是通过叫板“主旋律”(官方倡导和认可的文艺作品)相声和央视春晚才博得一些名气,再经过北京电视台等媒体的热捧,成为今天红遍中国、身家超过千万的“大腕”。

    郭德纲的成名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这些年“主旋律”相声影响力下降的尴尬。当然不仅是相声,在电影、电视剧、综艺晚会、文学创作等文化领域,“主旋律”作品大多都不受大众欢迎。或者说,在“主旋律”作品和大众需求之间,有不小的真空地带。在官方放宽管控之时,这些真空就成了灰色地带或模糊空间,供有才华和胆识的艺人游走、发挥。郭德纲就钻了这个空子,以他独到的郭氏幽默,巧用被“主旋律”相声不屑或唾弃的段子,逐渐引来众多“钢丝”(郭德纲的粉丝)和舆论捧场,终于名满天下。

    郭德纲“火”(红)了,但他身上傲视“主旋律”的“反骨”并未消退,而且还随着自己声名大噪有所增长。2007年,“主旋律”相声的“带头大哥”、中国文联曲艺家协会党组书记姜昆就和北京相声俱乐部等一起向相声界发起过一个倡议书,主题是自觉地拒绝低俗、庸俗、媚俗等相声界的“三俗”现象。但郭德纲不仅不遵从号令,还把“反三俗”作为笑料,在演出中任意戏谑调侃,让“主旋律”相声界“非常遗憾”。

    不仅如此,郭德纲还拿中央电视台的春节晚会开涮。他在《我要上春晚》的相声段子中,尽情嘲讽那些削尖脑袋也要挤进春晚的演员,弄得央视到现在也不播放郭德纲的节目。

    在徒弟打记者事件被热炒后,郭德纲自恃名头,公开辱骂北京电视台“龌龊”,甚至放出北京电视台没有他不能活的狂言,不仅激怒了北京电视台,更招来中央电视台、新华社等大牌官方媒体的“围殴”。


相关阅读
手机看新闻 | 查看所有评论 网友评论
1
用户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用户注册

上一篇:王菲撇老公喂刘谦吃东西